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靖王刘胜有120个子孙,除了推恩令之外,汉武帝如何处理?

 醉风文史 2023-06-20 发布于河南
刘备常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他用这种自报祖先名号的方式来表明自己汉室皇亲的身份,向外界彰显自己匡扶汉室的政治正确。

既然是在汉室宗室中给自己找祖先,那么刘备为何不直接自称刘邦的后人呢,这位的名号岂不是比中山靖王刘胜的名号更加高端上档次?原因无他,找中山靖王认亲更稳!


根据《史记》记载,刘胜有子枝属120多人,这么庞大的家族经过上百年的传承发展,其子孙血脉数量只会更多,即便在皇宫中的宗谱找不到刘备的身份信息,刘备也可以找理由搪塞过去。

有意思的是,刘胜正好经历过吴楚七国之乱以及汉武帝的“推恩令”削藩,那么刘胜是如何应对汉武帝削藩之策的呢?除了推恩令之外,汉武帝又是如何削藩的呢?

01

汉初皇帝们推行削藩策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初,为了对抗项羽不得不依靠几大异姓诸侯王,这就导致这些诸侯王在自己领地内成了土皇帝,连刘邦的命令在他们封国内也很难通行,因此在灭掉项羽之后,刘邦开始大肆铲除异姓诸侯王。


刘邦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成功消灭异姓诸侯王,建立起一个由刘姓诸侯管理的大汉王朝,为了防止异姓诸侯王再度出现,刘邦还和臣子们立下了“非刘氏不得称王”的誓言。

但刘邦显然低估了人性的贪婪,即便是血缘关系也抵挡不住利益的侵蚀,他所建立的平衡在汉文帝时期被打破,到了汉景帝时期,更是出现了影响汉朝国运的“七国之乱”。

随着各诸侯国与中央朝廷矛盾的不断加深,汉初几代皇帝不得不考虑削藩。


在主父偃提出推恩令之前,贾谊、晁错都曾提出过削藩计划,只不过汉文帝并没有采用贾谊提出的削藩建议,而汉景帝又太过于激进,认同晁错强势的削藩计划,而这也将所有诸侯直接推向朝廷的对立面。

汉景帝时期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就是强行推进削藩造成的矛盾激化结果,虽然最后是汉景帝取得了胜利,但中央朝廷为此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削藩之事也只能搁置下来。

到了汉武帝时期,部分强大的诸侯国仍能做到不从朝廷诏令的地步,为了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


原本诸侯王的家业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庶子几乎得不到多少利益,以保证侯国领地的完整,而现在推恩令规定,除了嫡长子外,庶子们也能获得封地,如此一来,原本强大的诸侯国就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的王国或者侯国。

更重要的是,新封的侯国不再受原诸侯国管辖,而是直接纳入各地郡县管理体制中,这样一来,中央朝廷就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02

刘胜强大的生育能力


一直以来,推恩令都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号称无解,但也有人提出解法,说如果诸侯王都只生一个儿子,这个阳谋不就失效了吗?这个方法看似能行,实则不适合那个时代。


古代婴儿的成活率很低,为了保证血脉延续,普通富贵人家尚且追求多生子嗣,更不用说富贵至极的王室了,比如著名的中山靖王刘胜,据说就有120多个子女。

刘胜一生有那么多子女,那么他的后宫团又该是何等规模呢?很可惜,史籍中只记载他的正妻是窦绾,这位中山王后是汉文帝皇后窦氏的侄孙女,其他妾室则不见记载。

不过根据刘胜子女数量不难推测,其后宫女子之多,参考历史上子女数量最多的两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和唐玄宗李隆基,可以大致推算刘胜后宫妃子的数量。


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艺术家”皇帝,他除了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外,琴棋书画无不精通,他的生育能力也是一绝,一生共有80名子女,在北宋亡国之后,被俘虏到金国的宋徽宗又生了十余个孩子,由此可见他生育能力之强。

而在宋徽宗的后宫中,仅有封号的妃嫔就有一百多人,其余没封号的更是多达五百多人,有如此庞大的后宫阵容,生育出80多个子女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玄宗李隆基同样生育能力超群,一生共育有59名子女,其子女数量在历史上可以说仅次于宋徽宗,而根据相关史籍记载,唐玄宗有封号的妃嫔多达一百二十余人,如果再算上没有封号的妃子,唐玄宗后宫保守有两百人。


宋徽宗和唐玄宗子女数量还不如刘胜多,可见刘胜后宫女人数量应该达到了一定规模,少说也应该有两百多人。

03

聪明的刘胜


刘胜并非单纯沉迷酒色的昏庸之辈,他这样做其实是故意为之。在刘胜获封中山王那年,刚好爆发吴楚七国之乱,这件事让刘胜意识到地方诸侯与朝廷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所以刘胜到达封国之后并没有像其他诸侯王那样大肆揽权,将封国打造成水泼不进的铁板一块,而是沉迷声色,肆意歌舞,他的兄长刘彭祖权力欲很强,总想干预封国内事务,刘胜就曾讽刺刘彭祖:“身为王,不要总干些官吏应该做的事,不如听歌看美女。”

刘胜深知汉景帝与汉武帝的性格,他知道这两位皇帝并不是希望诸侯王励精图治,扩大封国的实力,而是听从朝廷的命令就行了,于是他便用纵情声色的方式告诉皇帝:我这个人没什么野心。

在汉武帝推出推恩令不久,刘胜便积极响应号召,先后请求封赏自己二十多个子孙,封他们为王为侯。其实按照汉武帝的旨意,刘胜完全可以拒绝或者拖延这种削弱封国实力的命令,但他偏偏这样做了,这正是识时务的表现。

所以刘胜舒舒服服当了四十多年中山王,在去世后,汉武帝还表现得相当悲痛,为他上了“靖”这个美谥。


相比于刘胜的精明,他的后代子孙显然有些不识时务,在元鼎五年(前112年),汉武帝在太庙举行祭祀仪式,各地诸侯按照规定应该进献黄金、酒水,汉武帝利用这次机会大肆废除了一批侯爵。

刘胜就有11位后人不幸牵涉其中,被罢免了爵位。酎金夺爵事件是汉武帝推恩令之后又一削藩的手段,只不过这时汉武帝已经不再遮遮掩掩,而是明摆着告诉诸侯,现在没时间在你们身上耗功夫,他要集中全部力量打匈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