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冷跟着怕冷,天热马上就燥热,这就是典型的“摇摆体”,汗出不止也是这个病机。

 庆哥哥呀 2023-06-21 发布于内蒙古

          致力于儿童体质全面恢复

    过敏性鼻炎诊治中心

图片

我们的身心需要弹性,更需要定力。

我想借用孔夫子的“知之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名言,同样适合于我们身心。很多问题都源于耗散,从“两精相搏谓之神”就开始了。后续的生长过程中,只知行,不知止,就是提前耗散了真精,损耗精气,何来定力?

定力就是身体的物质基础,这个基础一定是肾气,包括了肾中二水和一阳。说到底,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跟肾中二阴一阳的不足有关系。按着我之前讲过的“见到复杂的病态,一定从还原生理入手”的理法。我们一定不要把眼睛停留在有哪些具体所谓“肾虚”的症状上。

繁杂症状多变,是以“肾气(包含了水火失调)—气化—水路系统”失调为核心的病变体系。这人的精气神,自感系统是否正常,完全取决于此。

临床所遇到的病症无非两端:一则为指标性疾病。自感可以没有,也可以很明显,但指标异常严重。一则为有症状,有自感,无指标性疾病。比如发热,体温测量正常,触摸皮肤温度正常,但就是自己感觉热。当然也可以触摸皮温发热。但测量体温一定是正常的。

“摇摆体”的在于自身物质基础全无,身心变得毫无定力可言,受同气相求的影响,也就是外界环境的冷热,而引动自身内在的感知异常。说是有病吧,检查都正常。说是没有病吧,此类患者非常苦恼,以至于奔走看诊,一点不亚于真正得了肿瘤的患者。而从长期看,此类人员生活质量很低,情志抑郁明显,将来还是会波及到身体的实质问题的。

对于此类体质的分析和治疗,并非简单地“扶阳、火神派”就可以的。夹杂了体质因素、疾病因素、情志因素、性格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等。可以说真正调理和治疗起来,远没有指标异常的疾病来得容易。

“阳化气,阴成形”,精气足,则冷热调,此类问题的初发或核心问题就在于精气不足。此等原因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我们所强调的“优生优育”真的非常重要,仅从中医观点看,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孕育胎儿,而精子和卵子的质量一定影响着下一代的体质。再就是胎居母腹中的时候,母亲的情绪,怀胎十月的身边的环境影响,孕育期作为孕妇的饮食结构习惯等等因素已经对胎儿,以至于一个人的一生产生了初始影响。很多就是带着病出来的,只是这个病并非西医检查意义上的,而是中医精气阴阳水火层面的异常。

出生之后,发病后的治疗用药。比如我们看到很多用抗生素超过2周的孩子,后期发作一些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这并非说抗生素一定不能用,是要按照我之前讲的体质分类方法所用。该用要用,危急重症要用。而如果三阴体质就不要用了。用了效果也很差。

日常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熬夜、房事多、各种名利欲望大等)、居住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也都是影响此类体质形成的因素。

实际上,决定一个人达到疾病问题发生以及转归的因素,就是日常我们不以为然的很多事情。真正的致病因素,并非都如同瘟疫那样,也不像肿瘤。

原本肾脏是一个蕴含水火二气,具有平和作用的脏器。从疾病意义上,肾阴虚则燥热,肾阳虚则畏寒。而此等水火衰减,皆因精气不足,从而引起了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这边天刚一降温,自体立刻感觉到了冷,秋降之后很多人是这样的。那边天刚一回暖,这个燥热就立刻显现了出来,这段时间虽然不是很热,但热的那几天,很多人就燥热严重,心神不定,烦躁多汗。

这种苦恼,无指标异常,也没有病态意义上的症状,完全是发病患者自体所感知到的。去找个西医看,大概率按“神经官能症”处理,压根当你“脑袋”有毛病了。更别说身边人的理解了,完全理解不了。

这还仅仅是自体的感觉异常,更严重的就是身心异常了,焦虑,抑郁往往伴随而生,最终形成“神伤”的结果,发病“精神受寒”。

说了这么多,我们一定要清楚的知道一点,不论我们发病后的病机多么复杂,夹杂着痰湿、甚至各种紊乱,核心就是“精气不足”了。只有精气不足,才产生诸多乱象,而精气不足,就是从还原肾气本身的角度入手。除此之外,别无它法。而解决精气不足之前,先明白我们身体是怎样运转的,还要知道有哪些邪气会阻碍到我们调整机体,如此才能不至于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出汗的问题,一个是内有热而发(实),一个是把控不住(虚)。解决好这两端,还是从气化本质入手。需要时间,但值得去调整。而且出汗已经涉及到了身体心(神)的层面。

我所讲在于理法,我们先明白,而后再去深入治疗。仲师的理法,方子都摆在那。到底怎么用,连人都没见到,一点发病信息都没有,仲师也没办法的。发个方子出来,讲几个好听好看的故事算怎么回事呢?临床的复杂性,就这样被操作无底线了。

临床是非常现实的,我们见过太多讲台上的高手,到了临床一无是处的。这种对患者的责任感,对中医的情怀,没有临床,或者临床不透悟的是完全感受不到的。可以说与患者康复同乐,与患者疗效不好同深思。

原来生病筋骨病多一些,劳作的多。而现在发病内伤病更多了,因为精神思虑、抑郁成了发病重要因素。越是畏惧越是发病,往返彼此形成恶性循环。用有些老人的话讲:“这就是闲的,像我们过去那样干点活啥事没有了。” 当然,这话有些年代感,比较局限。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确实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还是应该与时俱进,总不能又回到下地干活的年代吧。相比较起来,还是现在的生活好啊。

我还想要说一点,我询问过老人,尤其下地干活的老人,除了筋骨的病多一些,至少我们遇到的畏寒怕冷,燥热难耐,甚至出汗不止的情况发病率并不高。这跟日常劳作,心情舒畅,没有社会杂居的身心影响关系很大。长期以来,身体处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环境中。本身就是一种顺应,而劳作的老人们很知道什么是“顺应”。当然你非要说家里的老人也有什么病,那是肯定的,但从我关注的角度看,我讲的这类问题发病率并不高。

所以,希望各位朋友有机会还是多亲近大自然,不说去劳作吧,至少能够顺应气候变化,呼吸天地精气。天人合一实在太重要了,不要总是刻板的认为一致就行。顺应也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春生夏长是不错,但你的身体如同冬季,也跟着春生?大概率生不起来的。所以,还得调整,然后再去顺应。

止观 明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