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谊报:外重者内拙

 稼穑居 2023-06-20 发布于江苏

外重者内拙

王兆贵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颐,洛阳伊川人,世称“伊川先生”。

据《程子轶事》记载:程颐被贬涪州(今四川涪陵)途中,渡江至中流时遇上大风大浪,渡船即将翻沉。一船人都在悲哀号哭,惟独伊川先生安坐如常。所幸有惊无险,逃过一劫。靠岸后,一老者问他何能如此,程颐说,因为我心存诚敬。那老者听后说,心存诚敬固然好,但却不如无心。这番话让程颐颇受启发,当他准备进一步求教时,那老者却径自去了。

  这位老者的意思,就是哲人们常说的“无心胜有心”。“无心”为什么会胜过“有心”呢?我国古代的大智慧家庄子,曾以博弈者在不同赌注面前的表现为例,生动而又浅显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有位老兄与人博彩,当用瓦罐作赌注时频频取胜;而当换作黄金作赌注时却输了。庄子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看重外在因素的人,其内在的技艺就会变得笨拙起来。

心理学实验表明,当你举枪瞄准时,扣扳机的手可能会颤抖;当你引线穿针时,手指可能会颤抖。科学家们由此得出结论:越是全神贯注,越不容易锁定目标,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目标性颤抖”。

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发现前方有块小石头,于是就想集中精力绕过去。没料到,越是不想轧到它,却偏偏轧到了它。在竞争激烈的足球大赛中,每当比赛进入发点球决胜负阶段,就连有些大牌球星也难以把握自己,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把球踢飞了。由于把胜负看得太重,造成了精神过于紧张,意念过于集中,以至于发挥大失水准,一失足成千古恨。

人生当然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就象茫茫大海中没有指向的船舶,不可能到达彼岸。但如果把目标看得太重,你的身心必然会因为高度紧张而疲惫。于是,目标模糊了途径,结果忽略了过程,功利稀释了勇敢,心劳带来了术拙,那双把舵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越是担心触礁反倒触礁了,刻意追求的目标顷刻化为乌有。

“心态平和”四个字,用来劝慰别人易,用来调适自己难。原因就在于:人人心中都有一尊菩萨,又都有一只魔鬼;菩萨要你平静,而魔鬼要你发抖。消除“目标性颤抖”的法门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除了把这件事本身尽力做好外,其他一切附加的问题都不要去想。心无旁骛常常能够一飞冲天,没有奢望往往能够收获希望,当你把注意力都投入到你所从事的事业中去了,成功便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附注:本文发表在《联谊报2023620浙江潮,责任编辑范东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