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浦笔记:逛白虎山庙会

 昵称16177767 2023-06-21 发布于北京

白虎山四月八庙会,堪称是海州的盛大节日。白虎山,因其形如虎琚得名。白虎山庙会又称“庙市”,是特有的一种集市贸易形式。

逛白虎山庙会,你不能只谈白虎山庙会,你要谈四月八钟鼓楼戏台前,那最有名的淮海戏。淮海戏是白虎山庙会上的重头戏,它是代表海州的一种文化符号。那余音缭绕的缠绵的淮海戏,那铜锣声还响彻在古海州白虎山庙会的上空。淮海戏,戏曲剧种。通常称“淮海小戏”,流行于苏北淮阴地区、连云港市及徐州、盐城地区的部分城乡和皖东北一带。淮海戏源出于海州、灌云、板浦、沭阳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淮海戏唱腔豪爽,乡土气息浓厚,以板式唱腔为主,兼唱部分民间小调······

淮海戏,百听不厌,为白虎山庙会增色添彩。时光走笔,岁月成章。文章写到淮海戏,就绕不开,一个貌美如花的同学。

我的同学名人辈出。譬如:孟善荣。她是我的小学同学,这个女子,颇有传奇色彩,她功成名就,荣耀乡里,乃淮海戏国家一级演员。家住板浦东大街西薛巷。孟善荣,在小镇板浦传为美谈,成为佳话。我探寻小巷时,时常路过她家的巷子。每当想起这个同学,我倍感自豪、骄傲!

逛烟火白虎山庙会,自然而然,你不能不谈美食中的板浦凉粉;在白虎山庙会上,卖凉粉的摊主打的招牌,皆是正宗板浦凉粉。一时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眼花缭乱······但所幸,板浦镇政府派出了凉粉代言人朱婷(朱二虎的孙女),到白虎山庙会特产展览。纯手工制作的板浦朱婷的凉粉,滑爽,柔韧,味道纯正,在白虎山的庙会上大放异彩。板浦凉粉一直是最有代表性的金子招牌,最佳食法,凉粉和油条相搭,是绝配。手工制作,没有信仰是很难坚持下来的,祝愿朱婷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好······

逛白虎山庙会,你就不得不追溯它的前世今生······白虎山庙会源于碧霞宫的敬香活动。从现存于海州碧霞宫(今名碧霞寺)后殿西山墙上清顺治七年三月所立的《灯油田记》碑看,碧霞宫距今至少有350多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海州相才编修的《朐阳记略》中说“城南碧霞宫,香火胜地,浴沸进香如归市。下古枕,数朝旧植······”

白虎山庙会的盛况跟影响力,可见一斑。

逛庙会是一件乐事。我爱逛庙会,我尤其对传统的庙会有着极大的兴趣。比如:朝阳会、新坝会、南城清明会······任何一个庙会,我都必逛。而在这些庙会中,最具有底蕴的货物最全的则是海州白虎山庙会。

2023年5月27日,我和同事(陆永祥、陆东旭、陈艳、徐春华)相约,一起去逛庙会。尽管那天的雨,时急时缓,时停时下,但我们依然一诺千金,风雨无阻,一路谈笑风生,从板浦坐22路汽车,再到南站斜对面的站台,转坐16路。

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就到达了海州白虎山庙会。白虎山庙会是苏北规模最大的庙会。白虎山庙会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相反,我是相当的熟悉。因为我不止一次去逛过庙会。因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再一次,徜徉在庙会上,脚步是轻快的,心情是古远的,还是那么熟悉的场景,白虎山庙会仍然像以前那样热闹,观者如潮,游人如织,人声喧腾,拥挤不堪。白虎山像一幅民俗风俗画,又像现在版的《清明上河图》······

白虎山同时汇集了八方美食。长沙的臭豆腐、新疆的烤肉串、兰州的正宗拉面、天津狗不理包子······

白虎山上自然还有更吸引我的东西,那就是买书。于我而言,酒可不喝,茶可不喝,烟可不抽,书却不可不买。但是,一问书太贵了,我只能放弃。没想到,书是论斤卖的。一斤,二十元。我把书拿在手里掂了掂,每本书至少三斤重,一本书,六十元,贵的离谱。我至今没闹明白,书为啥卖那么贵?卖书的人到底是咋想的。

我和我的同事们尽情地领略、欣赏,庙会上的各种民俗风情。

那不寻常的,此起彼伏套大鹅的吆喝声同样让人难忘,这大概也是白虎山庙会的一个亮点,侧耳细听,他吆喝的声音好像:来哦,来哦,套大鹅哦,不来套,就给人套光了······

何为套大鹅?那就是用圈,套中大鹅的脖子,就可以把大鹅直接抱回家。套大鹅的圈,五十元,四十只。

白虎山庙会上套大鹅的吆喝声,并没有被时间的噪音给湮灭,并没有从我们身边走远。以至于,回到工作岗位上,我的同事有意无意,模仿套大鹅的吆喝声:来哦,来哦······

历来文人学士对四月八白虎山庙会盛况多有吟咏。最打动我的却是乡人,板浦文人许绍蘧两首诗《四月八延寿院香会》:龙华会庆佛生辰,香水淋漓浴满身。来结因缘男子少,婷婷都是画眉人。

空巷新妆结队随,望门投止各心仪。儿家衷曲无人识,脸涨红潮膜拜时。

这两首绝句,并不生僻,读来十分易懂,有些浅显,连小学生都能读的朗朗上口。诗的大概意思,即在四月八庙会这一天,海州四周的妇女,三五成群地来海州赶会,到庙中烧香磕头、求生贵子,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许绍蘧何许人物?简单介绍一下,《连云一瞥》的作者,今通鱼巷“板浦二许”的后人。

人流物流促进了四方文化,民俗风情在海州白虎山兼容并蓄、相融互通,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营造着温馨和和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白虎山庙会文化,透露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白虎山庙会上,还有更多的热闹,不一一细数了。

踏上归途,离开白虎山庙会了,我和同事们依依不舍,念念不忘!再回首,一步三回头!总是,感觉有很多的话要倾诉一番。

希望,白虎山庙在未来会续写更灿烂的篇章!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