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紧急召开会议,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人民大会堂

 知非欣宇 2023-06-19 发布于四川

前言

在1976年的9月9日的下午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反复播放了一条新闻预告称:

“今天下午4时有重要新闻播放,请各位听众注意收听。”

在听到这条广播先后播放了6次,每次2遍,总共播出了12遍之后,

一时间,所有人的心中都涌现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一、突然:来自中南海的“噩耗”

关于这条特别的广播的起因,还要从前一天晚上说起。

在1976年的9月8日的人民大会堂里,党和政府正在此举办着一场宴会,

来欢迎到华访问的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第二殿下,而作为第一副主席的——华国锋,自然是代表着中央出席了这场宴会。

华国锋真实照片

不过就在双方都正在互相友好、亲切的交流时,

只见一个工作人员

脸色凝重地

快步走到华国锋身边,

俯身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之后,

华国锋就

连忙起身

同众人告别,随即便匆忙的离开了宴席,朝着

中南海的方向

赶去。

原来刚才的工作人员接到了一通来自中南海的

紧急电话

,里面传来了毛主席病情恶化的消息,

所以才不顾场合的告知了正在接待外国使者的华国锋。

而等到华国锋急匆匆地赶到毛主席的住处后,已经是

9月9日的0点时分

那时还没等他走近卧室门口,就远远地透过窗户,

看到主席身边早已

围满了人

等他走近一看,发现屋里除了医护人员外,还有着其他几位国家核心领导人,

只见众人无不

神情肃穆地

围在主席旁边,有的甚至已经开始

低声啜泣

中南海的毛主席故居

还没等华国锋开口询问毛主席的病情如何,只听见一声长“嘀”声突然响起,随后主席床边的心电图仪器便停止了波动,化为了一条不见终点的直线,无情的向所有人宣告着一条生命的终结。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则是仿佛在熟睡一般,安详地躺在床上,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众人看到主席的逝世,脸上全都浮现出悲痛欲绝的神色,一行行热泪更是抑制不住地从眼眶中喷涌而出。

但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一个人敢

放声大哭

,生怕扰断了主席

最后的

一刻宁静。

不过现实中留给这些人悲伤的时间并不多,

因为毛主席在当时不仅是我们的

伟大领袖

,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我国全体人民的

精神支柱

所以对于毛主席的溘然长逝,

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他们,还都有

太多太多的事情

要去处理。

毛主席的溘然长逝

二、会议:该如何处理毛主席的后事

在简单的情绪平复过后,

几位国家领导人便立即在“202”的会议室召开了一次

紧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

,讨论关于接下来的治丧事宜,

其中华国锋表示重点讨论的3个问题:

1、毛主席的遗体该如何安置和处理

2、毛主席的后事如何处理,包括什么时候向大众宣布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还有后续的追悼会怎么办等相关事宜;

3、是否要邀请外国的代表团来华进行吊唁。

在这次会议中,众人对此进行了一番严密的商讨。其中,其他的问题还好商量,可就在关于毛主席遗体的安置问题上,大家有着各自的意见。

比如有人提议火葬,

因为毛主席在生前极力号召过全国民众,

尽量以火葬的方式去代替传统的土葬,

以减少对耕地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并且在之前为了给大家做榜样,毛主席更是

身先力行的

在相关的文告上签字,表明逝世后

愿将遗体火化

喜笑颜开的毛主席

而至于火化后的骨灰,毛主席则在之前特意跟身边的工作人员交代过:

“我这一辈子啊,喜欢吃鱼,所以也吃了不少的鱼,等我以后哪一天走了,你们就把我的骨灰洒到江海里面,顺便替我给鱼儿们说一句,就说我毛泽东来给他们赔不是了。”

所以主张火葬的这些人说,关于毛主席的身后事,应该

尽量遵循他的遗愿。

在这个提议得到一部分人的赞同之后,也陆续有其他的人发表了其他不同的意见,

其中更是有人哭着说:

“咱们应该将毛主席的遗体永久地保存下去,虽然这样是有点违背主席的遗愿,但是毛主席不是一般人,他是咱们的伟大领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救星。如今他老人家走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此哀声痛哭,要前来吊唁主席,咱们应当满足全国人民的愿望。”

此提议一出,顿时引起了会议上一片争论,

期间大家都各抒己见,尚未形成一个共同的结论。眼见大家还讨论不出来最终的结果,华国锋站出来说了一句:

“毛主席作为咱们党的核心领导人和新中国的创立者,他早已经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标志,所以他的身体和思想一样,都是咱们所有人的宝贵财产,我想,若在日后能有幸瞻仰到毛主席的风姿,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心愿。”

