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糖尿病病友来说,二甲双胍是最常吃的药了。它价格低,疗效好而且安全性高,是2 型糖尿病的首选一线降糖药物。 不过二甲双胍也不是任何糖友都能吃。如果出现以下7种情况时,要立即停用,以免引发副作用。 最近发布的《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指出[1],我国尚无二甲双胍在孕妇中应用的适应证。 对于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的患者,降糖药物首选胰岛素。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能对子代的生长发育和长期体重有影响。 二甲双胍也可通过乳汁排泄,因此在哺乳期间也不推荐服用,结束哺乳后可恢复使用。 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友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双胍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较轻者有恶心、腹痛、食欲下降等情况,病情较重或严重患者可伴随恶心呕吐、深度昏迷或休克。 肝功能严重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当检查肝功能发现血清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时,暂停使用二甲双胍[1]。 (图片来自百度) 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食欲不振,多发生于治疗早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多数患者通常可以自行缓解[1]。 但出现消化道出血时,需停用二甲双胍,以免加重不适。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有呕血、黑便、腹痛、便血等。 二甲双胍本身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但因二甲双胍从肾脏排泄,所以肾功能不全患者二甲双胍蓄积和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增加。 这类人群开始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应至少每年检查1次肾功能,根据eGFR水平调整二甲双胍的使用剂量,当 eGFR<30 ml‧min-1‧1.73 m-2时禁用二甲双胍[1]。 出现重度呕吐或腹泻时,易造成机体脱水,导致水电解质发生紊乱,主要表现为排尿量减少或无尿,易造成肾功能损害,诱发或加重乳酸性酸中毒。因此脱水或排尿量减少时应停用二甲双胍。 向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可能导致造影剂肾病,可能引起二甲双胍蓄积和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 因此,患者在造影检查前和检查时建议停用二甲双胍,在检查完成至少48 小时后且复查肾功能无恶化的情况下可恢复使用[1]。 在接受常规、脊髓或硬膜外麻醉的手术(包括非麻醉的)时建议停用二甲双胍,术后至少48小时或恢复进食并且肾功能经评估稳定后可以重新开始治疗[1]。 这7种不能用二甲双胍的情况,你都记住了吗?转给身边的糖友~ 参考文献 [1]《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专家组.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6):619-6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