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轻松松读《荀子》(6)

 秋雨堂 2023-06-20 发布于宁夏

                卷一《劝学篇》(6)

译文: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中,记在心里,遍布全身,体现在一言一行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做他人的表率。小人的学习是听在耳朵里,表现在口头上,耳中进,嘴中出,耳口之间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要,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自己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牛犊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叫做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钟罄发声一般,敲一下响一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原文: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rú,同“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zá,啰嗦)。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通“响”)矣。


秋雨堂浅见:

  荀子在这里阐述了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和古人之学与今人之学的区别。

  尊崇君子贬斥小人、推重古人警示今人,是儒家一贯的思想方法和言论特点。它的好处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态度明确,是非分明,绝不模棱两可。

  荀子在这里推崇的君子学习的目的是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垂范于人,做世人的表率。提升道德修养是根本,言行是道德素养的外现,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做到道德与言行完美的统一,文质兼美,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而小人的学习从耳中进去,从口中出来,只美化了言辞,无补于德操,这是荀子所斥责的。在当今社会上,有些讲起大道理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却常常见利忘义,这种人很快就会被人们所唾弃。

  古代君子的学习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从品德到言行都趋于完美,超凡入圣,这就需要终身学习,死而后已,所以,荀子在开篇就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论断,就是告诫每一个有志于学的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学至乎没”(学到死为止)。

  荀子在这里尖锐地批评了那些把学问当做卖弄的资本而哗众取宠的人。荀子认为,做学问是为了提升自身的修养,而不是为了向他人炫耀,也不是为了把它当作礼物送人以取悦于人。就连与人对话也应当问一答一,不问不答,绝不无故表现自己。

                             2023.6.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