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从小说《鸡窝洼的人家》版本到电影《野山 》文本(上)

 书山有路gwj 2023-06-20 发布于陕西

               朱文鑫

图片

一直想写一写《鸡窝洼的人家》。

在关注、收集了一定量的资料,终于落笔了。就在与贵强老弟的一次聊天之后。

中篇小说《鸡窝洼的人家》是贾平凹的重要的作品之一,其文字的质朴中有着整个时代的张力。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深入商州山地,在真实的体验中,催生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他是一个饱含情感的乡村叙述者,写透了传统农业经济和伦理文化胶着之下,乡民们思想形态的冲突与觉醒。《鸡窝洼的人家》是贾平凹“商州系列”一篇上乘的中篇。故事背景设定在80年代初、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不久,新的思想与顽固的传统互为对峙,贾平凹通过深山腹地、两对年轻夫妇离婚又重组的故事,以微见著,立意深远,体现了农村个体经济的兴起对于这个保守山村的冲击与蜕变,不动声色中谱写了一曲时代的赞歌。

                      1

在《我所认识的几位编辑》一文中到,他1983年去北京开会,当时创作处于窘境,心绪十分坏,不愿见人,侯琪和同事去宾馆探望他,劝他说:“是是非非的议论不要管它,关键是自己的创作!你要下个狠劲,多到生活中去,拿出几部作品。心里闷的时候,可以多给我们写写信,说些情况,作品一时不好发,就寄给我们!”这次谈话时间并不长,但“给我的印象最深,心里感到很温暖。返回西安不久,我就请人作了《达摩面壁图》悬挂在书房,只身去商州山地,'落草’'流浪’了,后来就写出《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等一批商州系列小说来。”

图片

图片

真实记录这一时期平凹走商州山地采风创作的是孙见喜和何丹萌先生,孙老师在《贾平凹前传》第一部《鬼才出世》第十四章《商州逛山》中详细记录了那个时期的心境和“流浪创作”过程,“商洛地方大,也不大,满共340个乡,我一乡一乡地走……,早春,关中的寒意尚未退尽,贾平凹背着行囊,挎着雨伞,披一件毛毛领的列宁服棉袄,风尘仆仆直奔商洛而去。翻秦岭,小住黑龙口;涉丹江,进商县;邀约了地区文化局的“商州通”何丹萌,二人沿江而下,白杨店、夜村、棣花、龙驹寨、武关、清油河,一口气沉到陕西省的最东头一一商南县

时间是1993年早春二月,陪伴他的是剧作家何丹萌先生。

图片

图片

2022年夏天的那个中午,我、孙老师、何丹萌老师,我们三人在西安含光门内的一家酒家小酌,何老师回忆说,“我陪平凹下商南,走白浪。先乘坐长途车是在湘河下了车,经过一个山嘴到了红鱼渡口,看江排漂流而下,后来沿着江边小路走了20公里……,有了这次白浪之行丹江生活体验后,平凹很快就创作出了中篇小说《腊月正月》,同年秋天,何老师再次同平凹走柞水、镇安,望着山洼里的人家,望着路牌“鸡窝子”!

是的,在秦岭深处,我去年特意走进陕南,找到了“鸡窝子”,也找到了根据平凹的小说《鸡窝洼的人家》改编并拍摄《野山》的取景地。这是后话。

图片

图片

何老师告诉我,他与平凹三次下陕南,每当读起他的系列中篇《古堡》《美穴地》《五魁》,就会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

