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考试答卷如何批阅-----从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谈起

 飓风居主人 2023-06-20 发布于河南
       
        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采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起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废除于清朝末年。科举考试为中下等阶层学子提供平等竞争入士机遇。科举考试共分三场,与现代一样,古代科考结束后最重要的程序是读卷张榜录用。科举时代的阅卷程序比现代繁多。为防止作弊,古代科举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规定。科举考试答卷如何批阅-----从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谈起

       古代科举考试是怎么读卷的?都有哪些流程?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状元卷(影印复制)上所加盖批阅官员的官衔印章,解读明代殿试试卷批阅录用等有关程序和措施。科举考试答卷如何批阅-----从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谈起

        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可知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它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该复制品为19折册页,横长共268厘米,每折通高47.6厘米,宽14.1厘米。封面、封底均为硬质装裱。卷首顶天头朱批书“第一甲第一名”六字,为当时的皇帝朱翊钧御书,下钤“弥封关防”长条印。下为正文,凡15折,每折6行,为1厘米见方工整小楷,共2460字,断句采用朱笔顿点。试卷精辟阐述了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主张“实心先立”、“实政继举”才能天下太平安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开篇弥封处并附有赵秉忠上三代简历。后3折列着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位等9位读卷官和印卷官朱敬循的职衔与姓名。此状元卷原卷现存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科举考试答卷如何批阅-----从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谈起

        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1573年出生于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赵秉忠十五岁补府学生。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被黄尊素弹劾去职。天启六年(1626年)去世。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追复原官,赠太子太保 。科举考试答卷如何批阅-----从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谈起

           赵秉忠殿试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文章开篇弥封处附有赵秉忠上三代简历,加盖”弥封关防”.这说明阅卷官员所阅读的试卷都“糊名”。按照科举考试规定,考生上交考卷后,弥封官首先把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折叠掩盖起来,用空白纸弥封后,再加盖骑缝章。此所谓“糊名”,即把包括考生姓名在内的个人信息隐藏起来就是“糊名”。科举三场实行“易书”,即誊录官员进行誊录试卷,誊录手统一使用朱砂红笔,所用的纸张数、墨水颜色均要一致。由于,考生的原始试卷是用黑墨书写的,所以称为“墨卷”;而誊录后的卷子,是用红笔写的,故称为“朱卷”。誊写校对完毕后,还要进行”对读”,即将真卷与誊录卷送交“对读官”核对 ,核对无误后,由对读官在试卷上盖章“对读关防”。 每份朱卷上至少还要有6个各环节负责人的签印。誊录手、对读官的姓名、职衔也要标注在墨卷的末尾,以备查验。阅卷人员将初阅后中意的卷子推荐给同考官,这类试卷叫“荐卷”。同考官就是副主考,如果中意哪份荐卷,就会在卷上批一个“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会被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 批一个“中”字。这种多重阅卷体系,基本保证了中榜考生试卷的质量。科举考试答卷如何批阅-----从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谈起

        赵秉忠的殿试试卷属于最高一级考卷。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直接考核。明清时期,殿试前须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复试。复试毕,于当年四月二十一日仍在保和殿殿试。殿试结果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为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经过皇帝钦定御批,由填榜官填写发榜,公布于众。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皆是魁首独秀,无上荣光,名载史册。赵秉忠殿试卷末尾共有包括“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位”等九位读卷官的职衔竖条形印章。这九位读卷官分别是:
一、读卷官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张位;
二、读卷官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沈一贯;
三、读卷官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掌督察院事(臣)杨俊民;
四、读卷官刑部尚书(臣)萧大亨;
五、读卷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詹事府事(臣)刘元震;
六、读卷官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詹事府事(臣)曾朝节;
七、读卷官通政使司通政使(臣)田蕙;
八、读卷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臣)李廷机;
九、读卷官大理寺署寺事左寺丞(臣)甘世价;
十、印卷官吏部仪制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臣)朱敬循;
         赵秉忠的殿试卷状元卷(影印复制),文笔干净遒劲,书法庄重雄浑标准“馆阁体”,文章沉稳挺。在古代,通过科举考试可谓鱼跃龙门。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别称鼎元。科举不易,状元更难。当然,赵秉忠能夺得状元者除了幸运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厚积薄发的实力。科举考试答卷如何批阅-----从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谈起

          赵秉忠的殿试卷状元卷等九位读卷官中,官职最高是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位。张位(1534—1610),明代大臣、学者、诗人。字明成,号洪阳,江西南昌新建区人。张位贯通经史,工诗善文。隆庆二年(1568)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中,赠太保,谥文庄。著有《闲云馆集钞》、《丛桂山房汇稿》、《词林典故》等。第二位读卷官就是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沈一贯。沈一贯(1531年-1615年,字肩吾,号蛟门,别号大圆居士,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明朝大臣、诗人,著名诗人沈明臣从子。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沈一贯殿试中三甲一百三十六名,当选庶吉士,不久授予他检讨的官职。 有明一朝科举,在二甲36名后成为首辅的很少,但沈一贯做到了,足见其才华出众。其他读卷官如,杨俊民(1531-1599),字伯章,号本庵,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万历中累官户部尚书。萧大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初授榆次知县,累迁户部郎中。其他读卷官还有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詹事府事刘元震;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詹事府事曾朝节;通政使司通政使田蕙;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李廷机;大理寺署寺事左寺丞(臣)甘世价等名臣大儒。科举考试答卷如何批阅-----从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谈起

         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了1300周年。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河北故城县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也有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赵秉忠的状元卷距今已有420多年了。其从总结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不怕冒犯皇上的威严,大胆地提出了治国安邦的建议和措施,这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赵秉忠被钦定为万历当朝状元,彰显了状元实力,也没有辜负九位重量级读卷官慧眼识良才、荐举之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