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绣中原(五)——一城阅尽五千年

 如诗天地 2023-06-20 发布于湖南

商丘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商丘”、“睢阳”、“宋国”、“南京”、“归德府”这些商丘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名称,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悠久辉煌的历史。



商丘古城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撂城三大特点。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方孔圆钱,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寓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古城内的四合院鳞次栉比,93条街道把全城分割成棋盘状。在古代的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93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古城四面环水,仅有四门与外界相通,从空中看古城就像建在水中一样,这种内城、城湖、城廓三位一体,保存完好的古城,全国独一无二,被专家称之为“漂浮在水面上的绝版古城”,堪称中国古城池的典范之作。


现在的这座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古城之下,同时叠压着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时期修建的归德府城、北宋时期的陪都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汉时期的梁国国都睢阳城、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等6座古城。


说起商丘之名的由来,不得不提è伯台。阏伯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是距今4000多年的观星台的遗址。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还早22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


传说黄帝的曾孙、“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kù)看到商地人民没有火,就让自己的儿子契(xiè)到这里担任“火正”。契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理火种的同时筑台观察火星的运行,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及时地告知人们防灾避祸并适时地播种收割。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


当时,观察火星与太岁星的火正被称为阏伯,阏伯所建造的观星台被称为阏伯台、火星台。由于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黎民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尊他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阏伯死后,人们按他的遗愿,将他葬于台下。因为阏伯的封号为“商”,阏伯台也被称为“商丘”,商丘地名即由此而来。所以有不到阏伯台就不算到真正的商丘一说。


原来的阏伯台因黄河泥沙多次淤积,隐于现存的台下。现存阙伯台,形如墓状,高35米,周长270米,为圆形夯土筑成。台上有阏伯庙,又称阏伯祠,为元代建筑,明清以来,几经修葺,飞檐走兽,色彩鲜艳。


阏伯庙后是一个半圆形的平台,这里是古观星塔遗址。当年,阏伯就是在这里遥望天际,观察星辰。浩瀚星河可还记得四千多年前观星台上那孤独而坚持的身影?


阏伯台与华商文化广场连为一体。阏伯的六世孙王亥是商国的国君和商部落的首领,他发明了牛车,带领商部落人到其他部落以物易物,外部落的人便称他们为商人。“商人”这一名词就源于此,一直延袭至今,他们所从事的这项活动被称为“商业”,所交换的物品被称为“商品”。因王亥创造了商业文明,被后人尊为华商始祖。又因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商丘,商朝建都于商丘,故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而华商文化广场就是为纪念华商始祖王亥所建。


广场的大门设计新颖,独具匠心,由三个变形“商”字甲骨文组成,被誉为“三商之门”。门顶雕以玄鸟,寓意为“玄鸟生商”。三个“商”字形的门相连,寓意为商部族之源,商人、商业之源,商朝最早的建都地。与门两侧八个镏金篆字:“商祖圣地,三商之源”相契合。大门基调颜色为红色,既有火的发源地之意,也象征着红红火火发达的商业。


走进三商之门,便踏上了富商大道。大道由19个朝代的货币图案组成,中间为大货币,周围依次为中、小货币,寓意为小钱聚大钱,整条大道共铺有历代货币260余种,4600余枚,堪称中华钱币的一部通史。取名“富商大道”其寓意不仅富商人,而且富商丘。


从富商大道走进万商广场,这里是举行各种拜商祖活动的场所。地面刻着由名家书写的各种字体的“商”字达两万多个,寓意为万商源于商丘,万商云集商丘。人们在拜祖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汉字的时代演变和无穷魅力。


广场北侧拜台上有高达9.9米的华商始祖王亥铜像。身材高大,英俊潇洒;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既有王者的气度风范,又有商人的睿智精明。


商祖殿,是华商始祖王亥的纪念地,有民众在虔诚地祭拜。



殿前的照壁两面绘有彩色壁画《华商始祖王亥率队出发图》和《王亥商队交易图》,再现了数千年前热闹的经商场面。

徜徉于此,感受商业文明从华商始祖王亥开创的以物易物经商开始到今天更加方便快捷现代发达的电商经营,不由更加怀念和推崇商祖王亥的功德。



在商丘古城南湖畔有座书院,那就是与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为北宋"四大书院"的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起源之早,规模之大,持续之久,人才之多,居"四大书院"之首,是四大书院中唯一被升为国子监的书院,是为北宋最高学府。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范仲淹年轻时曾在此求学,家境贫寒的他“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终成大器,从商丘起步踏上了从政仕途。十二年后,范仲淹又应邀到应天书院执教。一时间,“从学者不远千里而至”,应天书院由此名声更盛。




