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贤后

 zqbxi 2023-06-18 发布于江西

俗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当然尔,每个杰出帝王背后肯定也会有这样一个贤内助帮他成就伟业,让我们来看史上有哪些杰出女子,为他们的帝王夫君指点江山、出谋划策,笑傲六宫。

刘恒之妻——窦漪房

      窦漪房,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其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宫女分给诸侯王的时,窦氏被分给了汉文帝。与汉文帝育有一女二男,长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最宠爱的是小儿子刘武,从地位低下的侍女跃为汉文帝皇后,又亲历“文景之治”,身为汉景帝母和汉武帝祖母得享高寿,史称窦太后,为历史上最幸运的女人之一。
窦氏出身贫苦,同情百姓的悲惨遭遇,常劝文帝节俭,减轻百姓的负担,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汉书?文帝纪》)。窦太后死于西历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年约七十一岁。太皇太后去世,与文帝合葬霸陵。  窦太后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她谋传胶东略承沛公,芳流观津名留汉青。她的时代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

刘秀之妻——阴丽华


       阴丽华(公元4—64),新野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刘秀的结发妻子,为春秋时代著名的齐相管仲后人。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载,刘秀还是一个没落皇族之时,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称帝之后,阴丽华成为了他的宠妃,备受光武帝的宠爱。建武十七年,即刘秀扫灭群雄、统一天下之后的第5年,阴氏被册封为皇后。永平七年,阴丽华逝,在位二十四年,与刘秀合葬于原陵,东汉君臣上其谥号为“光烈皇后”。史载:阴后在位之时,端庄贤淑,不喜言笑,有母仪之美。皇后内持恭俭,外抑宗族,为一代贤后。

      古语“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可见阴丽华不仅是美女的典范,更是贤妻的代表。她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皇后。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亦于家乡起兵。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今河南南阳)迎娶阴丽华为妻。《后汉书》记载,阴丽华“恭谨俭约,不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在册立皇后时,刘秀声言其“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一心一意要把皇后的位置留给结发妻子阴丽华,但是当时刘秀身边还有一个患难相随的红粉知己郭圣通,戎马倥偬中郭氏一直追随左右,并已身怀六甲,阴丽华说:“困厄之情不可忘,而况郭贵人已经生子。”坚持不肯接受皇后的册封。

      阴丽华陆续生养了5名子女,建武十七年,刘秀废掉郭皇后,册立阴丽华为后。阴丽华事上谨慎柔顺,处下矜惜慈爱,一生谦德可风,相夫教子,主理后宫,不曾干预朝政,更能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天下都称她为贤后,通过其丈夫和朝臣、史书的评价可见,阴丽华是生性善良、性格温和、心胸开阔,用从容平静的态度面对数十载的波澜人生。《二十四史》中对后妃的记载都是“后妃列传”,唯有东汉一朝是“皇后本纪”,其事迹最早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后汉书·皇后纪》等。

刘庄之妻--明德马皇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被人们称赞的皇后实在是为数不多,我们熟知的并且一直被人称颂的阴丽华阴皇后就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好皇后,而阴皇后的儿媳妇明德皇后更是一位被后世史学家称赞的好皇后,并且还被最能挑毛病的史学家们成为中国历代贤后的楷模。明德皇后究竟是怎么做的,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这要从明德皇后小的时候说起。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困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很会照顾家人,懂得感恩。明德皇后就是这样,明德皇后马氏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援在与蛮人的战争中战死军中,明德皇后的母亲因悲伤过度而神志不清,这时只有十岁的明德皇后便开始接管家事,并把家里打理秩序井然。很多人听说之后都为之诧异和赞叹。这也为她成为一代贤后打下了基础。

       马援死后由于朝中有些人诬陷马援使得多次被权贵们所欺侮,马家衰落。后来马氏堂兄马严上书皇帝请求将马氏送入宫中以报皇帝的善待之恩。就这样年仅十三岁的马氏被选入太子宫。入太子宫成为马氏命运的转折,入太子宫的马氏是一定要侍奉阴皇后的,还会接触到很多的嫔妃。马氏待人和善、诚挚、热情,非常的勤快、懂事,阴皇后对她十分的赞赏,嫔妃们也非常的喜欢她。马氏自然也很受太子刘庄的宠爱。

        刘庄即位之后封马氏为贵人,永平三年,朝廷大臣上奏要确定皇后人选,汉明帝刘庄没有确定,但是皇太后阴丽华极力推荐马氏,就这样马氏被立为皇后,成为皇后的马氏更加的谦逊恭敬。由于马氏没有子嗣,于是刘庄把贾氏生下的刘炟交给她来抚养。从此马氏成了后妈,虽为后妈的马氏没有辜负刘庄的信任,她悉心照料着刘炟,刘炟也很孝顺,母子二人感情甚好。由于刘庄的子嗣不多,明德皇后从不担心自己的后位,积极的为刘庄推荐侍妾,对得到刘庄宠爱的嫔妃给予更好的待遇。汉明帝经常出宫,马皇后总是提醒汉明帝注意身体,话语诚恳周备,汉明帝很愿意采纳。她还经常借着服侍汉明帝的机会辅助汉明帝处理国事,每次都很公正,得到汉明帝的称赞。

       建初元年汉章帝即位后想给几个舅舅封爵,太后不许。第二年夏天发生旱灾,有些朝臣认为是没有封外戚的缘故,应该依从以前的典章制度。马太后下诏拒封外戚。建初四年汉章帝封马廖、马防和马光为列侯。三人都推辞不受,马太后得知后教育了一番,三兄弟接受了封爵又辞退爵位回家。同年马太后卧病在床,期间还曾多次敕令禁止祷告祭祀。六月三十日逝世,谥号明德皇后。明德马皇后曾为显宗编撰《显宗起居注》,为后世开创了“起居注”这一史书体例,也是从此开始后世才有专人从事这类的编撰工作。

曹操正妻---武宣皇后卞氏

      魏武帝曹操的正妻,卞氏出生倡家,在汉代是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据说卞氏出生,房中黄光盈室,其父卞敬侯非常诧异,便求问于卜者王旦。王旦回答:“此乃大吉之兆。”话虽如此,卞家世代是歌者舞伎,以声色谋生,卞氏自然的成了一名歌舞伎,四处飘零。后来来到谯地(安徽亳州),曹操时为东郡太守,为避贵戚之祸而称病辞官返乡,成人的卞氏以才色过人,被时年二十五岁的曹操看中,成了曹操之妾。新婚燕尔的卞氏,随着丈夫,来到了东汉的都城洛阳。东汉王朝历经大变,大将军何进死于非命,董卓弑何太后废少帝立献帝。董卓觉得曹操是个人材,想要重用他,便封他为骁骑校尉,曹操很有政治敏感,富于远见,拒绝赴任,带着几个亲信微服逃出了洛阳城。后袁术故意传言曹操已死,曹府一片混乱,部下都想离开。此时,从小见多识广的卞氏表现出她聪慧和勇敢,全家上下惶恐不安没有主心骨的时候,28岁的卞氏挺身而出,料理内外事务。亲自挽留曹操的旧部:“曹君的生死不能光凭几句传言来确定。假如流言是别人编造出来的假话,你们今天因此辞归乡里,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诸位还有什么面目见主人?为避未知之祸便轻率放弃一生名节声誉,值得吗?”一番劝说之下,部下纷纷打消临阵脱逃的念头。后来的董卓被讨伐时,也是这些部下保护了曹家眷属儿女。夫人敬重嫡妻丁夫人,但丁夫人从没有给过卞氏什么好脸色,卞氏一直厚待丁夫人,她对曹操众多的姬妾也彼此友爱,又生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等四个出类拔萃的儿子,曹操对她格外另眼相看。丁夫人离异之后不久,曹操便将小妾卞氏扶立为正妻,卞夫人贤能豁达,曹操对丁夫人的去世非常痛心,卞夫人亲自操办丁夫人的丧事,辅助丈夫、教养儿女不少,尽心尽意,其中有很多是年幼的孩子失去生母的照顾,卞夫人对这些孩子的身世生母毫无芥蒂,善待姬妾,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曹操非常赞赏,内心十分安慰,全心全意投入自己争夺天下的宏图霸业之中。曹丕被立为王太子时,卞夫人闻讯并未表现得欣喜若狂,只是淡淡地回答:“曹丕是长子,所以为嗣,而我做为母亲,能够在教导儿子方面没有过失就已经足够了,我们母子没有什么功劳,有什么值得重赏的呢?” 曹操闻言,顿觉卞夫人具有母仪天下的风范:“愤怒不变容态、喜悦不失礼节,这真是太难得了。” 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颁布策书:“夫人卞氏一等。”歌女出身的卞氏,正式成为高贵的魏王王后。曹操推崇节俭,他的后妃都不穿用锦锻绣品,卞王后夫唱妇随,她的服装简朴无文绣,不配珠戴玉,居室内的家俱一色素黑。卞氏为皇太后以后,她每次外出,遇到年长的老人,都要停下车来问寒问暖,赐予绢帛,哭泣说:“我最大的恨事,就是父母不能活到今日,不能享受荣华饱暖。”


