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邳州史话】李化龙与泇运河 | 随笔 谭丰华

 文化佳园 2023-06-18 发布于江苏

     邳州,地处苏北平原边缘,由于境内陆势低洼,河流密布,河多水多,且水系多变。古有“洪水走廊”之称。早在六千年前的石器时代,邳州先民就依水而居,刳木为舟,结网而渔。战国书《尚书.禹贡》中有“导淮自桐柏,东汇于泗、沂,东入于海”的记载。然而,邳州的名山大川并不多,如果放在中国这个大版图上,邳州有几座山,几条河,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自明朝末年至今,大运河从邳州穿流而过,邳州人从此才和大运河联在一起,其间,大运河漕运的崛起,便捷的水上交通,码头的增多,晋商的涌入,给邳州沿岸带来了小小的繁荣,衍生了独特的大运河商贾文化。

      大运河从夏镇经台儿庄、泇口、邳州到直河口,这一段全长260里,史称“泇运河”。说到泇运河,人们就会想起当年以李化龙为代表的一群治水人物。但凡邳州的文人学者,每当写到当地的大运河,都少不了对李化龙其人多写几笔。可以说,李化龙在邳州的河道史上,当地人的心目中,算得上一个颇有建树的人物。

       李化龙,明直隶大名府长垣县(今河南)人。生于1554年,卒于1611年。万历二年(1574)进士,年二十任河南嵩县知县,后迁南京工部主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整顿军纪,为守住边关,击退蒙古贵族的多次侵犯,立下战功。后复总督湖广川桂军务,因平定西南杨应龙叛乱有功,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少保。万历三十一年(1603)四月,任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累加柱国少傅。一生中著有《河上稿》、《治河奏疏》等。

      李化龙任总河期间,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在邳境,大开泇河二百六十里,基本上完成了明末避黄开泇工程。写到这里,泇河又在哪里呢?作为一个生长在泇河边的人,自童年时我就对面前的泇河充满诸多遐想,泇河发源于哪里?又流向何方?长大了,我一定要溯源而上,走一走,看一看,探个究竟。几十年后,闲下来的日子里,心里一直没有忘掉当初这个念头。有人说泇河来自沂蒙山,流了多少年无人知晓。还有人说,邳州有了泇河,才有了泇运河。那么,明代的泇河它又在哪里呢?

       “泇”的含义在字典中有二,一曰水流回旋貌,二曰汹涌的波涛。由此可见,泇河之初,在沂蒙山中,就不是一条温顺的河流。

     据《明史.河渠》记载:泇河有二源。一出费县南山谷中,循沂州(临沂附近)向西南流。一出峄县君山,东南与费泇合,谓之东、西二泇河。南汇彭河水,从马家桥东,过微山、赤山、吕孟等湖,逾葛虚岭而南经侯家湾、良城至泇口街,合蛤蟆、连汪诸湖,东会沂水,从周湖、柳湖接邳州东直河。东南达宿迁之黄墩湖、骆马湖,从董、陈二沟入黄河。隆庆、万历年间,经李化龙等大力开凿,成为避开黄河引泗合沂,接济运河的通道,揭开了大运河流经邳州的历史。

      从下面几段文字中,我们重新捋一捋当年当年开泇济运的过程,还原这一段历史,不免让许多后人为之嗟叹!有些事看似简单,实际上太过复杂,明王朝皇帝的懦弱无能,以致使开泇济运工程数年久拖未果。

      明隆庆四年(1570)九月,黄决邳州,自睢宁至宿迁,淤塞一百八十里,总河侍郎翁大立请开泇河避黄,未决而罢。五年(1571年)黄河复决,工部尚书朱衡再提开泇,明穆宗朱载坖命雒遵前往勘验。雒遵勘察后上报说:“泇河取道虽便捷,但河出马家桥、葛虚岭,高出河底六丈余,侯家湾、良城多伏石,周、柳诸湖直达河口,须在水中筑堤,施工实难,且功费无算”而请罢此议。帝诏尚书朱衡会总河都御史万恭等复勘。复勘后,朱衡奏有“三难”(如雒遵所述)无二,并强调漕河已通,徐邳间堤高水险,不烦别建,乃罢。