众人听闻此言之后,无不低头哀声叹息

,随后全体

就一致通过

了将毛主席遗体

永久保存

的提议。

此后关于毛主席的遗体的安置问题,大家有了统一的意见。

但是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领导们不会不清楚,做这些决定就意味着后续将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等待着他们解决,

比如该如何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

防腐保护

,还有该以何种方式去

安放主席的遗体

,以便人民可以

更好的瞻仰主席

,这都是难题。

开国大典上的毛主席

但是领导们也都知道毛主席对于人民,对于国家那是一个多么重要、多么特殊的一个存在,没有毛主席,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如今光明一片的新中国。所以哪怕后续出现再多的问题,也要竭尽全力地将毛主席的遗体给世代的保存下去。

三、悲痛:中国“金色太阳”的陨落

在这次会议讨论结束后,有关的中央领导人马上去联系了当时各地方的权威媒体,

通知了他们

停止

手头的一系列的新闻推送,做好

向全国人民通知

毛主席刚刚逝世的消息。

于是在中央的安排下,

在1976年的9月9日的下午时分,

我国全部的电视频道和广播电台都在轮番播放着一条消息

:“今天下午4时有重要新闻播放,请各位观众/听众注意收听。”

“东方红一号”照片

说实话,这么多年以来,

除了1970年的

“东方红一号”

的顺利升空之外,大家还没有见过

这样播放密度

的重大新闻。

再结合1976年的基本国情,

一时间,大家的心头都不约而同地涌现出一种

不祥的预感。

尽管人们都不想知道这个新闻是什么,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逐渐流逝,钟表的时针还是走到了下午的4点整。

在这一刻,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都同时响起了阵阵凄凉肃穆的哀乐声,伴随于此的还有那个令所有人都心生悲痛的消息:

'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同志,在患病后经过多方精心治疗,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零时十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为毛主席痛哭的人们

随着毛主席逝世的消息的公开,全国人民全都悲痛万分,据后来经历此事的老人回忆,当时他们那些在家的人都在对着家里的毛主席画像流泪不止,而外面的大街小巷里,也处处回荡着人们伤心欲绝的痛哭声,更有甚者还因为悲伤过度而昏厥过去。

等到消息传到国外以后,

世界多个地区和国家

对毛主席一生功绩的赞扬和逝世的唁电,也

像潮水一样

纷纷向北京涌去,

有一名国外记者则是直接声明

“9月9日下午4时,是全人类的悲痛时刻,在此时,地球似乎也停止了转动。”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

联合国总部

,更是以历史从未有过的速度,

在9月9号当天就

降半旗致哀

,以此来表达对毛主席的

尊敬和缅怀

为毛主席降下半旗的联合国总部

可见毛主席的逝去,不仅是对国内人们的一个

沉重打击

,更是

时代的眼泪

全世界的损失。

所以我当又召开了

一次临时的会议

在经过

严密商讨

后,更加坚定了要将毛主席的遗体进行

永久保存

的决定,

以供后人能够世世代代的瞻仰主席的遗容,

从而更加珍惜这用

千万英烈的生命和鲜血

换来的今日中国!

四、难题:该如何处理好防腐问题

首先,要想遗体保存得栩栩如生,时间和相关的医学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二者都缺一不可。还好中央领导人有先见之明,在第一次会议结束后,华国锋马上就紧急召见了当时的卫生部部长——刘湘屏和医学博士——徐静,来商讨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唐山大地震真实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当时的时间还是在

凌晨4点

,而且徐静也是刚从

河北唐山震区

的抢险救灾活动中回来,

等于还没有歇上几口气的情况下,就被华国锋连夜喊了过去。等到二人赶到过后,

华国锋首先告知了两人毛主席

刚刚去世

的消息,听到这个后,两人如同遭受

晴天霹雳

一般,久久不能平静。

其中的徐静本来就刚经历了

地震的冲击

,还没有缓过来

,又接连听闻到这个天大的“噩耗”,

更是

当场放声大哭

,一时间竟是

悲伤到不能自已

华国锋见到此景,心中同样也万分悲切,

但是

时间不等人,

他还是

急忙郑重地

跟两人交代了关于保存毛主席遗体的事宜。

这时两人也明白了事情的紧急性,连忙将心头的悲痛沉沉压下,以便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在得到华国锋的嘱托后,两人

