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说绍兴夹在杭州、宁波两个大哥中间,是肉夹馍 但绍兴如果和嘉兴比,那就小巫见大巫了 嘉兴上有苏州,下有宁波,左有杭州,右有上海 这已经不能算肉夹馍了,这是粽子啊,被裹得严严实实的 你们现在知道嘉兴肉粽为什么这么有名了吧? ![]() 关键是这四个大哥,平均GDP有2.57万亿 苏州 2.39万亿,宁波1.57万亿,杭州1.87万亿,上海4.46万亿 而嘉兴,只有区区0.67万亿,也就是他们平均的零头 嘉兴果然是一个商业逆子,完全不符合吉米·罗恩曾说过的:“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 外人都说它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城市,可以躺赢 而嘉兴人自己却表示,它的最大优点是:去哪打工都方便 ![]() 长三角四个大哥,没人能拒绝得了嘉兴的打工 因为大哥们全都在它的掌控之中 嘉兴早就安插了五个小弟,潜入大哥们的老家 后来五个小弟中有三个都超过了嘉兴市区 真正实现了「打工人才是人上人」这句话 ![]() 根据当地《2022年统计年鉴》公布的2021年数据: 市区一共2个区,GDP都被海宁市、桐乡市、平湖市压得死死的,加起来只占整个嘉兴GDP的26.7% 这散装程度,比江苏各大地级市离谱多了 更夸张的还在后面 对比人均GDP,市区总不能还落后吧? 毕竟市区以城镇人口为主 结果人均排名更差…… 秀洲区人均GDP排名第四,南湖区垫底 ![]() 再对比人均可支配收入,我的心态彻底崩了 两个区不仅排名双双倒数 而且与周围县市相比,差距之大,让人不敢相信 严重拖后腿啊! ![]() 其他城市,周围县市和市区的关系是众星捧月,前者不仅帮后者输出劳动力,还要种好地,办好农家乐 嘉兴这是众星捧两个吉祥物啊! ![]() 市区要人口没人口,要总量没总量,要人均没人均,要收入没收入…… 还怎么玩? 钱塘江边上的海宁市 以前是闻名世界的皮革城,现在是全能型工业强县,纺织、机械、光伏、电子、化工医药、塑料制品……一应俱全 诞生了王国维、徐志摩、金庸等文化名人,孕育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宁皮影戏」 ![]() 桐乡市有鼎鼎大名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戏剧节+5A景区,三位一体,堪称顶流 这里是全国县域第一的化纤生产基地,也是矛盾、丰子恺、木心等人的故乡 海盐县有秦山核电站,有余华 平湖市有乍浦港 嘉善县有西塘古镇 可以看出,虽然嘉兴管辖的这「三市两县」各有千秋,但与杭州接壤的海宁市和桐乡市不管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还是在文化输出上,都在嘉兴的第一档位 而与上海接壤的嘉善县、平湖市,却发展相对一般 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走进嘉兴地区的历史深处,寻找原因 ![]()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分天下为36郡 太湖流域与钱塘江流域属于会稽郡,行政中心在吴县(苏州) ![]() 现在的嘉兴地区被分为两个县: 1、由拳县,县城在现在的嘉兴市南部,辖区包括桐乡、海宁、嘉兴、嘉善 2、海盐县,县城在现在的上海金山(后来西汉搬到了平湖),辖区包括海盐和平湖 ![]() 当时的海岸线离海盐县县城并不远 受水患因素,整个会稽郡的经济活动,越往东越差 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疏通河道、修建捍海塘,太湖流域的东侧才逐渐发展渔业、农业、盐业活动 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开始大面积往南方迁徙,南京、绍兴首先繁荣起来 公元605年,隋炀帝用了7年时间贯通大运河,催生了「超级城市」扬州的诞生 唐朝灭亡后,进入黑暗的五代十国,战祸连连,民不聊生,浙江地区因地理优势,成为了唯一的避风港,发展迅速 此时嘉兴县首次从苏州分离出来,设立开元府,辖地包括今天除海宁外的所有嘉兴地区以及上海苏州河以南所有地区(当时叫华亭县) 再后来,北宋靖康之耻,痛失中原,宋高宗逃到江南,定都临安,杭州起飞,近一步带动周围地区进入大发展阶段 一直到元朝(1277年),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才脱离嘉兴府,成立华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 