万历三年(1575年),总河御史傅希挚遣手下精通河渠的水吏再实地勘验,力驳“三难”,再议开泇。于是帝命都给事中侯于赵前往傅希挚及巡漕御史刘光国处确议上报。于赵勘后上报说:“……惟徐、吕至直河上下二百余里,河冲萧砀则涸二洪,冲睢宁则淤邳河,宜开以避其害,约费百五十余万金。特良城伏石长五百五十丈,开凿之力难以逆料”等等,建议“徐议兴工。”

      万历二十年(1592年),总河尚书舒应龙在韩家庄信义岭南开前渠四十里,引泄湖水,泇河之路始通。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工科给事中杨应文,吏科会事中杨廷兰再提开泇河之事,帝命河漕官勘报,不果。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御史佴祺复请开泇河,从之。总河刘东星董其事,续挖泇河,上接南阳新河,下连韩庄支渠,在邳州凿开良城,通泇口使可行舟。此时,御史张养志复陈开泇之说有四:一曰开黄泥湾以通入泇之径;二曰凿万家庄以接泇口之源;三曰浚支河以避微囗之险;四曰在万庄一带建闸数座以时蓄泄。诏速勘行,而东星病卒。御史高举献河漕三策,又提到治理泇河,工部尚书杨一魁要求对良城彭河、葛虚岭等处石“礓”大加疏凿,使韩庄渠上接微山,下达夏镇,帝命河臣更挑浚。到了万历三十年(1602年),工部尚书姚继可上言,泇河之役宜罢,于是治理再停。

      在历经三十年的议来议去,议而不决,反复折腾中,泇河时开时停,依旧未能通漕。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四月,李化龙起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上疏当朝皇帝,再议开泇。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工部复化龙疏,现摘编如下:“开泇有六善,其不疑有二。泇河开而运不借河,河水有无听之,善一,以二百六十里之泇河,避三百三十里黄河;善二,运不借河,则我为政,得宜熟察机宜而治之;善三,估费二十万金,开河二百六十里,视朱衡新河事半功倍;善四,开河必行招募,春荒役兴,麦熟人散,富民不扰,穷民得以养;善五,粮船过洪,必约春尽,实谓河涨,运入泇河,朝暮无妨;善六,为陵(明祖陵)捍患,为民御灾,无疑者一;徐州向苦洪水,泇河既开,则徐民为鱼者亦少,无疑者二。”帝深善之,会速鸠工,为久远之计。于是李化龙决计开泇,弃王市闸以下三十里泇河,直接从王市取直达纪家集南当河深处,以避凿郗山及周、柳诸湖百里之险。再由隅头引水经骆马湖北岸至宿迁,以二百六十里泇河避开三百三十里黄河之险。通计挑河、建闸坝凡工费二十万八千一百金有余。八月,李化龙报分水河成,粮艘由泇者三分之二。后,李化龙因服丧离任。

   对于这段历史, 《  明史、河渠志、泇河》有记载。

      当时导黄、浚泇二工并行,都未完工,而黄河数处冲溢,漕渠毁坏。朝中有人借此诋毁开泇。然,李化龙愤然上书据争,后任总河侍郎曹时聘也力言开泇好处,还谋划“善后六事”上报工部,工部予以采纳。因请“筑郗山堤,削顿庄嘴,平大泛口湍溜,浚猫儿窝等处之浅,建钜梁吴冲闸,增王市徐塘坝,以终泇河未就之功。”诏如议。后又经御史苏惟霖,总河督御史刘士忠,总漕尚书刘一鹏,总河侍郎周鼎的坚持和疏浚,直到崇祯九年(1637年)泇河才得以畅通无阻,历时37年。泇河开成后,运道改由微山湖北上,从而避开了从直河口入黄河西上徐州的旧道,揭开了大运河通过邳州的历史新页。

       运河之兴,前人甚伟。开通泇运河是明朝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几百年后的今天,这条河风光依然,它是邳州境内第一大河。漕运,防洪、抗旱等方面,大运河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