杨坚之妻——独孤氏

      文献皇后独孤氏,名伽罗(公元543——602年),隋朝云中(今大同)人,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女许配为婚,时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后,封为文献皇后。
文献皇后很有政治才能,每当与隋文帝议论国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谋而合,十分一致,故而宫中称为二圣。但她却在确立隋王朝的继承人上犯了错误,对废掉忠厚的长子杨勇,改立比较善于伪装的次子杨广为太子负有一定责任。仁寿二年八月,文献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9岁,葬于太陵。

李渊之妻——窦氏

       太穆皇后(约569年—约613年),窦氏,唐高祖窦皇后,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宇文泰外孙女)的女儿。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一女平阳公主。谥称太穆皇后,据说这位太穆皇后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养在宫中。她对舅舅北周武帝与皇后突厥公主夫妻失和的状态非常担心,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这时窦氏可能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第一个正色以对,立即接纳小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皇后态度大为转变。隋文帝受北周禅,窦氏大哭道:「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窦毅与襄阳长公主忙掩其口说:「汝勿妄言,灭吾族矣!」窦毅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经过广泛而苛刻的「比武招亲」,最终「雀屏中选」的东床快婿也非寻常人,乃是未来的唐高祖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公主都是她的亲生子女。隋大业年间,在涿郡去世,时年四十五岁。唐朝建立后,窦氏追封为皇后;唐高宗上元元年八月时,上尊号为太穆顺圣皇后。

李世民之妻——长孙无垢

长孙皇后,北魏拓跋氏的后代,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史上著名的贤后,生性节俭、深明大义,唐太宗开创李唐江山和“贞观之治”,与长孙皇后的贤淑是分不开的。长孙皇后于仁寿元年出生于长安,大业九年(13岁)嫁给了唐国公李渊的二子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时年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初谥曰文德.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文德顺圣皇后。


李纯之妻——郭氏

      懿安郭皇后(?—847),祖父是唐朝尚父郭子仪,父亲是赠左仆射、驸马都尉郭暧。母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宪宗为广陵王时,纳后为妃。以母贵,父、祖有大勋于王室,顺宗深宠异之。贞元十一年,生唐穆宗李恒。元和元年八月,册为贵妃。八年十二月,百僚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是唐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贤后。

朱温之妻---张皇后

       后梁皇帝朱温虽是中国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他却痴情、尊重于自己的自己的皇后张皇后,可惜张皇后没有等到封后就撒手人寰了。朱温是一个放猪的孩子,从小爱使枪弄棒,蛮勇凶悍,张惠温柔贤惠,聪明美丽,朱温对张惠一见倾心。初见张惠,朱温便对二哥说:“汉光武帝曾经说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当日阴丽华也不过如此,而我未尝不可以成为汉光武帝呢?总有一天,我非把张府之女娶为妻子不可。”黄巢起义时,时年二十六岁的朱温与二哥朱存一起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朱温凭着身强体壮,敢干敢想的品性,作战勇敢,冲锋陷阵,攻城夺镇,一马当先,屡传捷报,颇受嘉奖,很快就在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起义军首领黄巢的心腹将领。黄巢攻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委任朱温为同州防御使。此时,他与因父母双亡而沦为难民的张惠意外相逢。当时,张惠流落到同州为朱温部下所掠取,见她美貌出众,部下便把她进献给了朱温。

张惠才貌具佳,对朱温既有温柔如水,体贴照顾朱温,对待时局和战事又有自己不俗的见解,为之献计献策,内事做主,外事洞若观火。朱温遇大事不能决断时就向妻子询问,而张惠分析预料常常切中要害,是朱温的贤内助,朱温对张惠既敬畏又钦佩。张惠以自己的贤惠和能干朱温成就了帝业,朱温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草根皇帝之一。但是唐昭宗天佑元年,唐室大权尽归朱温时,张惠病重。朱温连夜兼程赶回汴京。张惠已经病入膏肓,临终前,张惠得知朱温有心要登皇帝大位之时,叮嘱说:“夫君既有鸿鹄之志,非妾所宜知,但妾有一言,就是夫君英武过人,其他的事都不可虑,只有'戒杀远色’四字,恳请夫君随时注意,妾死也瞑目。”张惠说罢便撒手人寰,悄然离世。朱温当即痛哭不止,伤心欲绝。后来,朱温废唐哀帝登上帝位后,便追封张惠为元贞皇后。

赵煦之妻——孟氏

       孟皇后,元祐皇后(1073年-1131年),宋朝人,孟姓,故又常被称为元祐孟皇后,洺州(约在今中国河北省永年县)人,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其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并二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经历之离奇,实为罕见。
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岁,太皇太后高氏和向太后,选出了端庄娴雅的孟氏为皇后。
隆佑太后一生经历曲折,受挫于哲宗、徽宗两朝。靖康乱后,能以民族大义为重,两次垂帘听政,对于南宋政权的建立,稳固南宋形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赵构之妻---皇后吴氏

       吴芍芬,汴京人,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赵构,靖康之难中,赵构的第一个老婆宪节皇后被俘在金命陨,同年吴芍芬就被正式册立为南宋皇后,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吴芍芬的出生时带有神奇色彩,蒙古人修《宋史》写到:“(吴)近尝梦至一亭,扁曰'侍康’;傍植芍药,独放一花,殊妍丽可爱,花下白羊一,近寤而异之。后以乙未岁生,方产时,红光彻户外。年十四,高宗为康王,被选入宫,人谓'侍康’之徵”。吴芍芬自小聪慧,博览书史,勤习翰墨,其家教甚好,以“贤志”为立身之本,待人处事顺其自然,无论身处何位,不苛求、不奢求,身处乱世,夫妻俩从河北一直颠沛流离至江淮、浙东,最终在杭州站稳脚跟,数年间患难与共,吴芍芬常以戎服(武装)侍(赵构)左右,多次机智护帝, 于险境中的赵构以精神上的抚慰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在杭州建国以后,吴芍芬便升为婉仪、贵妃,她孝顺婆母,婆婆早上起床、晚上入睡,她都亲自服侍。从金国归来的韦太后对赵构说:(吴)贵妃母仪天下可也!善待下人,与其他嫔妃相处和睦,她包容、有孝道、不争不忿、公正平和,贤德之名在朝野传诵,竟连奸诈的秦桧也多次进言赵构立吴芍芬为正宫皇后。

吴芍芬居皇后位五十五年(包括太上皇后、太皇太后),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与赵构做了六十二年夫妻。据说两人还是无性夫妻,恩爱异常,实为难得。

