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忧集行》:那些诗词中的童真岁月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3-06-19 发布于湖北
原创2023-06-04 18:50·壹羽成诗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百忧集行

杜甫〔唐代〕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诗词宝典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诗词品鉴

本诗一贯杜甫“伤春悲秋”的风格,运用稚儿与老夫的对比,体现现在的生活窘境。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诗人零星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健如黄犊走复来”,八月梨枣熟时,少年杜甫一日上树能千回,这就是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年杜甫“心尚孩”,拥有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倏忽”二字,更能凸显诗人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变化,体弱至此,却不能静养,因生活无着,还须出入于官僚之门,察言观色,养活一家老小。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而发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从杜甫既往诗风来看,其性格刚毅不屈,恐怕一生都不甘俯首低眉,但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内心痛苦不言而喻。

即便已经放下原则,但家中凄景让人不免感慨生活艰难。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全诗以“十五”比“五十”,自然划分了诗人的两个时代。通过两厢对比,更突出诗人对生活现状悲苦的感叹。

诗词后传

稚儿时,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伴玩,生活便是好的。

成年后,生活是悲喜交加的,不仅一家人要吃饱穿暖,还要照顾稚儿,曲意逢迎。

杜甫的痛苦就来源于此,童年的天真好像旧时代书本上的美梦,现实的窘迫好像一副重担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也许这就是长大后的我们为什么如此喜爱童年,回忆童年的原因吧。

附录:诗词小记

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杜甫曾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说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正是这种生活实践,使杜甫具有与普通民众共情的大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