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6-20 发布于河南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注:辅:面颊。 车:牙床骨。

简释晋国送给虞国贵重的礼物,要求让军队穿过虞国去攻打虢(gu6国)国。虞国国君贪图财物,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三年后,晋又要求过境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阻虞国国君,话中引用了这句谚语,说明虞与虢的关系。意思是:面颊与牙床骨互相依赖,缺一不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虞国国君不听宫之奇的劝阻,又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晋国果然在灭掉虢国的归途中发动奇袭,灭掉了虞国。成语“唇亡齿寒”、“假途灭虢”就出自这里。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左传·襄公三十三年》

简释 季武子废长子公组(chú锄)而立爱子为继承人,公钼明显地流露出不满。闵子马劝公钼忍耐,以免引来杀身之祸,说了这句话。意思是:祸和福并不会自己从门上进来的,而是人把它招引来的。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传·昭公十一年》

注:末:树禾的顶部。 掉:掉转。

简释楚国打败了蔡国以后,在安排人事时不恰当。申无害对这事提出了批评意见,说了这句话。意思是:如果树梢大了,树干必然会折断;动物的尾巴大了,就必然难以转身。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僖公十四年》

注:安:疑问代词,哪里。 傅:通“附”,附着。

简释 秦国闹饥荒,向晋国买粮。晋大臣庆郑认为秦国曾经救过晋国的危难,现在卖粮给它,可以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大臣虢射(guó yì国义)认为秦晋本来就存在矛盾,并无友好关系。便用这话作比喻,说是秦晋友好的基础都不存在,现在卖粮给秦,没有什么用处。好比是皮子都没有了,毛又依附在哪里呢?

师直为壮,曲为老。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注:直:理直。 曲:理曲。 老:无力。

简释 楚军与晋军交战,临战时,晋军统帅子犯遵守晋文公以前的诺言,下令主动退兵三舍(一舍三十里)。军吏认为应该迎战,不该退兵。子犯不从,说了这句话。意思是:出兵有正当的理由,士气就旺盛,战斗力就强,能够取胜;反之,就会士气不振,就要失败。成语“师直为壮”就出自这里。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7年11月17日

【作意】

以鸟为喻,写诗人忧国之泪,爱国之情。

【作法】

前八行以鸟自喻,写对祖国深沉的爱。自然界的土地、河流、风、黎明,通过形象的描绘,被赋予了社会历史内涵。末两行以真挚的激情,对这种深沉的爱作了深情的倾诉。


【鉴赏】

这是艾青在抗日战争初期所写的名篇之一,当时作者离开故乡金华,到了武汉。

诗离不开比喻。诗人把自己比喻作鸟,这是自然而贴切的。鸟会歌唱,诗人也会歌唱。而且,即使喉咙嘶哑了也要歌唱。“嘶哑”一词,暗示出诗人一直在满怀激情地歌唱。

诗也离不开形象。诗人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样一行诗,概括地写出了当时战争正在进行,国土正在遭受蹂躏。于是,河流也满怀悲愤而永远汹涌着,风也被激怒了而无止息地吹刮着。如火如潮的抗战热情被形象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战争不仅有血与火,也有爱、幸福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希望,因而诗中出现“无比温柔的黎明”的形象。这就像在严峻的画面上投入一道阳光,给人以充满希望的感受。

诗人是鸟,鸟和人一样都是要死的。然而,即使死了,连羽毛也愿化为祖国的泥土,滋润祖国的土地。这是何等深沉的爱。

然而诗人毕竟不是鸟。结尾两行,诗人自己发言了,满含着泪水发言了。于是这满含着爱的泪水,就重如金石。这两行诗,也成为被人久久传诵的警句。


【补充说明】

艾青的这首诗,以及他在同一时期写的《复活的土地》他起来了》等诗,标志着他创作中的一个飞跃。他从一个略带忧郁的吹芦笛的诗人,变为歌唱中华民族觉醒和新生的“吹号者”。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新诗空前发展的时期,在灿若繁星的众多歌手中,艾青是出色的领唱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