是的,捧读何丹萌的《见证贾平凹》,许多漫步在商州山地的情景历历在目。

                     2

198397—1025日 ,贾平凹创作完成中篇小说《鸡窝洼人家》。后来,《鸡窝洼人家》首发在《十月》1984年第2期上,何丹萌老师根据贾平凹的这部中篇小说策划改编的山歌剧《鸡窝洼人家》获得中宣部全国农民戏剧创作优秀剧目奖。7月中旬,陕西人民出版社和《文学家》编辑部组织召开“贾平凹作品研讨会”。阎纲、李炳银、白烨、谢望新、李作祥、王愚、李星、费秉勋、刘建军等评论家参会,一致认为,自《小月前本》开始,贾平凹小说创作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他的作品更贴近生活了,对社会的包容面更大了,他对变革时代一些人物的心理透视更准确了。王愚说:“贾平凹艺术上保持了细腻熨贴的特点,在写人状物的清新明丽上则更有所发展。”费秉勋认为,自《小月前本》以后,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方法由非现实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原因有三点:一是生活的推动,二是文艺社会学所使,三是中篇小说自身规律所致。这标志着贾平凹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迅速地走向深入和成熟。阎纲断定贾平凹是“关中才子”,他惊叹其文学作品的独特和丰富,说他作品今后应该朝“博大”方面推进,应该树起“大家”的风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813日,《十月》编辑部邀请文艺批评家陈俊涛、陈丹晨、张炯、杨世伟、蔡葵、雷达、吴泰昌、张韧、李陀等人,在京研讨贾平凹三部中篇小说近作:《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贾平凹参加座谈会。与会者认为,三部小说从描写人们道德伦理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一直挖掘到我们民族文化心里结构在变革中显示出来的弱点,从思想深度上来讲,一篇比一篇深刻。同时大家认为三篇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有的变革中的新人显得单薄,有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等等。《文艺报》第10期,进行了专题报道。

830日,曾镇南《农村社会变革急潮中的心理微澜——评贾平凹的几部中篇近作》刊于《光明日报》。1122  丁帆《写出时代交汇点的不同人物——贾平凹近作短评》刊于《文学报》。

                    3

198412月,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集《小月前本》。其中收入中篇小说《鸡窝洼的人家》。1985年, 中篇小说集《腊月.正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同年《鸡窝洼人家》获西安首届“冲浪”文学奖、第二届《十月》文学奖;19969月出版的中篇小说集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刊 :贾平凹集》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冯牧主编,收《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天狗》。

1985年,贾平凹的中篇小说四面开花,这一年,也被文学界称之为“贾平凹年”。

1985年,他的创作进入顺境,“我创作热情高,创作处境较顺利,发表了好多作品,感觉亦很良好。冬天里将一部十五万字的小说(《浮躁》)又寄给了她(侯琪),心想一定会很快发表的,可二十多天后收到回信,竟严厉批评了我,说这部小说写得太粗,要发表是绝对可以的,但不能要求只够发表水平,'要拿出高质量的东西来,要珍惜自己的名誉!’我当时大惊,遂将原稿又细细看了一遍,也顿觉面红耳赤。冷静三天后,便决定将十五万字全部作废,从头再写。我对我爱人说:'记住这个编辑,在我困难的时候她用烈火烧我,在我顺利的时候她用凉水激我,此人难得啊!’”

图片

图片

                     4

贾平凹中篇小说《鸡窝洼的人家》发表后,评论界一片喝彩。分别有唐先田《充满浓郁诗意和改革精神的农村画卷——评贾平凹的三部中篇小说》,《江淮论坛》1984年第5期。季红真《平波水面,狂澜深藏——评<鸡窝洼的人家>,《十月》1984年第5期。李建民 《一幅农村变革生活风俗画——读贾平凹的两部中篇小说新作》,《陕西日报》1984628日。杨桂欣《历史的补课和创作的填凹——评贾平凹的中篇小说<鸡窝注的人家>,《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6期。王 愚《贾平凹创作中的新变化——谈<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文艺报》1984年第7期。曾镇南《农村社会变革急潮中的心理微澜——评贾平凹的几部中篇近作》,《光明日报》1984830日。丁 帆《写出时代交汇点的不同人物——贾平凹近作短评》,《文学报》19841122日。李健民《在时代的潮流中吸取诗情——读贾平凹的两篇近作》,《小说林》1984年第11期。何镇邦 《变革中农村生活的诗意再现——读<鸡窝洼的人家>《红旗》1984年第17期。许柏林《当前我国农民的社会心理——评贾平凹<鸡窝洼人家>》。《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1期。杨世伟 《八十年代中国农民的心灵秘密——评贾平凹的几部中篇小说》,《文学评论家》1985年第4期。等等。

截至到2007年,《鸡窝洼的人家》收入15部作品集中。

20081月,《鸡窝洼的人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之后,译林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2019年,《鸡窝洼的人家》收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建国70年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卷》第8卷。

图片

图片

那么,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是如何走进电影视界?且看下回图说。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