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褚遂良临摹的《兰亭序》,好似真迹重现,让“神龙本”原形毕露!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行书”,虽然真迹已经不在,但历代名家留下的临本、摹本、石刻拓本都不少,水平也都不低,这让不少人在选择上犯了难,选哪一件比较合适呢?

一件书法作品的价值主要分为两种:欣赏价值和学习价值。从欣赏价值出发,“神龙本”是最合适的;从学习价值出发,褚遂良的褚摹本是最合适的。至于为什么,我们要从“临”和“摹”两者的区别讲起

“临”和“摹”是两个概念,只是很少有人区分。摹写是指将薄纸蒙在原作上照着写,追求的是点画的形似。

一般只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会采用摹写的方式,目的是熟悉文字的字形,结构,对作品有一个整体性的掌握。

“神龙本”就是采用双钩廓填的方式完成的,它追求的是依样画葫芦的复刻,优点是能够精准复刻原作文字的大小、位置,但在整体气息和用笔上会更弱。

临写是指将范本放在一旁,用自己的笔触将原作的用笔和气韵表现出来,所以整体的气息和提按顿挫都更自然,达到的是“神似而形不似”的目的。后世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等大师,临摹王羲之都是如此。

冯承素的“神龙本”是双钩摹本,褚遂良的“褚摹本”其实是临本,它们一个欣赏价值更高,一个学习价值更高,褚遂良的版本才是真正的“真迹重现”

话说到这里,为什么“神龙本”名气这么大,大家却很难学出成果,原因已经显而易见了。

郭沫若、邱振中、崔寒柏等一众书法家,都曾将“神龙本”和王羲之的《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其他尺牍作过比对,发现“神龙本”中的用笔在王羲之的其他作品中都没有展现,由此还引发了《兰亭序》的真伪之辩。

反观褚摹本,褚遂良是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亲传弟子,是根正苗红的“二王”传人,还是王羲之书法的专业鉴定人员。李世民搜罗来的王羲之真迹,都要经他之手藏入内府,论对王羲之书法的了解无人能出其右。

我们并不否认“神龙本”的价值,只是它的钩摹性质决定了它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价值是偏低的。

在众多临本中,虞世南的临本也很好,位列“兰亭八柱”之首,只是其墨色都已经脱落,文字面目难辨,这时褚遂良的这件《兰亭序》,就自然成了大家学习王羲之用笔等技法内容的首选。

我们采用进口微喷技术,将这件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连细微的牵丝映带和墨色变化,都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