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船论坛丨萧劲光大将之女肖凯:每一个革命家庭都有一部血泪史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6-19 发布于北京

6月14日,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和红船编辑部共同主办,红船融媒(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华融媒(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协办的“追忆革命先辈 弘扬家国情怀”高峰论坛,在北京怀柔宽沟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十多位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及企业家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嘉宾们共聚怀柔,回溯历史。倾听老一辈革命家后人们讲述先辈们的革命故事,了解先辈们的峥嵘岁月,感受先辈们的家国情怀。

开国大将萧劲光之女肖凯、开国上将朱良才之子朱新春、开国大将陈赓之女陈知进、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和、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开国上将宋时轮之女宋百一、开国上将李克农孙女李靖、朱德元帅外孙刘建、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同志及夫人胡东钊、赵世炎烈士之孙赵新炎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参加活动。此外,与会的嘉宾还有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希光等企业家代表、媒体等社会各界的朋友。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肖凯的发言,如下:

每次都是谈父亲萧劲光多一些,但是我的母亲同样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她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同志,今天谈谈我的母亲朱仲芷。

我的母亲朱仲芷,又名朱慕慈,1904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教育家朱剑凡,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母亲排行第三。母亲之所以能够走上革命道路,完全是受我外公的影响。

▲朱仲芷

我外公朱剑凡原名周家纯,湖南长沙人,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入清后,祖上为避免清朝廷迫害,故改姓周。他出身名门,却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毁家办学,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女校——周南女子师范学堂,向警予、杨开慧、陶毅、蔡畅等一大批巾帼英豪都是从这走出去的。

我母亲从小在外公创办的周南女校上学,学习上进,成绩优异,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教会学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母亲当年才貌出众,和孔祥熙的千金孔大小姐、孔二小姐并称为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花。母亲不仅学习成绩拔尖,还精通英、俄、德三国语言。

毕业后,学校将母亲送到庐山休养,然后再到美国继续深造。母亲在庐山时,外公给她打了个电报,让她赶快回广州,母亲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儿,但她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去了广州。到了广州后,外公带她上了一艘船,母亲到船上一看,船上是毛泽东,杨开慧,杨开慧手上还抱着还是婴儿的毛岸英。正是这次见面,改变了母亲的人生,从那时起,母亲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她放弃出国深造,选择留下来参加了革命。

1926年11月,母亲加入了共青团,并在湖南省党校指导科负责训练妇女干部工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母亲与父亲萧劲光在武汉相识、相爱和结婚。在蔡畅的撮合下,由周恩来、李富春证婚,他们二人结为夫妻,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萧劲光与朱仲芷结婚照

1927年底,他们婚后不久,就受党组织委派共赴苏联学习,成为东方大学的第一批中国学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留苏期间,我的大姐耶连娜于1928年出生。1930年,在姐姐刚一岁半的时候,父母接到紧急任务回国,把姐姐留在了当地的国立幼儿园。待解放后再去寻找,姐姐已经失踪了,至今生死不明。姐姐的失踪成了他们两人一辈子的遗憾,尤其对我母亲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晚年生病住院的时候跟我说:我从你姐姐一岁半离开她至今,没有见到过她长什么样子,找不到她,我死都不瞑目。我当时告诉母亲 :我记住了,我一定接着找姐姐,一直找到为止。

母亲回国后,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母亲奔赴延安,在那里从事教育和妇女方面的工作。

▲萧劲光(右一)、朱仲芷(右二)、肖凯(怀中婴儿)

▲萧劲光、朱仲芷与儿童时期的肖凯

1938年5月,党中央在延安成立了马克思列宁学院,设立了编译部,母亲以出色的翻译能力,成为了马列学院编译部的翻译和编辑,参与延安美军观察组相关活动。后来她还在延安大学任教,任英语和俄语班的班主任,培养人才到国外进行军事学习,也为我国培养了很多后来成为外交部的优秀外交官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曾担任宁夏妇联主席,在边区政府从事外事联络工作。后来任河南办公厅主任兼交际处处长,全国科协国际部部长等职。1980年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特约委员,享受副部长级待遇。

母亲在做地下党工作期间,也历经很多惊险,但是她一直对党无限的忠诚,她的一生始终在为我党的事业,默默地做着不平凡的工作。我非常敬重我的母亲,她性格温柔、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对任何人都非常真诚,群众关系也非常好。文化大革命期间,斗过她的干部后来到家躹躬向她赔礼道歉,母亲不仅原谅了他,还帮他的孩子上了大学。

对待家人母亲更是关怀备至,经常给予帮助。当时我和我先生都是大学生,那时候工资很少,但我们有4个儿子要养,生活比较困难,期间都是靠我母亲接济帮助我们;当时我们家有一个保姆,从外地来的,当母亲了解到保姆的家乡正在遭灾,家里生活很困难,没有吃没有喝,老人生病也没钱看病,母亲二话没说,在她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钱,并把我们孩子的衣服,还有我和先生的衣服都收拾好打了一个大包,邮寄到了保姆的老家,帮他们渡过难关。

我母亲就是这么一个非常有善心,很慈祥的人,她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我,教育了我,也影响了我的孩子们,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和我的孩子们一直以来都在社会上做着各种公益事业。

▲肖凯年轻时照片

1996年,母亲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她用她的学识和坚韧走完了她平凡又精彩的一生。我想说,作为女性,作为一位母亲,在战争年代更加不易,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革命,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一个革命家庭都有自己的血泪史,他们为革命付出一切,不顾牺牲,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学习的榜样,我们要传承好他们的优良品德。

▲肖凯

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美好幸福的时代,母亲他们这些革命前辈没能赶上,但我一定要把她们没有看到的,没有做到的,没有享受到的,我替他们去做,去看,我虽然已经80多岁了,我依然会替他们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撰文:李影

视觉:王学民

统筹:张喜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