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之虑,必杂於利害。杂於利而务可信也;杂於害而患可解也。 --《孙子兵法·九变篇》 注:杂:搀杂、兼顾。信:音义同“伸”,发展的意思。 简释聪明人考虑问题,必然兼顾事物的利和害两方面。兼顾到有利的方面,事情就会得到发展;兼顾到有害的方面,祸患就会解除。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注:致:尽,极。.志:志向,志趣。 简释学习不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就不会得到知识,办事不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就不会获得成功。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简释 办事应该有主要任务,不能贪多图大。什么事都做,就会什么事也做不成。有所不做,集中精力,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镞基,不如待时。 --《孟子·公孙丑上》 注:镊(zT资)基:犁锄等农具。 简释·虽然有智慧,不如利用良好的时机;虽然有犁锄,不如等待适当的季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简释 天时好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齐,人心齐是最重要的因素。 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 --<孟子·告子上》 简释用一杯水来救一车着火的柴草,火一定不会熄灭。成语“杯水车薪”就出自这里。 兵不必胜,不可以言战;攻不必拔,不可 以言攻。 --《尉缭子·攻权》 简释用兵没有必定能够胜利的把握,就不能说开战的话;进攻没有必定攻克的把握,就不能说进攻的话。 不知戒,后必有。 -《荀子·成相篇》 简释 受了挫折不知引以为戒,以后必然还有同样的挫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