立刻连夜赶往

中南海毛主席的住所

,在带上相关人员和医药器械检查了他的遗体情况后,

更是立即召集了

各种医学方面

的专家,来研究相关的遗体处理的问题。

毛主席追悼会照片

等到9月10号的早晨,徐静一行人到达中南海后,立马向华国锋等领导人汇报了他们连夜讨论出的处理方案。

在征得众多领导人的同意后,徐静、张炳常、陈克铨三人立马就开始着手处理相关的遗体情况。

在这三人中,

徐静是

医学博士

,研究方向是

人体组织学

,虽然平常很少有机会跟尸体进行直接的接触,但是她专业能力也是有的,外加上她一向胆大心细,

所以这回的医学小组则是由她

担任组长

而张炳常则是

研究解剖室的副主任

平常的工作就是

负责处理尸体

,自然是经验丰富。

最后一人的陈克铨则是

形态教研室的副主任

也是个技术熟练的人,

所以让这三人组成一个小组,也算是事半功倍。

不过为了保障毛主席遗体能在

最大程度上维持他生前的模样

,徐静三人那真是一刻都没敢耽搁地开始准备相关的工具和药品。

中南海毛主席故居

在几人得知已经没有时间将毛主席的遗体送往医院处理后,他们又连忙将主席卧室的卫生间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又临时找来了一张台子放在房间的中央,就这样简单改造成了工作场地。

在几人前后

历经2个多小时的紧急处理

后,顺利地给主席的遗体注入了

适量的防腐液体

,算是完成了

初步的处理工作

不过由于我国的相关遗体防腐经验还不是很丰富,

所以三人一直在主席遗体的身边

寸步不离

的观察着一些

细微的变化

,如关节的活动程度、皮肤的颜色和弹性等,并做好了

一切的观察记录

直到多个小时后,在看到主席的一切基本上与生前没什么差别之后,

几人在安置好了一切后,才放心离去。

毛主席追悼大会照片

等到10日的下午,在初步的防腐处理结束后,就到了该给毛主席整理遗容遗表的时候。在中央领导人的授意下,理发师为主席重新梳理上了整齐的头发,相关技师给主席整理了细致的遗容,最后主席穿上了红都服装厂的老师傅们共同缝制的浅灰色中山装,双手按照自然下垂的方式,摆放在身体两侧,安详的躺在灵床上。

五、沉重:毛主席的追悼会

中央在经历一番商讨过后,将缅怀毛主席的追悼活动地点定在了人民大会堂。所以在家停灵3天后,

也就是在9月12日的凌晨3点左右,伴随着一辆灵车的缓缓开动,毛主席的遗体也随之从

中南海

转移到了

人民大会堂

虽然当时的北京正处于在

初秋季节

,但天气多少还是

有点炎热

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遗体的不腐,中央决定将人民大会堂里的所有还能够制冷的设备,统统都开了起来,

十足的冷气

让每一个来参加追悼活动的人都

紧紧裹上

了自己的大衣。

毛主席追悼大会照片

但是即便如此,专家还是

表示不行

,这样也极有可能对因为主席的遗体

造成破坏

。因为前来吊唁毛主席的人群来来往往地过于频繁,

而且每个人都像是一个随时散发着热气的

“移动热源”

,随时都有在影响着会堂内的

温度变化

从而可能会引起主席的遗体发生出一系列变化。

另外,

由于追悼会上的哀乐是由

人民解放军军乐队

现场演奏的,所以他们乐器中也会源源不断地

喷洒着热气

外加上当时人民大会堂基本上是灯火通明,

但是

过于光亮

的灯光,也会产生

较高的热量

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主席遗体的防腐效果。

所以在经过专家们的强烈建议之后,中央决定撤掉军乐队的现场演奏,改为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哀乐,并且关闭多余的强灯光,只保留主席遗体上的那盏明灯,以方便大家更好的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此外,为了减少灯光对主席遗体的影响,

中央领导最后还给主席的遗体加盖了一层

有机玻璃罩

,并在玻璃罩内部安装了一整套的

冷却系统

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主席遗体的完整性。

毛主席的追悼大会

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关于缅怀主席的追悼大会,便有条不紊地在人民大会堂进行开展,并且一直持续到9月18日才算是勉强结束。

至于为什么说勉强的原因,

那是因为就在这

短短的几天里

,先后就来了有

将近40万左右

的人,他们都是自发的从

全国各地

赶到北京,然后来吊唁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以表达他们对主席的深切缅怀。

六、纪念: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

看到全国人民都这么热爱、拥戴毛主席,党中央决定加快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的步伐,并在进一步加强毛主席遗体的防腐处理的同时,命人专门打造出一份特殊的水晶棺,以便日后纪念堂建成后,能尽快的将毛主席的遗体安置进去,供全国人民更好的缅怀和瞻仰。