成吉思汗之妻——孛儿帖

     孛儿贴,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后,当成吉思汗过世时,她尚在人间。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时,追  谥她为光献皇后。孛儿帖一生为铁木真先后生下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个儿子,都是剽悍善战的武士,成为成吉思汗征战四方的得力助手,自己也为蒙古帝国的兴起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孛儿帖的年纪比成吉思汗长一岁。她为人贤明,帮助成吉思汗创立大业。

元仁宗皇后阿纳失失里

阿纳失失里,元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又译作阿娜事事理或阿那失失里。生于元朝一个显赫的大家族庭,天资聪颖,品行仁德,仪态端庄,观书习礼,精琴棋书画,是一个很有教养的才女,年少时就有美名在外。仁宗即位,册为皇后,夫妻俩恩爱有加,相敬如宾,她尽心辅佐,和皇帝同甘共苦,对仁宗帮助很大,她始终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对仁宗以关心和帮助,她对皇帝的辅佐,总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机智处理皇帝的朝廷大事,学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做丈夫的贤内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心辅佐仁宗,深得仁宗宠爱,不以皇后身份欺凌弱小,面对紧张的局势,皇后总是以她的温柔和善解人意给予仁宗已经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是仁宗的精神支柱。仁宗死后两年,阿纳失失里病逝,虽然阿纳失失里年不满四十就去世了,但是她和丈夫相敬如宾,她的儿子英宗极为孝顺,即位后,上尊号皇太后,英宗谥为庄懿慈圣皇后。其册文曰:“坤承乾德,所以著两仪之称;母统父尊,所以崇一体之号。故因亲而立爱,宜考礼以正名。恭惟圣母,温慈惠和,淑哲端懿。上以奉宗祧之重,下以叙伦纪之常……”

  • 元顺帝皇后弘吉剌·伯颜忽都

       弘吉剌·伯颜忽都,姓弘吉剌氏,名伯颜忽都,她的父亲名叫弘吉剌·孛罗帖木儿,是元武宗皇后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真哥的侄子,受封毓德王。《元史》:“后性节俭,不妒忌,动以礼法自持。” 居住在坤德殿,终日衣冠整齐,行为端正,未曾出殿一步。性情柔和,心胸宽阔,被立为第二皇后的完者忽都,邀是宠有方深得元顺帝宠爱,伯颜忽都皇后经常被冷落,连太监宫女常有不平之言,伯颜忽都皇后本人竟毫无怨言,元顺帝宠爱的高丽人奇氏在伯颜忽都皇后死后,见所遗衣物,都破旧不堪,大笑说:“正宫皇后何至于穿这样的衣服!”其朴素节俭尤为突出。

伯颜忽都不妒忌,以礼法严格约束自己。有一次,伯颜忽都跟随元顺帝到上京,中途元顺帝派遣宦官传谕伯颜忽都,说元顺帝要到她那里过夜。伯颜忽都推辞说:“夜晚不是圣上往来的时候。”宦官为此往返三次,最终还是遭到拒绝,由此元顺帝十分敬重她。至元三年(1337年)三月,元惠宗册封伯颜忽都为皇后,册文曰说她:……淑哲温恭,齐庄贞一。属选贤于中壸,躬受命于慈闱。勖帅来嫔,蹈矩仪之有度;动容中礼,谨夙夜以无违……。这个评价对她还是比较中肯的。

朱元璋之妻——马秀英

      马皇后,名秀英,史称马大脚,是明太祖朱元璋患难与共的皇后。安徽凤阳宿县人,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养女。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将其许配给部将朱元璋。明史上称她仁慈有智鉴,好书史。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她为皇后,对她十分信赖,多次听从她的意见宽免大臣过错。因此有人将她与唐代的贤后长孙皇后相提并论。

      马秀英马皇后,安徽宿州人,从小聪慧过人,母亲早逝,父亲将他托付给了郭子兴,得到很好的教育,虽然长得不是十分漂亮,却也端庄温柔、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精于女工,举止从容,虽然出生平凡,在乱世当中却也颇有胆识,帮助朱元璋在艰难的逆境中成就大业,大富大贵的时候,她始终不改平民本色,不忘民间疾苦,不骄不奢。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做了开国皇帝,朱元璋起于草根,虽然表面上睿智英明,豁达神武,但骨子里常怀猜忌,十分多疑,对下苛责,马秀英被册立为皇后,她虽然读书不多,但敬仰唐代的长孙皇后,幸亏这个宽宏仁慈的马皇后,经常劝谏他,减少了不少的刑戮,也挽救了很多无辜的受冤受难者,他俩形成一对互补型的夫妻,例如在胡惟庸的事件当中,不少朝中的功臣宿将都被牵连,朱元璋下令,凡是同胡党交结往来者,一律杀头,其中包括太子的师傅——大学士宋濂的孙子宋慎也被牵连在案件当中,太子前去求情,反遭训斥,马皇后,闻讯后向太祖进言,太祖不听,于是马皇后以晚餐吃全素表达自己的心意,为太子师傅祈福,最终改变了朱元璋的想法,免去宋濂一死,发配边远地区。马皇后是贤妻良母的典范,一生用最朴实的方式践行者母仪天下的职责,贵为国母,却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全心全意料理好宫中的事务,维持着家庭的和谐,做了皇后,还亲自操持丈夫的膳食,为丈夫做着想,为了大明江山着想,是她生活的全部,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对孩子管教很严,有一次小皇子因为顽皮不听管教,额头被老师弄伤了,朱元璋大怒,正要发作,马皇后急忙从旁劝解,“是小孩顽皮,怎么是老师的罪过呢?怎么能责备老师呢?“朱元璋觉得有理,不但没有惩办教师,反而提升了他,足见马皇后的宽容和为他人着想。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身染重病,医石无效,为避免朱元璋牵连御医,她坚持不肯再服药,明太祖苦苦劝求她则说:“生死有命,我病已不治,服药何用?”缠绵病榻,她对丈夫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亦宜贤,臣民得所。” 又吩咐她的王子公主: “生长富贵之争中,当知蚕桑耕作之不易,当为天地惜物,且为生民惜福。”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马皇后去世后,明太祖朱元璋十分悲痛,再没有立后。

朱棣之妻——徐氏

      明成祖朱棣皇后徐氏,徐达之女,先于朱棣葬于长陵,明十三陵之第一陵。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仁孝皇后),乃徐达长女.此女美丽与聪慧并存,号称'女诸葛’.她在朱棣夺位道路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她孕育了皇太子→朱高炽.朱棣很爱她,终其一生,只有徐氏一位皇后!她一生简朴,史称正是她和朱元璋的马皇后的勤俭之风影响了明代后宫的政治,终明之世,尽管有时政治极度黑暗,但从未有过后宫干政的局面。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人,明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人称“女诸生”。朱元璋看重徐氏的贤淑,便将徐达召来说:“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洪武九年(1376年),十五岁的徐氏正式成为十七岁的燕王朱棣嫡妃。徐氏被册封为燕王妃,徐氏待人处事,体贴谨慎,深受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喜爱。徐氏先后为朱棣生下了三子三女。即:长子仁宗高炽,次子汉庶人高煦,三子赵王高燧。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

