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绵之白术用药经验汇总|方剂学讲稿笔记

 了然3z5ctoaa2w 2023-06-18 发布于广西
Image

白术也是王绵之先生的常用药

本篇汇总王绵之方剂学讲稿中的

提到白术的方剂

从方剂学的角度学中药

也是从中药的角度

习医整理

🌿麻黄加术汤

第一个是麻黄加术汤,就是麻黄汤的原方加上了术,现在认为是白术,在当时是赤白不分的,之所以叫白术,是要发汗而不使之大量发汗,因为白术是补脾的,脾主肌肉,补脾之气就能实肌肉,所以用它以后,就加强了补气的作用,特别是加强了补脾气、实肌肉的作用,这样就使发汗缓和而持久。

发汗本来就不宜大汗,这个情况我们在临床经常可以碰到,有些感冒吃西药容易见到,APC一吃,阿司匹林一吃,一身大汗,但转身汗就干了,还是发热。麻黄加术汤它所治的病不是风寒,而是风寒湿,这里突出了一个“湿”字,风寒湿邪,特刚是湿邪,在《金匮要略》中就捉出了“大汗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大汗出了呲后,风寒可以去了,湿邪不能去,虽然汗出而病不好,所以应该微擞汗出。在解表剂里说,这是个原则问题,要特别强调。只有这样,才不伤人体的正气。不伤害人体的津液,持续地、微微地遍身汗出,邪气就能祛除。

我们在临床上,特别是碰到一些夹湿的流感,或者是感冒,往往吃了大发汗的药以后不行,相反使热度更高。所以用白术。既能健脾,又兼有祛湿的作用,一方面用于防止大汗出,一方面还通过健脾来祛湿。

这也是一种佐药,既佐制了麻桂的大汗出,又在治疗风寒当中趣到祛湿的作用。

所以说,往往一味药的加减,不是仅仅着眼于一个绝对的方面,而是综合考虑,这样才能选药选得好,只有这样药味精简,配伍严谨,而效果好。

➕补气、补阳的时候,用人参、黄芪、附子、甘草。温阳益气,不仅加强了补气的作用,还兼有防止汗出过多的问题。所以用黄芪的意思,除了补气以外,和麻黄加术汤、越婢加术汤用白术一样,还可以防止汗出多,防止麻黄这类药耗伤阳气。

🌿逍遥散

臣药就是白术和茯苓,健脾利水,要注意白术和茯苓的用量比例。茯苓不但利湿,还能够补益心脾之气,虽然是淡渗之品,但先升而后降,所以在两者用量相平时,侧重的是健脾气、助运化。

如果茯苓大于白术,就侧重于利水健脾。所以这里是专门对脾虚的运化功能不行来用的,生血不足而致藏血更加不足来用的,是为臣药。

🌿痛泻要方

是肝木犯脾土而引起的痛泻,泻了以后痛不止,且反复发作。要据脾虚的情况,大便形状的不同,或者是稀便如粪水,或者是频频的溏便、软的,甚至还夹有水或不消化的食物,与脾虚和里寒有关。痛泻要方是肝克脾,而中焦比较寒。此方的配伍特点:白术是主药,而防风与白芍药用量相同,主要指比例,白术三两,防风二两,又不是治疗外感病,配伍是比较特殊的。木之所以克土,并不是由于木太甚,而是土太虚,所以腹痛是大腹痛。大腹是脾的分野,在脐周围,而两胁是肝的分野。因为脾本来就虚,所以土虚木郁而木来贼土,故治疗原则以健脾为主,健脾以后疏肝,所以方中首先用了白术来健脾,作为主药。健脾后本身的运化能力强了,脾气强了就能把肝气升发起来,因为病机是由于土虚而导致木贼。同时考虑芍药,芍药可以柔肝,可以补肝脾之血。白术与白芍相配,实际上是肝脾并补、健脾养肝。

🌿参苓白术散

这个方剂加山药、加扁豆都比较好理解。山药除补脾气以外,还可以固涩脾津,还可以滋养脾阴,但它首先是补脾气的。它与白术的区别是,白术能益气健脾,山药能滋养脾阴。

🌿泰山磐石散

这里提一下黄芩和白术是“安胎之圣药”的问题。因为一般来说,治疗妇科病“产前宜凉,产后宜温”,因为过热的药不利于胎的安静发育。胎容易动,要想使胎能够固,能很好地发育,就要靠母体的气血。母体的气血主要靠后天而来,所以用白术来健脾,加强脾的作用。同时配合上黄芩清热,这样既能健脾,又能清内热,这样就能使胎平安成长,所以说它是安胎的圣药。不能误解成为,要流产、胎就要出来时,用这两个药是圣药,就保证可以保住胎,这是不对的。同时通过这个问题也说明安胎如何安,安胎也不仅便是要用凉药,当气血大虚而虚寒时,适当的温药还是要用,例如这个方剂就是这样。