毛主席纪念堂照片

但是这样的话,又出现了

许多难题

摆在所有人的面前,

首先就是建设毛主席纪念堂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哪怕是调来经验最为丰富的老师傅们,

那最迟也

需要一年

的时间

。而在这期间,

毛主席的遗体该

安置在什么地方

,又该怎么对此进行

处理、保护

,这都是大家该思考的问题。

为此,身为第一副主席的华国锋,更是接连召开了好几次会议来商讨这些问题。最后在众人的讨论中和相关专家的建议下,

中央决定先将将毛主席的遗体

转移到

一个代号为“769”的

医院地下手术室

,暂时保护起来

。并且为了保证主席遗体的安全性,

更是派遣了

一支部队

来专门地看守这个地方。

其次,在遗体顺利转移到

“769”

的第二天,中央马上就派来了

专业的医学小组

,由他们负责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

二次的防腐处理

而医学小组在接到这个重大的任务后,马上将毛主席的遗体浸泡在了一种

特殊的药液

当中。

辛追夫人的棺椁

据后来的有关资料显示,这种药液是当时的医学人员,通过研究长沙马王堆的辛追夫人墓中出土的神秘液体,然后在现代科学的医疗技术的帮助下,最后成功配制出的一种效果显著的防腐药液。

眼看前几个问题都被一一解决,最后就只剩下水晶棺的问题了。

在对当时的全国的玻璃厂都进行了一番

层层筛选过

后,中央将水晶棺的

研制任务

交给了当时的

北京玻璃总厂

而北京玻璃总厂的厂长肖秧在接到这个来自中央的任务之后,也是深知自己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马上

亲自参与

带头成立

了一个特别的

工作小组

,专门负责研制这个特别的水晶棺。

因为这个水晶棺是为了永久地存放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体,所以中央对这个水晶棺的研制特别重要,

不仅规定了水晶的材质要

极其透明

,不能有任何一个

气泡

之外,还严格要求

水晶棺的尺寸

一定要是长

2.4米,宽1米,厚度为30毫米。

毕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晶不会反光,从而更好地保证群众的瞻仰效果。

工人们在制作水晶棺

但是当时国内的玻璃制造技术并没有达到这种顶尖的地步,所以说这一任务,对北京玻璃总厂而言,无疑不是一个天大的考验。其实长、宽都不是问题,主要是当时的技术确实是做不出30毫米厚度的玻璃,玻璃厂的工人为此不知失败了多少次。

不过好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经历上无数次的试验过后,

他们

通过改革

原来的玻璃锻造技术,研发出一种

全新的技术

最终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北京玻璃总厂还将这种技术与其他技术相融,从而不断进行的实验和改革,

最终在成熟后

大规模的投入

到玻璃的制造生产中,为我们的国家带来了大量的

技术收益

生产受益

当然,带来收益什么的,那都是后话了。其实在当初水晶棺的制作难题解决之后,又有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出现在了当时的工作人员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棺内的热量,从而保证水晶棺的温度恒定。

毛主席安详的躺在水晶棺里

为此当时负责的工作人员便找到了

湖南医学院的——王鹏教授,来请他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在王鹏教授和他带领的团队在历时两个月的共同钻研下,终于研制出一个完美的方案,

就是通过采

“气液结合”

的办法去保证水晶棺的恒温。

具体操作起来,

就是在人民群众瞻仰主席时,将一种

厌氧的惰性气体

注入到棺内,隔绝空气的接触,而在其余的时间,则是将遗体放置于

特殊的液态药剂

。除此之外,

中央还将水晶棺里的灯光全部改设置成了

自动化运行的冷光源

,并且在周围安置了一系列的

冷却系统

以此来最大的程度的保证主席的遗体的防腐性和完整性。

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水晶棺的制造也就具体提上了日程,并且在水晶棺制造完成后不久,毛主席纪念堂的建筑工程也慢慢的走到了结尾部分。

毛主席纪念堂

转眼时间就来到了

1977年的8月20日

,随着一辆红旗牌的黑色轿车的缓缓驶去,

毛主席的遗体也从

“769”

转移到了刚刚建成的

毛主席纪念堂

中,

躺到了那具万千群众专门为他老人家打造的水晶棺,

从此永远的

“常伴”

在人民身边。

如今,毛主席仍然安详地躺在水晶棺里,而我们还有机会去往北京,亲眼见证这位救万千人民于水火,并且开辟了新中国的伟大领袖,这何尝不是我们这些后世之人的无上荣幸。

转自古今外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