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利之辨《盐铁论》中的经典语句及解析!

 舜與 2023-06-19 发布于云南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整理编撰的史书,书中主要记载了汉昭帝时期,对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文化等进行的研讨和辩论,是一本关于王霸之争、义利之辨的历史史书。

书中有很多经典语句,直至今天,仍旧对我们有着很强的启示和点拨意义。

图片

01

原文:“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

译文:富裕,在于经营中有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单纯地出卖劳力;得到利益,在于有利的环境和局势,而不是努力地耕作。

解析:要想发家致富,关键要有“术”,也就是说要有方法、手段和技巧,或者是“野路子”,要走脑力路线,而不是只会操劳身体,以简单的体力劳动来换取报酬。事实上,打工怎么可能有出路呢,路只会越走越窄。

得到利益靠什么,不是努力辛勤地耕作,而是“势居”,也就是要处在有利的环境和局势之下,换一种说法就是要处在“风口上”。我们经常说,处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寓意就是要选准行业、把准局势,紧盯大环境。

02

原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译文: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调整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智慧的人,会依据具体事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或应对办法。

解析:时期不同,环境、形势和要求肯定就也不同,这时候处世的方法和策略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这个时期的新特点。就像近些年,各级都加强了对工作过程的监督,那就必须注重处事程序,确保权力运行合规。

所谓“随事而制”,就是有些事情要这样处理,而有些事情要那样处理,不同的事情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合乎事宜,而不能一概而论。就像领导重视强调的工作,要投入100%的精力,而其他工作则可以打点折扣。

03

原文:“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译文:治理大的地方,政令不可以烦琐,如果政令烦琐,必将造成混乱;而治理小的地方,则不能怠惰,一旦怠惰将会导致政事荒废。

解析:如果你管理的地方比较大,或者管理一个很大的单位,那你一定要充分授权,只确定基本的原则和目标,剩下的让下面的人去管理,给他们自主的空间。如果管得太细太繁琐,将会导致管理上的混乱。

如果你管理的地方比较小,或者管理的是一个小单位,那作为管理者的你就一定不能懒惰,一定要多走走多看看,把具体的工作想全想细。这时候,勤奋一些,靠前指挥才能确保工作推进有序有力。

04

原文:“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译文:有所准备,就能控制别人;没有准备,那将受制于人。

解析:这句话更多适用于斗争和博弈,也适用于可能会出现竞争或变动的人际关系。就好比在提拔晋升的问题上,你跟同事都符合要求,有若是有所准备、加强防范,那就能避免被坑,就能不被制约;而若是啥准备都没有,那别人万一使点阴谋,那就受制于人了。

俗话说得好,有备无患。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这个道理和逻辑,凡事遇有计划和准备,那在遇有突发情况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我们常说的,凡事要有plan B,其实也是有备无患的意思。

05

原文:“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益滋。”

译文:衣服刚破一个洞的时候,如果不马上缝补,那这个洞就会越破越大,衣服也会显得越来越破。河堤漏水,如果不及时阻塞,填补漏水的地方,那必然导致漏水越来越严重。

解析:这句话总体的意思,就是要见微知著、亡羊补牢。不管是什么事情,如果你已经吃了教训,那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加强防范。就像你被小人坑了一次一样,如果接二连三被坑,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有时候,小问题会逐渐演变成大问题,原因就在于没能做到见微知著和及时补牢。所以,预防问题和事故,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问题和事故扼杀在苗头显现和征兆之时,而不是事后解决问题。

06

原文:“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译文:见得多经历得多的人博学,经常听取别人观点和看法的人智慧,拒绝别人意见建议的人必然试听闭塞,独断专行的人肯定常常遭受别人的孤立。

解析:要想学识广博,那就要多走出去看看,多去经历一些事情,而不能只守在家里,或者固步自封。要想多一些智慧,那就要多听听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汲取别人好的做法和经验,以补充自己。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领导,谁的建议都不听,搞到最后没人给他提建议,以致于明显有问题的事情,下面的人都不会去跟他说。独断专行的人,不知道汲取众人的智慧,也必定会遭到反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