🌿黄土汤

如果没有伏龙肝,可以用其他温脾收涩的药如白术炭来代替它。这个方剂的特点,不光是大便出血,也可以见吐血、衄血,还可以治疗月经出血过多而中焦虚寒的,但是它必须血色是淡的,血质比较稀,好像水分比较多似的。这是从出血的形状来看的。另外从全身来看,既然是一种虚寒性的出血,而且又是脾阳的问题,因脾主四肢,所以四末不温;由于出血多、阳气虚,所以面色萎黄。气虚为主的,是面色咣白,舌头是淡的,苔是白的,脉是沉细的。所以用灶心黄土为主药,而且是大量的用,然后配上白术、附子,温脾阳、暖中土,这样配合黄土补虚祛寒,温建中阳。中阳通过温补得到补充以后,自然能统摄血行。这样。因阳气虚而离经妄行之血,就可以自行归经,以达到止血的目的。白术可以守中土,有它可奠定中土基础,虽然它的作用不如参,也不如芪,但是它的特点是专门健脾,能够起到奠基的作用。

🌿藿香正气散

它与平胃散有一点不同,因为内外兼治,方中已经有解表药了,所以这里半夏用的是半夏曲,苍术改为白术。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虽然是以防己为主药,但是不能离开黄芪、白术。因为现在病人汗出恶风而身重,说明是卫气虚,但无寒,而防己可以祛风湿,特别是肌肤之司的风湿,但是防己的特点是离开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水就行不出来。不仅是下焦要有气,如果中焦气虚,上焦肺气也就不足,也不能通调水道,水也不能归于正化。现在这样的情况还比较多,我总是把防己黄芪加上茯苓治疗虚性水肿,这种情况在老年人和妇科病多见,心脏不好,肾气不好化验尿里可以见到蛋白,这种病人往往自己毫无感觉,用防己黄芪汤效果很好,服用以后小便通畅,每次量增加,人的精神好转,所以要经常服用,或同参苓白术丸交叉服

🌿苓桂术甘汤

主要是治痰饮为病,心下硬满,胸胁支满,或者是目弦,或着是起则头眩。同样的方子差别不大,类似的方子很多。与五苓散相比,就是本方去了甘草,加上了猪苓、泽泻;还有肾著汤,就是本方去桂枝,加干姜。这些问题横过来看一看,就能更了解它。作为苓桂术甘汤本身来看,主要是重用茯苓行水,用在这个地方,强调茯苓不仅是淡渗的药,还能补益心脾之气,茯苓、白术经常并用,以哪个为主,是健脾为主还是渗湿为主,配伍药与用量都有不同,以茯苓为主加上了桂枝,强阳化饮,桂枝用在这里不是解表,是由于中阳不足,水寒之气上逆,它可以平冲逆。因为都是属于中焦虚寒的,所以要温阳散寒。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白术,加上甘草。因为当前所治的是水饮不是根治,根治是健脾,白术加上甘草。另外还有肾着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因为它的特征在腰,“腰重如带五千钱”,腰重而腰不利。这是由于湿,也可以用痹证里的一些方子,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湿胜着而不去,又由于腰是肾之外府,所以治在里,温脾祛湿,与苓桂术甘汤相比就是没用桂枝,加上了干姜,加强健脾温阳的作用。白术,李东垣认为能“利腰脐间血”,就是利带脉,而围腰一周的是带脉,所以温阳健脾,就能祛湿。联系其他的一些用法,治疗带下,出现腰酸腰痛的一些情况,常常用温肾健脾的办祛,通过健脾,即能祛湿,使脾气健,腰脐这一周就血脉通了,在临床上也常用。

