分享

多数抗风湿药是“慢郎中”?治类风湿关节炎忌这几种做法

 Tonyd99 2023-06-18 发布于广东

风湿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等的一大类疾病,共计十几类,一百多种疾病。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就是风湿病中的一种。类风湿关节炎则是危害中青年男女最常见的风湿病。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是一种慢性、对称性、破坏性、小关节受累的系统性疾病,可伴关节外器官受累如肺间质病变、肾脏、心脏、神经系统损害等。临床表现为晨僵,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的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关节畸形等。

文章图片1

(网络配图)

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和环境等相关。在炎症持续状态下,疾病不断进展,软骨和骨组织不断被侵蚀破坏,严重者若未系统治疗常发生关节畸形甚至致残。

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4%,人数达700万,男女比例约1:4,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大于15年的致残率分别约为19%、44%、48%和61%。可见,类风湿是引起劳动力丧失和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疾病之一。

抗风湿,“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量保护关节和肌肉功能,力求病情缓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体涉及多个方面,如患者教育、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方案、功能锻炼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当然,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手段。

药物治疗方案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用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柳氮磺吡啶片等)、生物制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等)及植物药制剂(雷公藤、青藤碱、白芍总苷等)等。

很多人患病多年,各种药都试过了,不仅没治好,还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同样的病,同样的药,有些人能治好,而他们却病情反复没治好呢?整理这些患者的用药治疗经过,发现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可能也是他们的病情得不到良好控制的原因。

文章图片2

(网络配图)

误区一:频繁换药。

有句话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治疗类风湿的药物一般见效比较慢,像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都是慢作用药物,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起效。起效时间因人而异,个别患者甚至需6个月起效。比如甲氨蝶呤起效一般为1~2月,雷公藤起效长的需3个月。

有些患者对此不是很了解,吃了一段时间病没好,就觉得药不行,想换别的特效药试试。如此盲目换药,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延误病情,导致病情进展越来越难治。

误区二:擅自停药。

用药一段时间后,关节肿痛消除了,有的患者以为病好了,就擅自停药或减药。其实只是病情刚开始缓解,此时停药容易复发。

关节肿胀、变形是看得见的病症,但是像血沉、CRP(C反应蛋白)、抗CCP(环瓜氨酸肽)抗体这些指标却是肉眼看不到的。当你以为肿痛消失,病就好了,其实那些看不见的炎症指标还处在高位,此时停药的后果很严重。治疗达标后,药物停用应遵医嘱,视情况逐步进行。

鉴于类风湿关节炎这种慢性病存在诸多预后不良情况,不建议完全停用传统抗风湿病药物。

文章图片3

(网络配图)

误区三:多药联用。

有的患者疾病控制不好,给身心造成巨大危害,为了更快见效,同时看不同的医生,擅自联用多个药物,甚至擅自加大药量,这样反而更易导致病情反复。

类风湿治疗是一个缓慢过程,不能说不痛了就马上停药,更不能相信成分不明的偏方,即便停药也要根据恢复情况遵照医嘱有计划地慢慢减药,患者的免疫功能也需在减药过程中慢慢适应。那些控制良好的类风湿患者,免疫功能慢慢改善,治好后随访多年也基本不再复发。

误区四:没有定期复查。

复查或随访,在慢性病控制中非常重要,原因在于:

一是看看身体对药物的反应性,疾病进展有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方便后续调整用药,甲氨蝶呤是继续维持还是需增加剂量,皮质激素也不能长期吃,要根据复查结果决定是否减量或停用。

再就是查看下药物不良反应有没有损害到人体健康。很多药物需在肝脏代谢,如果药物把肝弄坏了,那可是给身体惹了大麻烦。

还有就是此类药物有时会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复查可帮助大家早发现、早预防这些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副主任药师 许弄章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药师、博士 李中东

来源丨《家庭医药》2023年4月第7期

编辑丨李家华

校对丨郑柯

二审丨张越

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