       徐王妃才貌出众,还有胆有识,其智谋胆略不输男儿,当朱棣帅部攻打大宁时,建文帝围魏救赵,命大将李景隆率兵50万攻打北京。强敌兵临城下,她指导儿子冷静应站,让城中的燕王部属及官绅士民之妻尽配甲胄,共同御敌,徐王妃自登城督战。正值寒冬渐至,徐王妃命众人水泼城墙,令城下兵将无法攻城,在徐王妃的指挥下,北平守军一直坚持到了燕王朱棣回师救援,徐氏颇有其父的谋略和风范,属于皇后身上少有的风范。《明太宗实录》记载了明成祖朱棣后来在册封皇后时的文辞:“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济朕艰难同勤开国,今寰宇肃清朕登大宝允赖相成宜正位号,今特遣使奉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以奉神灵之统母仪天下。"徐氏劝告朱棣爱惜百姓,“每年南北征战不止,兵民都已疲惫不堪,现在应当让他们休养生息。”广求贤才,以仁慈之心对待前朝的将臣说:“当今贤才都是高皇帝所留,陛下不应当以新疏旧。”劝朱棣善待自己的亲族,对宗室要以恩礼相待:“尧帝施行仁治是从自己的亲人开始的。” 劝其不要骄养外戚,她的进言朱棣总是能采纳。徐氏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召见大臣们的妻子。劝导她们:“女人侍奉丈夫,并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而已,应该对他们的前途事业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劝告,不易被男人采纳,同样的话妻子来说,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与皇上朝夕相处,从不以私欲开口,所说的一切都以生民为念。希望你们也能以此自勉。” 她摘录《女宪》、《女诫》,写成《内训》二十篇,流传至今的版本有德行﹑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20章。后来又类编古人的嘉言善行,写成《劝善书》,颁行于天下。可惜,徐皇后只做了四年皇后,永乐五年离开了人世,年46岁,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朱棣对结发妻子的去世非常悲恸,他为徐皇后上谥号曰“仁孝”,并从此不再立后。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逝于征漠北的途中,后朱棣与徐皇后合葬长陵。

明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

张皇后,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永城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诚之女。在明朝张氏历经六朝: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由一个民间女子一直坐到了太皇太后的位置上,被史家称为”女中尧舜“.张氏贤淑孝顺,尽心侍奉成祖夫妇,成祖曾夸赞说徐氏说:“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 她嫁入皇室,事必躬亲,仁宗即位后封她为皇后。她相夫教子,管理后宫,聪慧贤淑,待人和睦,除此之外,极力支持和辅佐丈夫、儿子、孙子建功立业,在后位共18年,先后辅佐宣宗,英宗二帝,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忠实正派的大臣,平衡和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干预朝政 ,张太后在参决国家大事时始终不忘,“治天下者,治家为先“的古训,把入宫以来所尊崇的、妇容、妇、妇工等一系列告诫妇女的谕条,用以治好皇家诸事上,平时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

张氏政治上的聪明在蔡东藩的《明史演义》有记载,在王振想要擅权的时候,”太皇太后洞烛其奸,令女官拟刃于颈,其明智更不可及“,颇有谋略,”至于慈躬大渐,垂询国事,士奇拟上三疏,仅呈其二,而未闻列振罪恶,力请严惩,是士奇之谋国,尚不太皇太后若也。”所以书中赞美张氏,”明多贤后。若太皇太后张氏者,其尤为女中人杰乎!”评价颇高。

附:后与妃

黄帝正妃嫘祖


传说为轩辕皇帝正妃的嫘祖,是中国5000年前养蚕缫丝的发明者,由“中国圣母”之称。


 

舜帝二妃娥皇、女英


四千多年前,尧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刻苦耐劳,深得人心,便将其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后来舜帝巡视南方,娥皇、女英追踪至洞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二女便在君山泣血而死,从此君山的青竹浸染了斑斑血泪。楚人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在山上为她俩筑墓安葬,造庙祭祀。其实墓也简陋,墓前立有大书“虞帝二妃之墓”的墓碑。墓前有石级,石级下一条用麻石铺砌的甬道,两旁石碑上刻二妃画像和历代诗人的佳作:北面是屈原《离骚》中的《湘君》、《湘夫人》篇,南面则是唐宋乃至近人的咏叹诗词,盛唐之李白、常建、刘禹锡,清代的赵嘏,直至近人鲁迅也有“不知何处吊湘君”之句。墓前一对望柱,高近3米,上面刻舒绍亮题写的一副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湘妃墓周围多斑竹,竹上有斑斑点点,仿若泪滴、据说是二妃投湘水前哭舜帝洒上的泪滴。唐高骈有诗咏“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血泪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



夏舜妃女娇


女娇:随着近年地下文物考古的进展,华夏的历史似乎有了更清晰的轮廓,大禹王国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也有了进一步的确立,大禹的精神几成华夏民族精神之发端,但我们在歌颂大禹、赞美大禹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他妻子女娇的作用和贡献。
《吴越春秋》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关于禹的婚娶还有《涂山歌》为证。
“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们伟大的大禹的妻子是一位多么美丽的姑娘呀。她不但美貌,更兼贤惠。作为伟人的妻子,等待她的是幸福与牺牲的自双重考验。
最美丽的姑娘也栓不住大禹治水的心。果然,婚后的第四天,大禹就要告别新婚燕尔的娇妻,踏上治水的征程。这一去竟也是“十年八载不回还",10月怀胎的艰辛,女人最难熬的苦难都降临女娇的身上。儿子出世了,不见自己的父亲,就哇哇啼哭, 这样苦闷的心情反映在女娇的《候人兮猗》歌里,《
吕氏春秋》载:“禹行水,窃见涂山之女,禹末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日:'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兮”“猗”是虚词,相当于“啊啊",充分表达了女娇盼丈夫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



夏桀妃妹喜


中国历史上,第二位死于非命的皇后是施妹喜女士,夏王朝第十九任帝姒履癸先生的妻子。
姒履癸是前文所述的姒文命先生第十四代后裔,夏王朝在姒文命先生手中建立,历时四百余年,到了公元前十九世纪八O年代前一八一九年,姒履努先生登极。他登权时几岁?史书上没有记载,不管年龄多么小,他在宝座上一坐就是五十四年——五十四年足够他成长啦。五十四年中他干了些啥事,一片空白,只知道三十四年后,公元前十八世纪一O年代前一七八六年,他发动大军,攻击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境的有施 *** 。在信史时代之前, *** 名称上往往冠以“有”字,我们推测,这个“有”字应该是一个语助词,限后世的“阿”字一样,没有实质上的意义。“有施都落”者,“施 *** ”也。施 *** 显然抵挡不住夏政府的军队,在灭亡和屈膝之间,施 *** 酋长选择了屈膝,他向夏政府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包括酋长的妹妹,她的名字只一个“喜”字,所以她应称为“施喜”。当时人把它简化,称为“妹喜”,这就跟后来人们称“皇姑”、“皇妹”一样。盖酋长属于贵族阶层,贵族的姓,小民是叫不得的也。


  

商王武丁妃妇好


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的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主持各种类型和名目的祭祀活动,利用神权为商王朝统治服务。此外,妇好还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武丁对她十分宠爱,授予她独立的封邑,并经常向鬼神祈祷她健康长寿。然而,妇好还是先于武丁辞世。
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约100米处。墓葬被发掘,保存完好。除发掘出大量青铜器外,其中所出玉器共755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另有63件石器、47件宝石器及象牙雕刻等物。



周幽王后褒姒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先娶申侯的女儿为王后,后来又宠幸美女褒姒,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申侯对此大为不满,便联合鄫国和游牧民族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敌兵压境,周幽王赶紧点燃烽火,召唤各国诸侯前来援救,可是等来等去,一路援军也没有来。原来,褒姒虽美,却难得开口一笑。为此周幽王立下重赏:凡能够使褒姒开口一笑者赏赐千金。有小人就出了个馊主意,叫周幽王点起烽火戏弄诸侯。周幽王依计而行,果然引得各国诸侯来时急如星火,去时败兴而归,乱哄哄,闹嚷嚷,倒也使褒姒笑过几次。可是一来二去,诸侯们也学乖了,所以到后来来的诸侯越来越少了,这次真的情况紧急,各国诸侯却以为周幽王又在做游戏,所以都不肯来了。结果周幽王和伯服被犬戎杀死,褒姒也被掳走。于是申侯同鲁侯、许侯等拥立宜臼为王,就是周平王。为了酬谢申侯的援立之功,周平王把申侯的小儿子封在屠原(今陕西合阳县东)。居于屠原的申姓人,就以申屠命姓,称申屠氏。



