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隋唐话瓦岗

 滑州文史之窗 2023-06-20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穿越隋唐唐话瓦岗

图片

    瓦岗寨,从历史的风云际会一路走来,闪烁了王朝兴衰的刀光剑影,夹杂着绿林好汉的家国情仇,伴随着隋来唐往的灰飞烟灭,尘封在成王败寇的命运之中。王旗始终变幻,星月依旧轮转。波澜壮阔的瓦岗寨终成为了一册史鉴,一段评书,一出戏曲,留与后人传说。

   今年的瓦岗寨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其点将台景区因自身实力不佳被取消3A级而令人扼腕,其二是在麦收时节经历了一场“烂场雨”之后其乡政府腾空大院让百姓免费晒粮而被全国称赞。

图片

一千多年前,瓦岗寨起义军开仓放粮。一千多年后瓦岗寨乡政府开院晒粮。时间虽然跨越千年,但都是同样的民心所向。
   滑县作为中国小麦第一县,高产量的优质小麦也是滑县现在为数不多的一张的金字招牌。古黄河自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从滑县改道开始,黄水在滑境翻滚了两千多年,三年两决口的黄河让这里的文明一次次地淹没又重建。收麦子的时候滑县出了一条政策,能晒粮的地方都可让老百姓晒粮。黄河干道虽然远去滑县又近千年,居住在这里的人换过一茬又一茬,而不变的是当地人始终珍惜粮食的传统观念。
   金黄的麦粒躺在瓦岗寨大院的场地上,鲜红的国旗飘在瓦岗寨政府的天空中,颗粒归仓的夙愿映照在墙上“为人民服务”的大字上,一切是如此的祥和。盛世安康自古至今都是官民一体万众一心造就的。而上次瓦岗寨的万众瞩目,还是在民谣传唱中的:“扶着爷、搀着娘,携着儿女上瓦岗,瓦岗寨上吃义粮。荷渔叉、扛长枪,跟着翟让打杨广,杀死杨广免遭殃。”的烽火隋唐。

图片

   隋朝末年,炀帝穷兵黩武,税苛政严;官吏征敛无度,民夫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多列沟壑;灾荒饥馑,百姓冻馁交加;千里绝烟,生民疲敝。揭竿义军,遍及全国。
    大业七年(611年)春,韦城(滑县东南)人翟让与其兄翟弘、侄摩侯、友王儒信奔东郡瓦岗聚众起义。黄河的多次泛滥使瓦岗一带沙丘起伏人烟稀少,芦苇丛生水鸟云集,此处去新疏通的北运河通济渠不远,即利于伏兵又利于出击。时现曹州单雄信、卫南(今滑县英公村)徐世绩、当地富贾,一时豪雄,皆聚于瓦岗。
   瓦岗军沿运河截获商旅公物,缴获大批军械物资,自此军旅大振,资用丰给。大业十年(614年),攻克宋、郑二郡,威撼隋廷。大业十一年(615年)令齐郡通守张须陀镇压瓦岗军。在力量悬殊情况下,义军被迫撤离宋、郑,回守瓦岗,转战树林沙丘之间,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大败张须陀。之后韦城周文举、雍丘(今杞县)李公逸、内黄王伯当率部投瓦岗。
   大业十二年(616年),素识兵书懂谋略的李密投奔瓦岗,备受翟让器重。为扩大地盘,瓦岗军与隋军相继作战。翟让攻韦城,占白马,杀死东郡太守;单雄信连下黎阳、汤阴、内黄;李密率兵攻打濮阳、范县,至白堽(北有密城),扎寨为营。义军所到之处,劳苦附者益众,瓦岗军旅大振。十月,李密建议西取东都洛阳。单雄信率精兵三千,绕道攻荥阳。翟让、徐世绩、李密率大军破金堤关(今荥阳东北),荥阳太守张庆告急,炀帝复令张须陀为河南讨伐使率各路大军前去镇压。瓦岗军伏兵于荥阳大海寺北林中引诱张须陀,前后合击,隋军大溃,斩杀张须陀于此战。
   大业十三年(617年)春,瓦岗军袭取兴洛仓,随即开仓任民取粮,老弱襁负道路不绝,得生者众至数十万,青壮踊跃参军,一旬之内得兵十万众,从此瓦岗军声摄国中,威撼隋廷!山东宿城令祖君彦叛隋归顺,义军很快发展几十万,成为全国最强大的一支农民队伍。
兴洛仓失守后,隋王朝惊恐万状,遣虎贲郎刘长薛配合讨捕大使裴仁基进剿义军。义军英勇作战,在石子河一战,大败官兵,刘长薛化装逃回洛阳,仅免身死。裴仁基见大势已去,便率其子裴行俨和部将秦叔宝、罗士信投降瓦岗军。义军接着烧毁天津桥,攻陷丰都市,夺得了第二大粮仓--回洛仓,从此瓦岗军威震国中。

