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丞楷模诸葛亮——《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新用户6821qQ7i 2023-06-19 发布于安徽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隆中初定三分天下。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隆中对谈天下,诸葛亮分析了当今天下大势,对比了各路势力,确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宏图。自此之后,理清了刘备团队的战略方向,划清了团队奋斗的基本路径,也基本奠定了诸葛亮在刘备团队中的首席地位。之所以有这样的宏图大略,正是诸葛亮饱读经书,潜心钻研的结果,他广学各类知识,从万物中领悟治军治国治人之道,辅佐刘备征战天下。正可谓未出茅庐天下知。
联吴抗曹鏖战赤壁。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出以来,展示自己才华的经典之作,这一战成就了诸葛亮和周瑜,也为三分天下的基本战略打下基础。当时,诸葛亮和周瑜都是青年才俊,都是执掌大权,都是孙刘之股肱,曹操视二人一为村夫一为小儿,不曾想,被打到元气大伤。三国中最经典的场景,赤壁之战当属第一,不仅展现了大战的宏伟壮阔,更详细地描写了战争中各色人等的心理、行为,把阳谋与阴谋、智慧与勇猛、忠诚与奸诈,描写地淋漓尽致,后人读来,可以学习借鉴太多。
进取西川鼎足而立。张松献西川地图,刘备团队进取西川,有了立足之地。诸葛亮在蜀中励精图治,钱粮充足,百姓乐业。后来刘备称帝,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宏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光复汉室,与吴魏逐鹿天下。至今,在成都周边依然有当时诸葛亮留下的诸多治理成就,其智慧与才能可谓天花板。
七擒蛮王安定异邦。孟获被征服,全面体现了诸葛亮治国用兵的终极谋略,攻心为上。这一战事只是一个方面的体现而已,更多的是其在治理蜀民的方面,更是安抚其心,收拢民心,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条群众路线至今还在指导着政治家们。同时,也是彰显了诸葛亮的武力智谋之强大,杀伐只能压迫,攻心方是征服。
六出祁山智击司马。出祁山,北伐中原,虽是落实刘备托孤之重任,继续刘备光复汉室的遗命,看似师出有名。如果从后人的眼光来看,就是历史的逆流。汉室相传几百年,已经走向了腐朽,诸葛亮也深知这点,但他本身也是这一腐朽体制的一部分,尽管他智慧超群,也无法跳出重围、自我革命。另外,如果他坚守蜀地,发展经济军事,或许历史将变个样子。其实,当时魏蜀吴三家之主,并没有哪个想真正去统一天下。当然,这都是马后炮而已,局中人都没有前后眼,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秋风孤星五丈原。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一情节让人唏嘘。一代人杰,将星陨落。作为丞相,他本可以安居蜀中,以享富贵,却亲提大军,南征北战,留下千古佳话,被奉为神明。一为不辜负知遇之恩、托孤之重。二为不荒废毕生才学、满腹韬略。三为不磨灭鸿鹄之志、进取之心。
诸葛亮是幸运的,少年时遇良师、结益友、读诗书、蓄才华;青年时遇明主、掌大权、担大任、展雄才。
诸葛亮是孤独的,曲高和寡、犹如神明,独揽大权、后继无人。
总结一下,如学诸葛亮,可学其忠诚、学其博学、学其笃行。再具体一些,就是学其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统筹资源的能力。他说,为将都,必会懂阴阳、查地理、明天时、知人性,万物皆可为兵,百战攻心为上。
下一期,谈周瑜大都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