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望、惊恐、惨叫...暴力治不好你的孩子,但可以摧毁他

 南京栖霞百仁 2023-06-19 发布于江苏

来源 | 环球旅行(Viphuanqiu)

“十三号室的惨叫”

最近被“十三号室的惨叫”刷屏了,起初还以为是哪部新上映的恐怖片,后来才知道这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比恐怖片恐怖多了...

10月22日,一网友在网上发布视频称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附近听到十三号室传出惨叫声。

视频中可以清楚的听到小孩的哭叫声,此前有媒体报道该中心用“电击治疗”法治疗网瘾。

而这个非常出名的十三号室就是所谓的“电击治疗”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视频一出,立刻引起热议,孩子得多痛苦才会叫的这么凄惨....

“我听见孩子叫妈妈。我难受的喘不上气。为什么会有这种地方。为什么会有这种家长!”

“孩子在最痛苦的时候叫妈妈或爸爸,但是的确是他的爸爸或妈妈把他送过去的。”

“身为一个妈妈,这孩子叫的我心碎。我一辈子都不会让我的孩子遭遇这些...”

目前,该视频已被删除。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该网戒中心,但是工作人员称:该网戒中心已经在2016年就已经关停了。

但是热心网友却告诉记者:2016年8月之后中心并未关停,只是把门口的招牌等字迹抹去了,中心依旧正常运营...

由于现在该中心拒绝采访,所以记者无法获知更多关于“十三号室”的相关内容。

可是那天晚上的惨叫声还在耳边回荡,不管怎么样,只希望孩子一切安好。

“我都是为了孩子好”

还记得当年的那所“豫章书院”么?

一所名义上的住读式学校,学生却在里面遭受着戒尺、“龙鞭”的处罚,还会被囚禁在黑屋中,吃难以下咽的食物...

(前豫章书院学生的采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不懂我究竟犯了的错,才会被送到这里来?”这是每个进入学院的学生都会问的一句话。

看到这些,除了震惊更多的是心疼,无奈和心酸。

(前豫章书院学生接受采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学生再次回忆起在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时,眼中依旧充满了恐惧。

可即使真相摆在眼前,有些家长还是选择蒙蔽自己的双眼,去相信他们认为正确的。

还清楚的记得当年豫章书院的家长说过那句话:“我知道女儿可能会被打,但是总比逃学好...”

(家长支援豫章书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家长不知道孩子们除了“皮肉之苦”外,他们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

一个人最可怕的是没有寄托没有依靠,跟孤独不同,一旦失去了精神寄托,那么这个人也就没了灵魂。

最后,孩子们是变了,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小心翼翼,变得连怎么做自己都不知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听话”变成了一个孩子是否好坏的评判标准。

一旦孩子和父母发生了冲突,家长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会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的孩子正在叛逆。

家长不惜花高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些机构。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管理好孩子,却相信那些“陌生人”可以帮自己管好孩子。

看到这里,也就明白了这些“暴力”机构的存在真的不是一个偶然。

父母不在乎管理的过程,只重视最后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难道不是父母教育方式上的缺失,才会让这些机构“有机可乘”么!

孩子们有苦说不出,而家长也总有一句“苦衷”:我都是为了孩子好...

为了孩子好,可是你的孩子过得并不好。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因为“十三号室的惨叫”这个事件,我又去看了一遍《网瘾之戒》

在片子中,当家长被问及是否知道是靠电击矫正孩子的行为,家长的反应是知道大概但不了解详情。

但是被采访的家长全部都表现出了对网戒中心的绝对信任,即使是对孩子有肉体上的伤害也被认为是救孩子一命。

采访过程中,记者问了家长一些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这些家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可是他们没有选择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是把孩子教育的权利“过渡”给了“第三方”。

除了提问家长,记者也问了在“网戒中心”的孩子们几个问题。


1、“认为自己曾经因为跟父母的关系而受到伤害,并且比较严重的,请举一下手!”

2、“曾经在家庭当中遇到过暴力的,请举一下手!”

3、“认为自己在家庭当中非常孤独的,请举一下手!”

4、“有过自杀念头的,请举一下手!”

5、“认为出现在自己身上的网瘾跟家庭问题有关的,请举一下手!”

“... ...”

这些问题的背后你可以看到孩子们像丛林一样的手臂。即使问题结束,孩子们也久久的不愿把手放下来...

那似乎像是给对面父母们的一个信号:爸爸妈妈,把我带走吧...

暴力治不好孩子,但可以摧毁他。

其实有时候家长眼中孩子的叛逆只不过是孩子在吸引注意的一种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外表富裕可是内心的孤独感却在一点一点的滋生。

他们不愿意去跟家长沟通,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也不确定父母会不会理解自己。

最后,孩子只能通过“叛逆”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而父母却总是喜欢跳过“沟通”这个重要的环节,就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大家都看过《变形计》吧。里面城市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家长眼中的问题儿童。

他们性格乖张,脾气暴躁,都不爱与父母沟通,可是当他们在一个新环境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没那么糟...

他们也会帮助别人,也会放下身段,砍柴烧水洗衣做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解决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大多数家长却总会选择最坏的那个。

我无力阻止那些父母,无力阻止那些医生,我能做的就是不成他们。

作为父母,总是把自己的“面子”看的很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无条件的服从自己,可是自己却又不能做到无条件的尊重孩子。

所以请将心比心,孩子最美好的年纪应该是被“爱”包围着的,不应该充满了恐惧和眼泪。

学校和老师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辅助,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没有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