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末评语的“创意”策略与注意事项

 张福涛lu70kpm9 2023-06-19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本文约2000字,阅读需5分钟

记得自己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每个期末领通知单,除了关注各科分数,心心念念的还有班主任老师的评语——哪怕每学期的评语都是那么几句话。

这说明什么呢?学生真的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一词一句写出来的评价。即使有可能给自己的评语,与某些同学的没有什么区别,也觉得这是专属自己的——如果每个老师理解这一点,可能每次都会更加用心地为每一个学生撰写评语或寄语了。

评语或寄语的内容,常常是八分激励两分鞭策,或者是八分表扬两分希望,这体现的是赏识教育理念,符合儿童积极成长的心理需求。

为了通过评语或寄语起到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评语和寄语背后老师的关注、关爱,进一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多用心用情的老师在评语或寄语撰写时,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体现出创意。

最丰富多彩的创意体现在语言形式上。如今,很多教师不再满足于“你是一个……希望你……”这样的套路模式,更不愿意像写鉴定一样“该生学习认真,团结同学……”——读着这样的评语,总会让人想象到,这位老师大概在写下每一个字时,身子板正,认真严肃到面无表情吧。

老师们写评语或寄语时,语言形式上都有哪些创意呢?

一是借用某些流行“句式”“段式”。比如,给每个学生的评语或寄语,都取一个“厉害了我的……”这一句式的标题。比如,借用一些著名作家著名的语段范式。“轻轻的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轻轻地蹲下去,帮同学系上鞋带。”这是徐志摩式的。“教室外,窗台边,操场热闹连天,追逐嬉戏笑声酣,你却独守平淡……”这是李叔同式的。

二是用文言文来写。比如“舞台之上,慷慨激昂,颇具大将之风;课堂之中,口若悬河,展记忆背诵之功;课间之时,调皮可爱,时有欢声笑语不断……”“某某者,某某班之才俊也……”

三是把评语或寄语写成现代诗。比如“静静地捧一本书/如蝴蝶驻足花朵的芬芳/有风儿打扰/你报以阳光般的笑颜”。

四是写成藏头诗。如:“周到待人心意诚,博古通今有学问,通达性格惹人爱,妙笔生花著美文。”这首诗里,藏着学生的名字“周博通”。

五是把每个学生比喻成一种可爱的动植物,然后再结合这一可爱生灵的可爱之处写一段话。“致猫头鹰一般智慧的你:充满着智慧的你,总是能给身边的人惊喜。若是XX宝贝能更加善谈,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定会收获更好的自己。”

除了在语言形式上创意层出不穷,有的老师还会在“载体形式”上展现创意,不满足于统一印制的“通知单”“评价单”“评价手册”等。如自己设计美观的页面,图文并茂;制作各种图案形状的卡片;做成好看的书签等等。

第三种创意体现在多元主体评价实践上,也就是不仅有老师给学生的评语或寄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写,同伴互相写,家长给孩子写等。


这些创意,肯定既让学生每个期末都对老师的评语寄语充满了期待,又能相对于“平常形式”更加入心,起到评价和激励的作用。但是,无论评语和寄语的在形式上怎么进行创意,最核心的还是老师写了什么,以及语言形式的运用是否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

所以,撰写评语或寄语,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注意”。

一、注意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顾此失彼,一定要把功夫下在内容上,做到形式为内容增色。评语和寄语,套话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套话往往放之四海而皆准,体现不出老师对个体学生的了解和理解,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和成长导向作用;但一味在语言形式、载体形式上体现创意,实质性内容没有真正的变化,学生拿到手,不过是新鲜一两天,也就淡忘了。

在内容下下功夫,又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要做到“量身定制”,让学生一读就觉得“这就是写给我的”。

二是要从学生一学期成长故事中选择“典型”事例进行评价激励,避免泛泛而谈。

所以,最好在采用一些特点鲜明的语言形式时,还要附上一两句以典型事例为基础的“对话”式评价或激励。

二、注意语言形式的运用符合学生实际,要能够让学生“心领神会”。并不是所有创意形式都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或不同的学生个体。例如,学生没有读过徐志摩、朱自清,借用他们的表达形式,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莫名其妙;用文言文给低年级学生写评语和寄语,肯定不合适。语言形式的运用,应该是基于师生共同熟悉达成共识的,如果那种语言形式还是师生间的交流“密码”,那就形式为内容增色了。

三、注意始终坚持正向评价为主,让学生从评语或寄语中收获信任和信心。成长中的儿童,肯定都是在一次次试错中进步的,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把准努力的方向,更要让学生在付出努力后体验成就感,坚定信念“向着明亮那方”。

形式创新,更要内容用心,这样的评语或寄语,才是教育。

中小学老师参考》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成立的教育领域新媒体,专注于基础教育领域,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方向,为中小学老师群体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与知识,引领大家关注最新的教与学模式,让改变从课堂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