图片

    瓦岗军连战连捷,所向披靡。由王伯当、徐世绩出面,推李密为主。翟让认为密才出己之上,情愿让位于密。李密称魏公,改大业十三年(617年)为永平元年,设元帅魏公府,置三司六卫,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单雄信、徐世绩、房彦藻、邴元真、祖君彦等各有所封。时山东东阿县程知节(程咬金)、武阳(今大名县东)郡守元宝藏及幕客魏徵等相继来投。史书载:'道路来降者,不绝如流,众至数十万。'祖君彦写了一篇有名气檄文,列举炀帝十条罪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号召广大人推翻隋王朝。
    义军节节胜利,逼近洛阳。洛阳留守越王杨侗恐慌万状,急向江都求教。大业十三年七月,炀帝遣江都通守王世充统兵五万进剿,义军奋勇反击。两军相持百日,在黑石关、石子河、回洛仓等地打了六十余仗,屡败官兵,世充逃至别处,无面见杨侗。是年九月,李密派徐世绩率兵五千,会同河北、山东各路义军攻打黎阳仓(今浚县西南童山脚下),歼灭守敌,开仓放粮。饥民得救,欢腾雀跃,世绩旬得兵二十万。隋朝各地官兵相继倒戈归附,隋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在瓦岗军势将灭隋的关键时刻,内部发生了分裂。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十一日,借石子河战役胜利名义,设宴招翟让入席,暗使党徒蔡建德将翟让杀死。王儒信、翟弘、翟摩侯同时遇害,徐世绩被砍伤,王伯当、单雄信叩头求饶,方得幸免。翟让被害以后,部将非常寒心,从此离心日重,战斗力日衰,从此瓦岗军走向了下坡路。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兵变弑逆隋炀帝后,率兵十万,欲争中原。洛阳留守越王杨侗闻炀帝被弑,在洛阳称帝,号皇泰主。他怕宇文化及北归西侵,便招降李密,封密为太尉、尚书、行军元帅等要职,令其讨伐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据滑州,攻黎阳。黎阳守将徐世绩初战不利,退保仓城。李密率众往救,在童山与化及决战,战斗激烈异常,双方死伤皆惨重,李密中箭落马,幸得秦琼相救,方得脱险。再经世绩力战,击败化及,宇文化及退保魏县,亦自称帝,后被窦建德杀于聊城。
    七月,童山大战结束,李密回洛阳请功,途闻王世充政变,不敢回城,暂驻金墉。王世充乘李密大战后疲惫之机,向密突然发动进攻。魏徵进谏追而击之,李密不予理睬,首战则惨遭失利,大将裴行俨、孙长岳、程咬金负重伤。九月两军决战,世充伏兵北邙,李密麻痹轻敌,被伏兵四处掩杀,瓦岗军全线崩溃。裴仁基、祖君彦、裴行俨、程咬金、秦叔宝、罗士信被俘;郑颋被部下所杀,举城投降;邴元真、单雄信等降于王世充;李密率残兵两万西投李渊。

图片

    “威行万里,声振八方”的瓦岗军自此土崩瓦解。生灵涂炭战火连绵中,大唐的建立与大隋的覆灭间,瓦岗寨这个名字一时气势恢宏威名赫赫,转而又饮恨童山功败垂成。投奔李世民家族的瓦岗旧部,出了四位宰相,分别是魏征、李绩(徐世绩)、张亮、高季辅。还出了许多名将,比如秦琼、程咬金、刘德威、李绩、李大亮等人。而从瓦岗军出身的郑国公魏征、郧国公张亮,卢国公程咬金、英国公李勣、胡国公秦琼五位则被唐太宗钦定,图形于凌烟阁上,被世人永远怀念。

   出身于瓦岗的一大批英雄人物,给后代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每到过年,家家户户总要把秦琼敬德的画像张贴于大门之上,以乞求百邪不侵与福佑延绵。风靡中原的豫剧里,仅“瓦岗戏”有《斩秦琼》、《程咬金招亲》等40余出。瓦岗寨的故事传说依旧为现在的人所津津乐道。
   以瓦岗寨为中心,西边的周道村,即当年瓦岗军的报名处;北边的梦庄村,就是当年的垦荒处,意为梦想中的“黄金庄”;东南面的小屯村,就是当年的屯粮处;马庄村,即当年的军马场;东北面的慈周寨村(今慈周寨镇政府驻地),即瓦岗军周济贫民处。这些村名,是瓦岗军乱世烽烟中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也是瓦岗军遗之后世的宝贵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