楚庄王妃樊姬


一代名妃樊姬,以聪慧贤淑内助樊庄王霸业有成而闻名于世,据传在她的劝谏之下,楚庄王戒淫乐,励精图治、勤政于朝,罢免庸臣虞邱子,启用贤良孙叔敖,终至楚国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自商朝之妲已,下至清代之慈禧,多少宫廷后妃,插手朝纲,祸国殃民。
樊姬实可谓“贤内助”旷古之典范。对此,历代诗人赞誉有加。唐代诗人张说就赞称“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张九龄在《樊姬墓》一诗中则对樊姬的贤能及其对楚庄王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褒扬:“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



秦庄王后赵姬


赵姬:战国时赵国美女。本是富商吕不韦之姬,在赵作人质的秦公子楚去吕家做客时,对她一见倾心,吕不韦就把她送给了子楚。后来子楚登上王位,封赵姬为王后,赢政为太子,吕不韦为丞相。庄襄王子楚不久去世,赢政年幼,赵姬为太后听政。庄襄王死后,赵姬与吕不韦旧情复燃,后来吕不韦怕奸情败露招祸,把醪毒送进王宫,以宦官的身份作掩护,与赵姬私通。前238年,赢政正式举行了加冕礼,立即处决了醪毒和那两个私生子,又把赵姬幽禁在雍都。



西楚霸王姬虞姬


虞姬(?—公元前202),秦末人,史称名虞,一说姓虞,今沭阳县颜集乡人。该乡境内有虞姬沟蜿蜒半境,此沟因人得名,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
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此际,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人民至今传颂不已。明崇祯年间,虞姬故乡人民在颜集镇西首建立虞姬庙,以祭祀这位巾帼英烈。清乾隆年间,乡人吴九龄、叶祥麟等又为该庙建中殿、后殿,庙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装塑像,显示家乡人民对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民国期间,曾对虞姬庙进行修建。抗战期间,因兵燹失修而圮毁。
历史悠悠,千百年来,沭阳民间关于虞姬的传说佳话颇多;京剧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历史悲剧——《霸王别姬》。
虞姬墓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即当时垓下战场的一隅。



汉高祖妃戚夫人


戚夫人是刘邦在战争中认识的。她能歌善舞,又年轻貌美。因此深受刘邦宠爱,也让吕后嫉恨在心。戚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如意。刘邦常说:“这个孩子像我,甚和我心意。”因此,萌生了废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不过,吕后毕竟心计颇深。她求张良帮忙,为太子刘盈请来了四位号称“商山四皓”的老人。刘邦见了,十分惊讶,问他们:“朕曾经请你们出山,你们不肯,现在怎么肯帮助太子了?”四位老人回答:“太子仁厚,礼贤下士。我们甘愿为他效命。”刘邦回去后,无奈地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丰,请来了商山四皓帮忙。废不掉了。”
后来,刘邦去世后,吕后干政。她罚戚夫人作奴隶,剃去她的头发,让她穿上粗布衣服,去舂米。戚夫人便歌道:“子为王,母为奴。相隔三千里……”吕后干脆连她的儿子赵王如意也一并毒死了。
戚夫人的下场更惨,被吕后灌了哑药,熏聋耳朵,挖去眼珠,割去四肢,割去舌头,然后扔到茅坑里,叫她“人彘”。连吕后的亲儿子刘盈见了,都不忍心,吓得脸色大变,大叫:“这不是人做出来的事!我是你的儿子,我没脸再掌管天下了!”于是,此后,刘盈果然不理朝政,吕后就名正言顺地开始处理朝政。
戚夫人在茅坑里爬了三天,死去了。



东汉章帝皇后窦皇后


窦皇后又是东汉一个干政的皇后,她在邓绥之前。她很美貌,也很有手段。她是东汉开国元勋窦融的曾孙女,只是她出生时,家中已经发生了变故,再无往日的显赫了。所以,她生长在破落的名门里,自然也有一种不顾一切望上爬的野心。
进宫后,她因为美貌和聪明,立刻受到章帝的宠爱。一年后,被立为皇后。但是,她没有儿子。后宫之中,只有宋美人和梁美人生了儿子。宋美人的儿子居长,先被立为太子。窦皇后深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日夜在章帝耳边挑唆,使得宋美人母子失宠被废。
接下来,窦皇后收养了梁美人的儿子,让章帝立他为太子。不久,窦皇后又怕梁美人和她娘家将来得势,一直想找机会除去梁美人。一次,梁美人的家信中有一句:“久病思生兔。”窦皇后立刻说梁美人在使巫术,章帝命人拷问梁美人,梁美人自杀。
因为窦皇后的关系,窦家权倾朝野。窦皇后的哥哥窦宪,竟然强行强占了沁水公主的园地。公主向章帝哭诉,章帝大怒,骂窦宪:“打狗还要看主人!你连公主的园地都敢侵占,可见你平日多么猖狂!今日,朕非贬了你的官!”不料窦皇后哭哭啼啼地来求情。章帝只好作罢。
章帝31岁时去世,窦皇后开始辅佐11岁的和帝。窦家权势日盛。物极必反,最终窦家人的干政引来朝臣的不满,窦太后也被囚禁起来。


  

汉景帝皇后王娡


王娡是个幸运的女人。她原先嫁给金家,只因为算命的说她可以当皇后,她的母亲便执意逼她离开金家,把她送入宫中,果然成了美人。生下了刘彻。
当时最受宠的是栗姬。但她偏偏太骄傲,得罪了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馆陶公主曾想把女儿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也是当时的太子。栗姬却拒绝了。馆陶公主转而把女儿嫁给刘彻,就是刘彻少年时许下的“金屋藏娇”的诺言。于是,馆陶公主站到了王娡一边,天天在景帝耳边说栗姬的坏话。
景帝原先想立栗姬为皇后,便试探着问她:“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你帮我照顾好吗?”栗姬居然不明白景帝这话的意思,她生气地回答:“我不是保姆!”景帝大失所望,渐渐冷落了她。
后来栗姬和她的儿子都被废了,刘彻被立为太子,王娡成了皇后。王娡是宫廷之争的得益者。


  

汉武帝妃李夫人


李夫人生得云鬓花颜,婀娜多姿,尤其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却不幸沦落风尘。她的哥哥李延年,能作曲,能填词也能编舞,算是一个天生的艺术人才。她的弟弟李广利则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后来都因她的裙带关系,李延年被封为协律都尉,李广利则贵为贰师将军海内侯。
当时李延年是汉宫内廷音律侍奉。一日,李延年率为汉武帝唱新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使人难再得。
汉武帝却问道:“果真有如此美貌的佳人吗?”
李延年立刻推荐了自己的妹妹。于是,李夫人进宫,立刻受到了宠爱。
汉武帝自得李夫人以后,爱若至宝,一年以后生下一子,被封为昌邑王。李夫人身体羸弱,更因为产后失调,从此,萎顿病榻,日渐憔悴。
色衰就意味着失宠,然而李夫人却颇有心计,自始至终要留给汉武帝一个美好的印象,因此拒绝汉武帝来探病。汉武帝忍不住来探视,李夫人却用锦被蒙住头脸,在锦被中说道:“身为妇人,容貌不修,装饰不整,不足以见君父,如今蓬头垢面,实在不敢与陛下见面。”
汉武帝坚持想看一看,李夫人却始终不肯露出脸来,即使汉武帝以赏赐黄金及封赠李夫人的兄弟官爵作为交换条件,她仍执意不肯。
汉武帝离开后,李夫人的姐妹们都埋怨她,不该这样这么做。李夫人却说:“凡是以容貌取悦于人,色衰则爱弛;倘以憔悴的容貌与皇上见面,以前那些美好的印象,都会一扫而光,还能期望他念念不忘地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吗?” 她死后,汉武帝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营葬,并亲自督饬画工绘制他印象中的李
夫人形象,悬挂在甘泉宫里,旦夕徘徊瞻顾,低徊嗟叹;对昌邑王钟爱有加,将李延年推引为协律都尉,对李广利更是纵容关爱兼而有之。
汉武帝思念李夫人,请来一位名叫少翁的方士,召神唤魂,希望能够再见李夫人一面。
少翁作法,汉武帝坐在纱帐重帷中,遥见另一纱帐中,隐约有一美人,模样神态与魂牵梦索的李夫人一样,汉武帝连忙趋前审视,可惜芳踪已沓。汉武帝为李夫人作了歌: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奈何姗姗其来迟!!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


