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沂蒙 永远的“拉魂腔”——临沂市柳琴戏的历史与传承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6-1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大约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因其唱腔优美,有动人心弦、拉人魂魄的魅力,才有了“拉魂腔”这个美丽动听的名称。

柳琴戏的起源

柳琴戏的声腔风格独特,以丰富多彩的花腔,别致的拖腔,区别于其他剧种,女腔委婉华美,男腔朴实浑厚。柳琴戏的剧本文词通俗生动,包含大量的俚俗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柳琴戏在长期流传与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姊妹艺术的营养,在剧目、音乐唱腔、舞台表演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地方戏曲的百花园中别树一帜。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图片

山东柳琴戏是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柳琴戏是流布于鲁、苏、豫接壤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柳琴戏”名称是1953年华东戏曲观摩汇演时,依据其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而定的。它和安徽泗州戏同出一源。

柳琴戏名称颇多,除最为通常的“拉魂腔”外,还有“拉后腔”“拉花腔”“拉合腔”“拉洪腔”“拉呼腔”等。

图片

关于拉魂腔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枣庄滕县(今滕州);另一说,源于苏北的太平歌和猎户腔;再一说就是发源于临沂地区。拉魂腔起源于临沂,已为大多数专家、戏曲工作者所公认。自拉魂腔诞生以来,期间经历了“跑坡”“对子戏”“抹帽子戏”“班社”等阶段,至民国初年逐步发展成为了具有戏剧形态的地方戏曲剧种。

柳琴戏的形成与发展

图片

柳琴戏一经形成,迅速向临沂以外的地区传播,遍及苏鲁豫皖。主要分布于鲁南地区的临沂、郯城、兰陵、枣庄、滕州,苏北的徐州、新沂、邳州、淮阴,皖北的蚌埠、宿州、泗州、涡阳、蒙城、灵壁以及豫东的永城一带。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当地语言以及民歌小调和姊妹艺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演唱特点和表演风格,进而在柳琴戏地域产生了东路、北路、中路、南路等各大流派,有的还改变了名称,比如海州称为“淮海戏”,安徽叫做“泗州戏”等。

拉魂腔在长期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语言,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大多数艺人把它分为五路:东路为邳县以东,新沂、睢宁、郯城、兰陵、临沂等地;中路为运河两岸峄县、枣庄、邹县、贾汪、徐州等地;北路为滕县以北;南路为宿县以南沿津浦路两侧蚌埠,明光及皖东五河、灵壁等;西路为豫东砀山、夏邑、虞城、永城等地。

旧社会,柳琴戏统称为拉魂腔,长期以撂地摊的形式进行演出,生存环境险恶,发展速度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流散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职业剧团,并因其伴奏主乐器为柳叶琴定名为柳琴戏。

临沂市柳琴剧团成立

图片

1953年9月,经临沂专署批准,成立了临沂专区柳琴剧团,创作生产了许多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剧目,涌现出一大批柳琴戏知名演员。在文革前演职员已接近一百人,行当、阵容比较整齐,艺术水平不断提高,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涌现出张金兰、李春生、邵瑞武、尹桂霞等一批有影响的知名柳琴戏演员,部分艺术作品轰动省内外。其中,《姊妹易嫁》被省吕剧团移植拍成电影,影响深远。山东及其周边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看戏不看张金兰,白花两毛钱;看戏不看李春生,白搭一天工”的民谣。柳琴戏一度成为我市家喻户晓的优秀地方戏曲剧种。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剧院团带来勃勃生机,柳琴戏进入复苏、振兴时期,逐步恢复了传统戏演出,创作排演了《卧龙求凤》《蟹子湾》《彩石峪》《沂蒙霜叶红》等优秀新编剧目,许多作品在省内外举办的各种艺术比赛中获奖。

柳琴戏入选国家级非遗

图片

图片

2006年,柳琴戏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柳琴戏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工作,加大了对临沂柳琴戏政策、资金等方面政策的扶持力度,知识要探索地方戏曲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大力实施地方戏曲保护扶持工程,多措并举,振兴柳琴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12年8月,成立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副县级事业单位,成为我市唯一的、规模最大的专业演艺团体。

近年来,创作排演了《山里红》《沂蒙情怀》《凤落梧桐》《王祥卧鱼》《情满桃花湾》《沂蒙情》《又是一年桃花开》《沂蒙魂》《崔家沟》《福大妮和山杠子》《雁舞兰陵》等一大批优秀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等一大批精品力作,荣获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泰山文艺奖,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刘莉莉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第27届戏剧梅花奖等国家、省级奖项。同时,每年策划组织市级重大文艺活动,开展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超过230余场次。张金兰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莉莉、刘桂红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先后获得“山东省先进剧团”、“临沂市模范集体”、“临沂市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临沂群体”、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是省级、市级文明单位。

新时期 新使命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年青一代柳琴戏演员已矗立于舞台,他们的矫健身姿,独特声腔表演技艺,已逐渐成熟,甚至有青出于蓝之势,柳琴戏的未来将后继有人。

根植于蒙山沂水间的柳琴戏,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几代人“拉魂腔”艺人薪火相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创下了各自不朽的业绩。有过艰难困苦的跋涉,也有过令人炫目的辉煌,我们深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有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有千百万群众对柳琴戏的厚爱和尊崇,有柳琴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柳琴戏一定能再攀新高峰,走进更加光辉灿烂的新时代。为传承历史使命,彰显文化自信,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强盛之梦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稿件提供: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