🌿独活寄生汤

它的组成药味是比较多的,包括了祛风湿药,四君子汤、四物汤都有,就是没有白术,很容易引起怀疑,风湿所伤为什么不用白术呢?还有句话“利腰脐间血”,现在是“腰膝”。独活寄生汤是治疗“腰膝”疼痛的,膝为筋之府。腰是肾之外府,腰和肾,膝和肝都有关系。慢性肝炎时间长了,上楼时会感觉到膝部酸软乏力,抬起腿来累,甚至上楼时会不自觉地要朝下跪,这就是中医讲的腰膝酸软,肝伤,肝血不足,不能养筋,首先反映在关节上。而这里健脾药,祛湿药有了,还有干地黄、当归、芍药、人参、甘草、茯苓配伍其间,所以不用白术,不使它过分的燥

🌿半夏白术天麻汤

本方以治痰的基础方二陈汤为主体,加天麻、白术而成。天麻味甘微温入肝经,功能熄风镇痉,古有定风草之称,是治内风引起眩晕、头痛的佳品。《脾胃论》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非天麻不能除。”

白术健脾益气,助运化而去水湿,在此可增强化痰的作用。《本经疏正》云:“白术治眩。非治眩也,治痰饮与水耳。”如此相配,与所治病证丝丝入扣。

🌿保和丸➕白术

下面附方有大安丸,就是原方加了白术。小孩素体脾胃虚,又停食了,要去食,要消导食滞,可是同时要防止伤了脾胃之气。白术健脾,就是在消食中兼有一点补的意思,不要以为白术与茯苓一配是行水的。

🌿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丸的不同点在于,它用的是枳实、大黄、黄芩、黄连,消食的药仅仅是神曲,其他药是祛湿热的,配伍茯苓、泽泻、白术。正是因食滞在里相当多,而产生了湿热,大便并不通畅,所以用了清除湿热之品,更重要的是用了枳实、大黄来导滞,白术来健脾,这才是真正的导滞。

🌿枳术丸

枳术汤变成枳术丸。枳术汤是《金匮要略方论》中的方子,枳术丸是张洁古的方子。前后差了近一千年。枳术汤是治疗心下有水气,心下痞满而且有形,如杯如盘,所用枳实大于白术,重在下气行水,由于水气之所生是脾运不足,所以用白术,但是以消为主。

到了枳术丸,用量正好相反,白术大于枳实用量一倍,治疗脾虚,运化不健,因此产生了食积,大便失常,纳呆,食少,食后胀闷,就是食入的饮食超越自身的消化功能而引起的食积,所以健脾为主。因此这个方子用量比例整个相反,而且加了一个荷叶,把米给裹起来烧成饭,就像包粽子,不过粽子是粘米、糯米,这里是大米,包在荷叶里面烧成饭,然后把饭和药面合起来作丸药。

为什么呢,术是营养的,养脾胃的,荷叶升清气,就是鼓舞脾胃之气,所以两者相合,健脾冒,消饮食,因此对于小孩来说,特别有好处。在南方,小孩有疰夏的习惯,所谓疰夏,就是到了大热天,由于又热又潮湿,小孩变瘦变黄,吃饭不好,精神差,北方叫苦夏,扛苏、浙江、安微、江西都有这种情况,再往南更多。如果从立夏开始给小儿服用枳术丸一个月,就可以预防疰夏,香砂枳术丸更好,就是枳术丸加木香、砂仁。小儿一天服用一次。根据小儿的年龄、疰夏的程度,从3g到6g不等,以一个月为基数。

枳术丸以消为补,原方很简单,就两个药,枳实与白术,它是从《金匮要略》的枳术汤变化而来的。枳术汤是枳实大于白术,枳术丸是白术大于枳实,正好相反。一个是治“心下痞。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在这种情况下枳实用量就大。现在枳术丸改过来了,白术为主,而且加上荷叶裹烧的饭,就是大米洗干净了包在荷叶里烧成的饭。为什么这么复杂?因为荷叶本身升中焦的清气,通过它与米更好地养脾胃、升清阳,就使脾、胃之气能够正常地消化,吸收水谷的精气,而且上归于肺,这样就能更好地养五脏,所以它所治疗的病并非是有明显的积滞,而是素来脾、胃虚弱。现在这种情况特别多,有这样的脾胃虚弱以及饮食积滞。有的人是暴饮暴食,一次吃多了,超过了脾胃所能最受的量,就造成了积滞。这种积滞脾胃没有虚,把滞消了就行了。也可以使用保和丸。但有的人脾、胃弱他不想多吃,吃的不多也产生积滞。尽管数量不多。但是是长期形成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消掉的,更泻不掉,这些就通过扶助脾胃的功能来自然地消除,因此用荷叶烧饭来作丸药,更加合适。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系列汇总🪧

从方剂的角度学中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