她与汉武帝晚年托孤时的两位大人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她是上官桀的孙女,同时也是霍光的外孙女.因此关系,她被嫁给汉昭帝,那一年,她6岁,昭帝11岁.据说为了让她尽早生育出皇位继承人,霍光规定宫女都必须穿紧身内裤(汉制宫女都不穿内裤,以便于皇帝的临时召幸),后来昭帝病死时,她才15岁,就开始了近40年的守寡历程,直到去世.有趣的是,汉宣帝即位之后,因辈分比昭帝小两辈,竟要叫她太皇太后,而她才15岁。



汉宣帝皇后霍成君
汉武帝死后,即位的是小儿子——只有8岁的昭帝刘弗陵。由大将军霍光辅政。霍家因此权倾朝野。昭帝的皇后上官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
昭帝只活了24岁,没有孩子。他死后,由一个宗室子弟即位。但是新皇帝太荒淫,才当了100多天皇帝,霍光就用上官太后的懿旨废了他。于是皇位又落空了。这次,霍光去民间找来了汉武帝时被废的太子刘据的曾孙刘病已。当年的太子一家都被杀害,惟有刘病已刚出生,躲过了这次灾害,大难不死。他一直生活在民间,因此深知百姓的疾苦。
刘病已改名为刘询,就是汉宣帝。在他即位前,他在民间已经有了共患难的妻子许平君。但是,大臣却要求他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
汉宣帝是个聪明的人。他写了一份诏书,说是要访求他未当皇帝时在民间用过的配剑。他用这份诏书来暗示他是个念旧的人。于是,他不顾众臣的反对,将许平君立为皇后。
此举惹怒了霍成君的母亲霍显,也就是霍光的继配夫人。她买通了御医,在许皇后分娩时下药毒死了她。汉宣帝原想彻查此事,但是碍于霍光的权势,只好忍了下来。
不久,汉宣帝立了霍成君为皇后,但是并不宠她。霍成君几次想毒杀许皇后留下的儿子,只是每次,汉宣帝都吩咐了保姆为太子试菜,霍成君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逐步削弱霍家的权势。霍显和霍光的儿子霍禹等人意图谋反,被汉宣帝预先得知。于是霍家全家被杀,霍成君被废。至此,宣帝终于摆脱了牵制,为许皇后报仇了。 汉宣帝可以称得上是个好皇帝,他统治的时间和汉昭帝统治的时间被称为“昭宣中兴”。


  
元帝皇后王政君
王政君曾许配两次,但两次都是许配后对方便亡故了。算命先生说她”贵不可言“,由此她父亲便不再将她许配别人,而是让她接受特别的教育。
她十八岁被选入宫,入宫的那一年,正巧皇太子最宠爱的董良娣死了,从此不再理会姬妾,皇后便在宫女中选了五人让太子挑选,太子拗不过皇后的好意,勉強說:其中有一个还不错。刚巧王政君坐在太子身边,而且服色又与其他几人不同,皇后以为是她,就命人将她送到太子的寝宫。
太子虽然有十数个姬妾,然而从来没有人生过孩子,而王政君却一下子就怀了孕,并且生下了一个男孩。宣帝死后,太子即位,既元帝,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也被册为皇后。使得王氏外戚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为日后的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
元帝驾崩,成帝即位,她被尊为皇太后,从此王氏家族靠着太后的庇护,把持朝政,逐渐架空了皇帝。
成帝无子,先立侄子定陶王为嗣。成帝驾崩,定陶王嗣立(漢哀帝)。哀帝崩,再立九岁的中山王(平帝)为皇帝。
平帝年幼,身体又不好,太皇太后临朝,政权全部交给王莽。为了当皇帝,王莽毒死了平帝,又命人制造舆论,逼太皇太后交出玉玺,改国号为周
太皇太后虽大骂王莽,却也无可奈何。自此,王政君在愧恨中度过了她的余生。



东汉安帝皇后阎姬
汉安帝皇后阎姬是一个心狠毒辣、野心很大的女人,她做了皇后时竟也一心想着干政掌权。阎皇后自己无子,李贵人生了太子刘保之后,阎氏怕李氏会取代她的地位,竟将李氏毒死。后来,阎氏又恐太子将来继位后为母报仇,便于公元124年诬告年仅10岁的太子谋反,逼迫安帝将太子刘保废为济阳王。
公元125年安帝死于南巡途中,阎姬与哥哥阎显害怕京师大臣们拥立在京的刘保,便秘不发丧,只说皇帝病重。4天后,阎后才扶安帝之尸回宫发丧,自己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任命哥哥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掌握军政大权。阎太后为了阎氏家族长期把持朝政,便决定拥立一个年幼不懂事的皇族成员为帝,最后选中了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的儿子,北乡侯刘懿为帝,史称少帝。
少帝继位时年幼无知,外戚阎氏执掌朝政,杀逐安帝亲信宦官,独揽大权。这样,东汉刘氏王朝便由宦官专政改为外戚阎氏擅权。
少帝刘懿在位仅7个月,便于公元125年十月辛亥日病死。
少帝死后,阎氏兄帝又秘不发丧,并关闭宫门,屯兵自守,准备再从众王子中挑选一个便于控制的傀儡做皇帝。十一月,中常侍孙程等19个宦官在宫中政变,攻杀阎显、阎景兄弟,一举消灭了阎氏势力,又逼太后交出传国玉玺,迎立济阳王刘保。这样,刘保便于公元125年十一月丁已继位称帝,改元“永建”,这就是历史上的汉顺帝。
据说阎姬温柔美丽,善解音律。生性仁弱的安帝,很喜欢她,封了她作皇后,而她却开始热衷于权势。从干预朝政到培植自身的势力,安帝渐渐地对她感到失望,既而疏远了她。她的下场可想而知, 发动政变不遂,反被囚禁起来。


  
东汉顺帝皇后梁女内
梁女内是梁商的女儿,据说立她为皇后,是顺帝取决不下,抓阄的结果。但她是个很有才德的女子,曾经劝说顺帝不要只宠她一个。后来她作了太后,辅佐朝政。她没作什么坏事,倒是她的哥哥梁翼飞横跋扈,劝倾朝野。甚至因为八岁的小皇帝说了他一句:“真是个跋扈将军!”他竟然毒死了小皇帝,另立新君。这位新君就是刘桓,是梁翼和梁女内的妹夫。后来发起了宫廷政变,梁家满门抄斩。幸好此时,梁太后已经去世了,没有亲眼所见。



东汉和帝皇后邓绥
邓绥出生在东汉四大家族之一的邓家,自小熟读史书,身长玉立。13岁时,本来可以入宫。但她坚持要给父亲守完孝。她17岁时入宫,她的美貌深深使人动容。但她谦逊有礼,心思慎密,使对她久已怀恨的阴皇后也找不到她的过失。后来,阴皇后因嫉妒和使用巫术被废(其实阴皇后同样出生在东汉四大家族之一,同样美丽动人,曾经也受到过千般宠爱,只是她远不及邓绥聪明),邓绥成了皇后。和帝去世后,邓绥辅政。虽然她崇尚简朴,治国很有成绩,但她手握政权不放, 连她的亲叔叔都看不下去。后来,她罢免了叔叔的官职。观其一生,她还是很不错。



