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夏其实很有趣儿——正说西夏史系列连载NO.56 比王公公强百倍的李公公

 历史系的小学生 2023-06-20 发布于宁夏

最后我们来看李宪的熙河路。李宪和王中正一样,也是宦官,他们之间的不同点是,王中正是个军事白痴,他的那个河东路统帅完全是靠拍马屁和说大话得来的,而李宪却是宦官界难得一见的帅才,他的官可是凭着战功升起来的。

早在王韶开熙河的时候,李宪就是王韶的左右手,帮助王韶平定河湟地区,而且多次亲自带兵攻城略地,少有败绩。正因为如此,李宪深得神宗信任,当朝中许多大臣都反对李宪担任熙河路统帅的时候,是神宗力排众议,坚决把这路大军交给了他。

对于神宗的知遇之恩,李宪是相当感激的,为了报答神宗对他的信任,他决定努力表现一下,让朝中那些老头子好好看看,谁说中人不可为将?

怀着这种决心的李宪自然也和种谔一样,是个急性子,种谔八月八日提前出兵,他也于八月份率领大军出征,结果种谔受到了神宗的训斥和警告,李宪却啥事没有(种谔:凭什么?),可能是神宗对李宪寄予了厚望,不忍心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打击他的积极性,另外熙河路是偏师,需不需要同时出兵,不算十分重要,还有,熙州相对于其他几路距西夏更远,提前出兵并无不妥。

李宪出兵后,首战西使城。西使城守将是禹藏花麻,就是当年率众归附李谅祚的那个吐蕃首领。禹藏花麻向来很反感梁太后,认为她一个女人就该恪守妇道,最多统领一下后宫也就行了,老掺和政事干嘛?当梁太后囚禁秉常、再次垂帘听政的时候,禹藏花麻是义愤填膺,想出兵讨伐梁太后,可惜实力不济,只好作罢。

要不是打不过你,我早和你翻脸了!

现在宋朝五路大军伐夏,正好让梁太后吃点苦头,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找准自己的位置,而自己,实在没有必要为那个女人尽忠。

所以当禹藏花麻听说李宪从熙河路出兵,已经进入西夏境内的时候,他就率兵出城,装模作样地打了一仗,然后就撤往兴庆府了。

禹藏花麻这一撤,西使城就保不住了。西夏首领讹勃哆率领其手下二十多个首领向李宪投降。

梁乙埋听说西使城危急,火速派兵数万前去增援,援军刚到汝遮谷(今甘肃榆中万川河谷),就听说西使城已经丢了,此时李宪正往汝遮谷赶来,一场遭遇战在所难免。

这次战斗的具体情况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总之打了很长时间(从中午打到下午,大概6个小时),宋军可能占了上风,之后西夏人退到了一个山涧里面。李宪原本就觉得西夏人退的有点莫名其妙,又看到此山涧既深又宽,恐有伏兵,遂下令部下不准追击。

李宪估计的没错,西夏人的确在此设下了伏兵,想给宋军狠狠来上一下,可没想到李宪是属狐狸的,不上这个当。伏击不成,西夏人只好撤兵,退往龛谷城(今甘肃榆中县境内)。

龛谷城是西夏的国家储备库,里面屯有大量的粮食和兵器,西夏人称之为“御庄”。此等战略要地,城防必然十分坚固,李宪原本以为会有一场恶仗要打,可没想到西夏人已经被李公公打怕了,听说李公公的大军前来,纷纷四散奔逃,李宪不战而得龛谷城,缴获了大量粮食和兵器,便乘胜进攻兰州。

兰州的西夏守军也少的可怜,李宪很轻易就将其攻下。

听说李宪攻下了兰州,神宗命李宪切勿停留,要么赶紧东进与其他几路一起攻下灵州,要么就北渡黄河攻占西夏的凉州。李宪认为十几万人渡河难度太大,而且孤军深入很危险,保险起见,他决定东进。

从兰州出兵到灵州,需要再次经过汝遮谷和西使城,李宪一路上又接连击败西夏军队,招降了不少归附西夏的吐蕃人,进军天都山(今宁夏海原县境内)。

天都山是西夏的南大门,同时也是一处山清水秀的风景地,李元昊就曾在此修建过规模宏大的行宫,供其游玩。

面对如此壮丽的行宫,李宪毫不客气,一把火全烧了,之后他又率兵击败了前来保护行宫的西夏统军仁多零丁,自此兵势达到强盛。

在此我们有必要先总结一下宋朝五路大军到目前为止的表现情况。种谔的鄜延军表现良好,攻占城池最多,但此时已经粮草不济,不得不停止进军,原地驻兵等待粮草。王公公的河东兵打出兵起就是一个笑话,什么谎报战功、私减粮草、草木皆兵之类的错误全犯了,唯一的“战功”是屠杀了宥州城内的五百户老弱病残,遭人唾弃。而且王公公的河东军一直受到缺粮的困扰,指望这一路再有啥惊天动地的战功,恐怕很困难。泾原军在猛将刘昌祚的带领下敢打硬仗恶仗,是目前五路大军中进展最快的一路,很有前途。高遵裕的环庆军由于没有听从张守约奇袭灵州的正确意见,所以现在只能以正常行军速度朝灵州赶,好在有刘昌祚在前面开路,高遵裕倒也省下了不少力气,不出意外,环庆军将紧随泾原军,第二个到达灵州。李宪公公的熙河军则是一路凯歌,战果颇丰,但是由于路途遥远,路上打仗又耽搁了不少时间,所以现在进度落后于高遵裕,但比种谔和王公公要强。

反观西夏这边,由于宋朝五路伐夏声势浩大,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王公公除外),所以要想打好这场事关国家存亡的防御战,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战术,不能蛮干。西夏可动用的防御兵力本来就不多,本该集中优势兵力先消灭一路宋军,再用此战术依次对付其他几路,可以收到奇效,可梁太后这些人却采取了分兵抵御的战术,使得每一路宋军所要对付的夏军都很有限,自然连战连捷,而西夏则不可避免地连战连败。

眼看宋军就要攻到灵州城下了,此时若再不改变战术,西夏危矣!梁太后急的六神无主,紧急召开军事会议,与各位大臣商量对策。

面对如此危机的局面,许多年轻将领纷纷进言,皆要再整兵马,与宋军决一死战。唯独有一位老将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说:“不需要再派兵抵敌了,我们只需要坚壁清野,放敌军深入进来,然后把国内精兵聚集在一起,固守兴、灵地区,再派轻骑袭击敌军的运量部队,到时候敌人几十万大军没有了粮食,就会不战自溃。”

什么叫水平?这就叫水平!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断敌粮草,如此精彩的战术,足可以入选军事教科书,成为经典案例供后人学习。可惜,由于史料有限,我们已经无法获知这位老将的名字了,实在遗憾。

梁太后就像溺水的孩子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赶紧命令各监军司的精锐部队向兴、灵地区集结,同时派出骑兵,袭击宋军粮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