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女节快乐!中国妇女报为此正名,它强调了两点,引发网友的争论

 木槿夕先生 2023-06-19 发布于广东
文/社会时谈杂论
国际劳动妇女节,又被称为“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一直以来,妇女节逐步被营销成为“女生节”、“女神节”,这个节日成为了向伴侣索要礼物的开始,一个又一个的家庭矛盾由此而来。
就在3月8日这一天,一条“妇女节不是女生节不是女神节”的报道,冲上热搜第一,伴随着节日的气息引发舆论关注。

中国妇女报为这个节日重塑原有的意义,“它最美好的名字是“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节日得来不易,请勿娱乐,也勿消费!让妇女节保持初心,是对妇女最好的问候与致敬。”
有女生回应,将“妇女节”叫成了“女神节”,是因为妇女听起来不好听,这个说法成了反驳的主要言论,可是实际上,这个节日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到的节日,它代表的是和平、平等、发展,意味着妇女撑起了社会的一片天。
如今很多年轻女生讨厌被物化,却不断用各种说法将自身物化,走向了人为营造出来的身份,享受来自伴侣的付出,这一切难道是理所应当?
1972年在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24届会议上,将1975年定义为“国际妇女年”,宣布从1975年起,每年的3月8日举办活动庆祝国际进一步确认了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

这个节日是为了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各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知,到了如今的社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尊重女性,共同协调努力要求归还妇女权利和妇女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妇女”指的是已婚女生和部分未婚女生,到了某个年龄就可以称得上这个称呼,并不是所谓年纪大的原因,它不算一个贬义词,应该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词汇。
中国国务院妇儿工委副主任林怡在讲到女性的参与工作程度中说道:“从乡村振兴到科技创新,从社会治理到国际交往,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不断书写精彩豪迈的巾帼篇章。”

(相关的报道)
在现实生活中,妇女已经成为各大公司和企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根据每日经济网的报道:“从工作时间来看,有41.9%的女性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除了在工作上够拼,女性也是操持家务的主力军。68.8%的女性每天从事家务劳动1小时以上,远高于男性的47.2%,也高于去年的50.9%。”
根据这个数据得出,超过4成女性每天工作9个小时,近乎7成的女性每天要从事家务劳动1小时以上,表明女性的生活时间利用在工作和家务中的占比不低。
没有人否认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大家厌恶的是一年到头将所有的节日都营销成为为女性服务,一旦出现争吵,那就是男方的错误。
有网友提出一个问题,“很多节日慢慢都向女生倾斜,那么有一个节日是属于男生的?”有个热评的评论回应,“男生获得的是一场劫难。”

(网络照片)
在中国妇女报为节日正名之后,热评之下的不少男方想将这个说法转发给伴侣,可是换来的是很多人的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中有多少苦闷的话语说不出口。
在女性逐渐要求自身独立自主时,社会的重担仍然是以男性为主体,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这类节日并不关注,只是希望过好自己的生活,在平淡之中流露爱意。
可是某些女生只有两极分化的做法,“不送礼物就是不爱了”和“送的礼物没有闺蜜好”等等,她们似乎忘记了这个妇女节的初衷是男女平等,在伴侣表示爱意之后,你做了什么?
该话题冲上热搜之后,不少以“女神”为营销字眼的商标被下线,官方呼吁的是让节日回归理性,而不是无休止地索要另一方的付出,妇女是可以撑起一片天,而不是依靠在男性是否付出的情感价值上。

如果你是真的在意这个节日,那么你应该感谢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为你奉献前半生的母亲,另外一个是努力让自身变得更好的自己,她们才是你说话的底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