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仑:读书越多,越不内耗

 a_123 2023-06-20 发布于河北

网上有一个热词,叫「精神内耗」,很好奇冯叔怎么看「精神内耗」这种现象?您有没有经历过精神内耗?

冯叔

所谓「内耗」,就是精神玩弄自己。其实,人在精神上的内耗、困惑,行为上的自相矛盾、举止失当,往往都源自于对事情没解释。

我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在体制内工作。突然有一天,工作没了,我要开始做生意,而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要做生意。

这就相当于我坐在一辆正往前开的大车上,突然有人说「你下去吧」,我还没从车门出去时,车一拐,把我甩下去就走了。我只好拎着包站在那,我还没钱,接下来去哪儿,怎么走,不知道。

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告诉我,往这边走有个村子,那边有玉米地,怎么着都能混口饭吃。还有人说干脆不走,挖个坑把自己埋了……意见虽多,但是并没有解决我遇到的问题。

直到两年以后,我找到了一个解释:做生意可以延续我的初心,用商业的力量我也可以改变点什么,而且是朝着我年轻时候想要做的事上去改变。

有了这个解释以后,我就不内耗了。

那时候,我已经和几个伙伴创办了一家公司,就开始一块儿折腾,做企业,一直到今天。

现在我发现,岁数越大,越不内耗。为啥?因为解释太多了。可以解释100个死的理由,还可以解释200种活下去的原因。此外,读书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解释越宽。现在甚至都不想解释了,因为知道每一种解释都多余,最后就不说了。

很多的所谓困惑,都是缺解释。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山里头的妇女,被人碰一下手就觉得遭到了侵犯,扛不住了,要跳井;到了现代社会,城里夜总会的小姐,跟人拉着手欢声笑语,还得到一份小费。她们为什么扛得住?就是有了新的解释,自洽了。所以要想办法自洽。

很多出家人,很通透,戒贪嗔痴,「你吃肉,你吃你的,跟我没关系;你喝酒,你喝你的,跟我没关系;你升官发财,那也是你的,还跟我没关系。我按照我这一套解释去过活。」他有一套解释,就坦然,就不会困惑,更不会有精神内耗。

前一阵子,我一个朋友做生意遇到困难,他很委屈,辛辛苦苦地经营,但是这几年产品也不好卖,一直亏损,甚至卖了家里的房子来维持。他说「我这是图啥,我是不是一开始就不该做这个事?」

他每天都在焦虑,这就是没解释。如果找个经济学家重新给他解释一下,没准他就醒悟回来了。

其实他破产也很好。为啥这么说?法律上,破产保护至少有两三年重整,那这两三年先歇着重整嘛,能整就继续干,整不了就结束。要是他有这么一个解释,没准现在就不纠结了。所以还是要解释。

人类的智慧其实都在解释。有的人从吃饭解释,比如马克思;有的人从性解释,比如弗洛伊德;还有人从观念解释,比如马克斯·韦伯。都在解释,所以解释很重要。精神内耗,就是缺少鸡汤。如果满屏都是鸡汤,我相信精神内耗都没有了,鸡汤就是负责解释。比如露天烧烤,曾经有过一些解释。今年重新解释一下后,大家就都开心了,做烧烤的现在可理直气壮了。

可是,光有解释也不行啊。比如,您刚也提到,您刚开始做生意时也内耗,有了解释之后就不内耗。但是,就算精神上不内耗了,现实面对的困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比如,您在别的地方也提到过,1991年下海创业时,您打过地铺、拉下脸借过钱。这个痛苦或焦虑的时期,您是怎么面对,如何熬过来的?

冯叔

痛苦这件事情,和一个人的境遇关系不是太大,反而受价值观的影响巨大。

我们去西藏,遇到从青海一直磕长头到布达拉宫的人。磕长头这样一件事,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就叫痛苦。但对于有信仰的人,这是追求精神满足的过程,他是幸福和快乐的。

对于创业、做生意这件事,我们有了解释之后,我们有自己的精神信仰和追求。比如我们确立了「以天下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创造财富、完善自我」的价值观,我们创业团队有一套自洽的说法,也可以称之为使命和愿景,我们对于打地铺也好,求人借钱也好,就不觉得是个事了。因为这些都只是我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那就去做好了。

当然,每个阶段都有很多困难,但解决困难的实际状态和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如果没有理想的精神支持,只会觉得倒霉和悲愤,埋怨自己运气不好。如果有个积极心态,认为这些困难是达到人生目标和事业进步必须经历的过程,认真地把每件事情处理好,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反而你也没觉得痛苦,只觉得困难。

困难和痛苦是不同的,困难就像山一样,你是专业的登山人,你知道很困难但不痛苦。只要有清晰的价值观或积极的人生目标,那么痛苦就会减少,困难就会被克服。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