“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中的这两句话,几可作为应天书院的校训。


范仲淹执教后整肃院规,创立宋学,开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第二个繁荣时代;他改革科举制度,确立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新型人才模式,以应天书院为蓝本,颁诏全国州县办学二千余所,自此,英才辈出,群星闪烁,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可以说应天书院的苦读,造就了范仲淹;范仲淹的执教,振兴了应天书院。


在应天府书院影响下,商丘人才辈出,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出现在这里。以至于明代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之美称。


应天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史载:“北宋兴学,始于商丘”。有一所书院,一座古城就有了灵气与风韵;有一所千年文化积淀的书院,一座古城就有了文脉和灵魂。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故事,它就发生在商丘城南的八关斋。


八关斋,指的是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碑。唐朝安史之乱时,叛军围攻睢阳城,河南节度使田神功前来救援,打退了叛军。田神功却苦战成疾,累月方愈。人们为了报答田神功,自发在开元寺设八关斋会,捐粮捐款,请1000名僧人赴会祈祷田神功免灾祛病。一时,香供摆满郊野,经声佛号昼夜不息,四乡百姓云集,车马塞道。64岁的颜真卿有感于此,写了900多字的《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碑文。碑高2.9米,八棱石幢,每面宽0.5米,外建八角亭,设开元寺内。此地也被人们习惯性称之为八关斋。


《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是大书法家颜真卿晚年的成熟之作,碑文结构谨严,体方笔圆,端庄雄伟,行笔兼篆隶笔意,被誉为颜书中的精品和神品。


八关斋历千余载,几度兴废,原碑已残缺,现收藏于八关斋珍宝馆中。历经沧桑的八关斋默默地守候着这座几经荣枯的开元寺,伴着寺中的晨钟暮鼓,挺立于岁月的风雨之中。


被誉为明末四大才子之首的侯方域就出生在古城内,他与江淮名伎李香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随着中国古典名剧《桃花扇》的流传也早已为人所熟知。


侯方域天资聪慧,才华出众,性格桀骜不驯,他一生坎坷,奔波游离,人三十为壮,而侯方域35岁时还未能仕进,当忆起自己的坎坷遭遇,几遭杀身,悔恨万千,遂建壮悔堂,其意是,壮年悔恨。


壮悔堂庄重典雅,古色古香。屋脊有青兽压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剔线,圆柱浮雕龙凤,惟妙惟肖,设计奇妙,技艺精巧,通体显现出前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壮悔堂前西侧的翡翠楼,是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随侯方域归隐初居之处,因此也叫“香君楼”。



东侧的雪苑社是侯方域、贾开宗等六位文人吟诗作赋、研究文学的地方。





侯方域故居对面是其父明代户部尚书侯恂的故居,三进院落,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具有豫东地方特色。


明清时期商丘古城出现了官商"八大家"和"七大户",穆氏四合院便是"七大户"之一穆炳坛的宅第。穆炳坛兄弟八人,以经商起家,置地百顷,是清代归德府城内的富商。


穆氏四合院原是一座一宅三院,五门相照,坐北朝南的建筑群,有房舍80余间。现存中院和后楼院,房舍28间,只有当初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木雕、石雕、砖雕内容丰富,人物花鸟栩栩如生,寓意深刻,是商丘古城保存较为完好且最具特色的明清四合院。





商丘古城的古迹胜景
星罗棋布,不胜枚举,有着说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故事,古城是中原文化的财富,它与华夏文明血脉相连,古城的一砖一瓦,一阶一柱,似乎都因这历史光环的笼罩而显得不同寻常。



从朝阳东
升到日当正午,从乌金西坠到月上中天,我们流连古城,和千古不朽的商丘人物对话,聆听古城苍老的低吟,感受它千百年来孕育生命的律动,一城阅尽五千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