明朝的嘉兴府,下辖嘉兴、秀水(今秀洲区)、嘉善、海盐、平湖、桐乡、崇德(今桐乡市崇福镇)7县 此时海宁仍属杭州府,一直要等到1949年5月海宁解放,才划归为嘉兴管辖 ![]()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 1、现在的嘉兴地区并不是近代才拼凑出来的地级市,而是从五代十国开始,就已经形成的统一体(除海宁外) 2、现在的嘉兴市区,本来就是由两个县合并而成(秀洲区是秀水县、南湖区是嘉兴县),其他5个县也都是平级发展,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大哥 3、上海开埠前,虽然十六铺港口已经人来货往,但与苏、杭的繁华没有可比性,所以西边的海宁、桐乡发展得自然要比东边的平湖、嘉善更好,不仅经济蓬勃,更是人才辈出 而到了近现代,虽然上海一跃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但它的繁华仅限在十六铺、外滩、苏州河一带,别说辐射嘉兴了,就连上海郊区也带不动 更重要的是浙江发展向来自成一派,有自己的根基,并不像江苏那样积极拥抱上海、拥抱外资,所以平湖、嘉善自然不可能像昆山、苏州工业园区那样,全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总结看: 1、嘉兴散装的根本原因是古代江南地区大城市密布+经济发达 导致其它地区容易发展出众多独立的小县城 2、为什么嘉兴能在唐朝之后独立出来,而不是一直作为苏州的辖区? 这要归功于海岸线的不断东移 上海地区地盘逐渐变大,苏州已经吃不下了,必须成立另一个与其平行的管理机构,于是嘉兴独立了出来 而到了元代,海岸线已经和现在相差不大,一个嘉兴府也不够了,于是又成立松江府 ![]() 3、虽然海岸线不断东进、地盘不断扩大,但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的经济中心并未改变 西强东弱的格局直到1843年的上海开埠才首次被打破 但上海的崛起属于外部冲击,浙江内部自生式乡镇经济模式面对这样的冲击,不仅没有瓦解,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为订单越来越多 虽然面对互联网、汽车、高端制造业的挑战,它们在GDP上的比重越来越低,但依然持续支撑着浙江民间财富的累计,为这片土地的共同富裕立下了汗马功劳,让浙江成为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省 这也是为什么浙江大部分地区GDP不高,但老百姓有钱的原因 而如果优中选优,浙江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正是今天的主角,嘉兴 2022年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 浙江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 杭州是45183元 而嘉兴达到46276元 如果放在全国所有城市中进行排名,能排进前50名,超过沈阳、烟台、衢州、扬州等地 ![]() 查看统计数据,嘉兴农民这么有钱,大部分都来自工资性收入,也就是所谓的打工赚钱 去周围的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打工? 不! 就在家门口的乡镇企业 出门左拐,是一家纺织企业 出门右拐,是一家服装工厂 为什么要跑那么远打工呢? 所以我标题说的「嘉兴的最大优势是去哪打工都方便」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同时也是另一种真相 实现共同富裕不用整什么高大上的办法 让农民闲暇时有工可打,自然就能富起来 听到这,可能有朋友会问: 说了这么多有啥用?嘉兴的城市经济还是不行啊! 产业结构太老,GDP上不去,适合年轻人的工作很少,高薪岗位就更少了 年轻人只能离开家乡 确实如此! 但想想嘉兴「三市两县两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地理位置就能理解了 它们像粽子一样被裹得严严实实,根本没法施展开来 嘉兴发展成一个大城市是没啥指望了,但依靠某些产业突破,实现制造业升级,是早晚的事 「种田嘉」也好,「粽子嘉」也罢,吉祥物也行 年轻人完全没必要担心,还是那句话: 嘉兴的最大优势是去哪打工都方便 长三角四个大哥都在一个小时嘉兴圈内,不香吗? ![]() 还要啥自行车? 有鬼电车就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