东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


阴丽华美丽贤惠,当时未即位的光武帝有一言:作官当作执金晤,娶妻当娶阴丽华。后来果然如愿。他当上皇帝后,想封阴丽华为皇后, 但她却拒绝了,并且坚持要他立郭妃为皇后(郭妃的父兄为光武帝夺得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于是,郭妃成了皇后。但后来终被废掉,阴丽华才当了皇后。






北魏孝文帝皇后冯润
文成帝后冯太后的侄女。公元490年,太和十四年九月,冯太后病死。是年孝文帝23岁,他开始全面推行改革。一是迁都洛阳,二是禁止胡服,三是语正中原,四是“不杀太子母”。改革遭到了大多数朝臣贵族的一致反对。孝文帝一边力排众议,一边身体力行。他率先改姓为元(以纪念元郁)。又制作一套汉人冠服,赐给德望最高的皇叔祖安定王拓跋休。然后,颁令天下“三十岁以上的听其自便,三十岁以下的,一律改习汉语和中原正音,官民改穿汉人衣冠,概莫能外。否则一律重罚,朝官违禁罚其俸。”皇后冯媛拒不说汉语。太和二十年七月,孝文帝忍痛将其废为庶人,安顿在瑶光寺。
冯润也是个很有手段的女人。她的小名是妙莲,所以画中有一朵莲花。她入宫后深受孝文帝的喜爱。但不幸的是,她很快就染上重病,不得不出宫,在庙里出家养病。
在她出宫后,孝文帝在文明太后的安排下立了冯润的妹妹冯清为皇后。但是孝文帝一直没有忘记她。三年后,冯润痊愈后再次进宫。这次,她不择手段,干脆逼走了妹妹,自己当皇后;又毒死了高美人,把她的儿子拿过来抚养。
在孝文帝出征打仗时,她又与别人私通。同时逼迫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彭城公主一怒之下,赶到前线,把冯润的丑事告诉了孝文帝。冯润见事情败露,干脆想杀死孝文帝,不料事情又败露了。
即便如此,孝文帝仍然没有杀她。直到孝文帝病死在回军途中,才留下遗诏,赐死冯润。孝文帝死时,才33岁。



北魏宣武帝皇后胡皇后


北魏宣武帝灵皇后胡氏,生在安定临泾,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是一个文武兼资的大美人。
自从孝文帝大力提倡鲜卑人汉化以来,举凡官制、教育、礼俗。语言、文字、服饰、度量衡等都采用汉人的制度和习俗,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等到宣武帝继位,鲜卑人已经充分汉化,后宫妃嫔也多为汉人女子。
据说灵太后降生的时候,她的母亲看见卧房内红光照射,不知是何征兆?胡国珍将这件事拿去问当时很有名气的术士赵胡,赵胡立即说:“这是个吉兆,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等到灵太后长大,通过出家做尼姑的姑妈大事宣扬,都知道胡家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又才高貌美的女子,宣武帝听到了风声,把她召到后宫,册封为承华世妇。
当时宣武帝拓跋恪的高贵嫔,正得宠而被封为皇后,高皇后貌美性妒,所有后宫嫔妃,都不准接近皇帝,惟独胡承华纤丽动人,善伺人意,楚楚可怜,行止乘巧,颇得高皇后的欢心,于是网开一面,特准胡承华在晚上服侍皇上,因而蓝田种玉,珠胎暗结,十个月后竟为皇家产一承继大统的麟儿。
北魏时期仿照汉武帝“留犊去母”的故事,严格规定:“子为储君,母当赐死。”因而六宫嫔妃多相与祈祷上苍,但愿生诸王公主。却不愿生子为太子,然而胡承华却慨然道:“国家旧制,未免苛刻,但妾却不惜一死,宁可为皇家育一嗣续,却不愿为贪生计,贻误宗桃。”妊娠期间,后宫中妃嫔多劝她服药堕胎,都认为:“生儿居长,必为太子,而生母则必死无疑!”胡承华始终不为所动,不久果然生下一个男儿,宣武帝大喜过望,取名叫诩,又担心高皇后妒忌,致生不测,特地另派乳母,放在别宫中养育,不但高皇后不得过问,就连生身之母胡承华也不准抚视。
拓跋诩已经三岁了,宣武帝册立他为皇储,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他的生母胡承华赐死,反而晋封胡承华为贵嫔,高皇后大为愤惠,多亏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才保障了胡承华的生命安全。
宣武帝驾崩,拓跋诩冲龄嗣位而为孝明帝,尊高皇后为皇太后,胡承华为皇太妃,不久胡承华就逼皇太后到瑶光寺出家为尼,。”自己成为灵太后。
从此灵太后亲览万机,裁决政事,随手批答,把朝政处理得有条不紊。灵太后饬令制造一辆“申讼车”,设座车内,外垂帘幕,定期出巡云龙门及千秋门等繁华地区,接受吏民诉讼并伸冤案件,当即裁判或交有司妥为处理,获得朝野的好评。凡州郡荐举的孝廉秀才,都由灵太后亲御朝堂,临轩发策,自阅试卷,评定等级,然后量才使用,一般都认为十分公平。
当时于忠为尚书令,崔光为大将军,而灵太后出家为尼的姑母就成了灵太后的最高顾问,于是特地在崇训宫侧,建造一座典雅庄重的永宁寺,大殿禅房,共建十九层宝塔,四面悬挂铃铎,供姑妈居住。灵太后在位期间,北魏宫中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除了宫中佛寺的铃铎在微风中清音远送,使人尘虑顿消之外。灵太后还曾在法流堂前设置箭靶习射,并曾经亲自挽弓搭箭,中正靶心。此外,在华林园中,春花竞艳,芳草如茵的时候,在落英缤纷的曲水之旁,灵太后宴集群臣,令王公以下各赋七言诗一句,联吟为乐。史书记载,当灵大后首先吟出:“化光造物含气贞”后,年方七岁的幼主孝明帝拓跋诩立即续道:“恭己无为仰慈英。”意存谦仰,使灵太后心花怒放,群臣当然是跟着凑趣齐呼“万岁”。
北魏累世强盛,东夷西域,贡献不绝,且与南朝设立“互市”以通有无,因此府库盈溢。灵太后有一次来到绢库,一时兴起,命令随行的王公大臣及妃嫔公主一百余人,尽一己之力,负绢布出库,能背多少出库就把所背出来的赐给他。基于贪婪一念,大伙儿一涌而上,扛负最多的超过二百匹,少的也有百多匹。尚书陈留公李崇,章武王拓跋融,扛负过重,体力不支,颠仆在地,李崇伤腰,拓跋融损足,灵太后笑夺其绢,使他们空手而出,引得时人作歌谣讽刺:
留章武,伤腰折足,贪婪败类,自取其辱。
另外长乐公主手持二十匹而出,表示不异于众人,得到灵太后的嘉许。大将军崔光仅取两匹,灵太后怪其太少,崔光回答道:“臣只两手,唯堪两匹而已!”使众人听后,皆有愧色。
当然,灵太后生活也有出轨的时候。北魏名将杨大眼,虎背熊腰,孔武有力,眼睛大如铜铃,炯炯有神,慑人魂魄,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他的儿子杨白花,容貌身材长得和他父亲一模一样,丰仪更加俊朗,力能举鼎,英武过人。灵太后正在徐娘半老的年纪,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她的心灵时常感到空虚落寞,于是把杨白花当作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经常把他召至宫中备致优渥之意,杨白花别无选择,只好俯首称臣在石榴裙下,做了深宫内院的娇客。但他终究不是一般的佞臣,而是一个有本领的人,加上畏惧大祸随时都会加身,心思一横,昼夜率部曲逃出洛阳,投奔南朝梁国。灵太后思念不已,又不便明目张胆地声张,百啭愁肠,谱成《杨白花歌》一曲,以暮春时节的杨花飘荡难觅踪迹,来抒发内心的怀想和期盼,并让富人连夜唱熟。歌词如下:
阳春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来双燕子,愿含杨花入巢里。
灵太后的这首《杨白花歌》可以看作是北朝的贵族文学,受了南方民歌的影响。当时南朝文艺作品偏重柔媚绮丽,而北朝则多骠悍豪迈的吐属,灵太后循着南朝文艺路线而写出《杨白花歌》,着实令人惊异,也可看出她的文学造诣。天象告变,天狗食月几乎不留余地,灵太后大力恐惧,以为不测之祸即将及身,与姑母密议,想到了一个嫁祸于人的办法,选一个人作为自己的替身,来代替将降到自己身上的灾难。瑶光寺中常伴青灯古佛的高太后,就此意外得病身亡。
杨白花去后,灵太后的情欲反而更为炽烈,不久又看中了魁梧伟岸的清河王拓跋择,于是授以重位,日夜召进宫中,名为商议国事,实乃饮酒作乐,清河王虽然极力规避,但终于也在一次酒醉后作了入幕之宾。
任城王拓跋澄的儿子拓跋顺初为齐州刺史,灵太后在他为侍中,倚为心腹。拓跋顺是一个完全汉化了的鲜卑贵族,基于汉人礼法,对灵太后的行为深感不满,当廷进言;“妇人夫殁,自称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文采。太后母仪天下,年垂不惑,修饰过甚,何以仪型后世?”灵太后大为愤怒,也大出意外,拂袖还宫,再召拓跋顺进宫责问:“干里相征,岂欲众中见辱耶?”意思是我把你从齐州召还京师担任要职,怎么当廷口没遮拦,使我下不了台面呢?拓跋顺却义正辞严地答道:“太后不畏天下之笑,而耻臣之一言乎?”贤王之子,不辱令名,不屑甜言面谀,而作当廷谏诤,实乃骨鲠之臣。
孝明市长大后与灵太后的矛盾日益加深,私召驻兵晋阳的都督尔朱荣率兵入京,诛杀母后身边的人,灵太后身边的人于是先下手为强,配杀了孝明帝,另立幼帝。尔朱荣则奉长乐公主的儿子拓跋攸为帝,率军入京继位,诛杀王公大臣以下官吏二千多人,灵太后尽召后宫妃嫔,喻令出家为尼,然而尔朱荣却不肯放过她,把灵太后和幼帝都装入麻袋沉在黄河之中。
灵太后文武兼备,但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很难评说。
因为儿子当上了皇帝,她也登上了政治舞台,从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几经政变,却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她的生活,亦很糜乱。
她的面首惹出祸端,牵连了不少宗室子弟。
后来,她没有什么好下场,看图就可以知道。
那是河阴之变,尔朱荣发动的,他下令将2万多位大臣,侍从,抛入黄河……



北齐武成帝皇后胡皇后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强奸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和士开善使一把铁槊,胡皇后说她也想学槊,高湛便命和士开教她。胡皇后与和士开眉来眼去,乘机调情。两双手摸来捏去,高湛只顾饮酒作乐,视而不见。和士开为巩固地位,讨好太子高纬,劝高湛作太上皇,说这样可以进一步纵情享乐。高湛便让位于太子,从此深居宫中,一味淫乐,三年以后因酒色过渡过度而死。高湛死后,胡太后和和士开的关系正式公开化,许多大臣不满,上奏和士开,而高纬年少昏庸,怕得罪太后,也不敢怎样。而和士开则排除异己,日益权重,封淮阳王。一班趋颜附势的大臣纷纷向他献媚,一时间,胡太后的姘头成了北齐王朝的大红人。然而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却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在深夜,埋伏士兵与神兽门外,次日和士开上朝时将其抓获,并派心腹杀死了他。胡太后知道后又悲又气,然而高俨拥兵三千,屯于千秋门外,连皇帝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但这件事以后,高纬认识到高俨的能力,十分不安,便秘密地谋划将其杀害了。她是个寂寞的人。丈夫作了皇帝后,霸占了他的嫂子,冷落了自己的妻子。胡皇后便与别人私通,后来当了太后,也一直是面首不断。后来北齐亡国,据说她沦落猖门。



前赵刘曜皇后羊献容


羊献容:西晋羊玄之女,泰山南城(今属山东)人。永康元年(300年),晋惠这司马衷贾后被废,她继为皇后。此后数年,西晋政局动荡,她多次被废立。永嘉五年(331年),匈奴汉国攻破洛阳,她为汉中山王刘曜所得,不久即被封为王妃。光初之年(318年),刘曜成为汉帝,第二年迁都长安,封王妃羊献容为皇后,羊子刘熙为太子。皇后再嫁仍当皇后,中国历史上只此一例,其魅力可想而知!夫妻本是同命鸟,一人的不幸,会招致另一人的不幸,在男权社会中,丈夫对妻子,尤其是这样。历史开了个玩笑,把白痴晋惠帝推上台后,不但他自己连遭不幸,他的妻子们也连遭不幸,在八王之乱中,贾南风以专权被杀,第二个皇后羊献容如玩偶似地被几立几废,最后又因亡国改嫁敌酋。贾南风被赵王司马伦矫诏赐金屑酒服下身亡后,大臣孙秀推出了自己势力系统的羊献容,没权力、没主意、更没办法的惠帝被迫接受了,把风冠戴到了她的头上。她皇后之位还没坐热,成都王司马颖和长沙王司又争斗起来,司马又势弱兵败,附于他的羊氏父亲羊玄之成了罪人,司马颖逼惠帝将她废为庶人。朝臣陈眕等讨伐司马颖,恢复了她的后位。河间王司马禺页起,派将军张方进驻洛阳,又夺去了她的凤冠。惠帝被逼迁长安;朝廷重新让她入主中宫。张方不依,再度将她废黜。司马禺页为彻底排除异已势力影响惠帝,斩草除根,以羊氏屡为奸人所立罪名,逼惠帝下诏将她赐死。诏书一封连着一封,均被大臣刘暾等扣下。司马禺页遗人捉拿刘暾,刘暾带着羊氏逃往青州(治今山东淄博北)。惠帝还都洛阳,迎羊氏复位。羊氏喘气未定,又被洛阳令何乔秉张方令而废。直到张方尾大不掉,被主子司马禺页派人暗杀以后,羊氏才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被抬上了皇后之位。命运坎坷得不能再坎坷的羊献容,并没有否极泰来,不久白痴丈夫死了,照说她将更上一层楼,升为太后,但她无此福份,继位的是皇太弟怀帝,她仅被尊为空头的“惠帝皇后”,移居别宫。如果晋室强大,羊献容也许就以此终天年了。由于八王之乱,晋廷日益衰落,北主半璧江山陷入汉国开创者、匈奴贵族刘渊手中,他的侄儿刘曜攻进洛阳,覆亡了西晋,羊献容成了他的战利品。这个在晋室中受尽耻辱的女人,在更大的亡国耻辱中,又遭受了亡国奴的耻辱。羊献容命途之大起大落,起落无常,真正是政治风云的晴雨表。这在中国封建史是个典型。



南越三主后樛氏


     赵陀原是先秦的都尉,与任嚣一起最先率兵进入岭南。任嚣任南海尉,赵陀任龙川(今南海)令。秦二世时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病危中的任嚣急召好友赵陀商议,认为岭南地广物丰,有险可守,完全可以自立为王,以保一方百姓。赵陀采纳了任嚣的意见,发兵扼守横浦、阳山、湟溪三关,自立为王。汉高帝一统天下之后,赵陀接受汉“南越王”的封号,为汉的外藩。第五代南越王赵兴的母亲樛氏是他父亲婴齐在长安为人质时娶的。赵兴接位后,樛氏为母后,即上书朝廷,要求将南越为内诸侯国。汉武帝接受了赵的要求,改南越为内诸侯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