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药而愈——中医的养生之道

 zhsz809 2008-12-12
学生:老师,您每天的工作这么繁重而早午两餐往往都吃得这样简单,况且还要接触这么多不同症候的病人,可是我们多年来从未见过您有患病的症状?难道您一早便练好了金刚不坏之身?

  老师:(打趣地)你们不要以为我从来不生病便是健康的象征。我有一些朋友,素来不生病,身体看来很健硕,但当他生病时,往往便是一个很严重的大病,而且甚至一病不起!反而有些素来体弱的朋友,断断续续走来我这里看病,居然能“带着药煲”度过了很长的晚年。其实我自己间中亦会生病,尤其在休息不足而天气又反常的情形下,我亦会感觉到一种身体失去平衡而欲发作疾病的征兆,于是,我会在回家的时候为自己处方煮药以作调养和注意休息。

  学生:您曾引用《内经》的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何那些正气虚弱而病邪时常缠身的病人居然可以比那些身体健硕的朋友活得更长呢?

  老师:正气虚弱的人虽然容易受到病邪的入侵,但正因如此,他们体内的正邪之气,才有机会互相交手抗衡;再加上药物的协助,往往有能力应付外邪,使邪正互相消长及平衡,因而得以健康尚存。而一个没有或少有患病的人,由于他没有或很少遭受病邪的蹂躏而显得身形健硕。但我们不能凭此而说这个人一定“正气存内”。

  学生:《内经》所说的这种“正气”居然有这么大的法力去抵御各种病邪。究竟它是什么东西?是不是现在所说的“免疫能力”?

  老师:你们可以这样说,正气是一种与人体免疫能力有关的东西。不过《内经》所指的“正气”却还包括了一套完整的组合系统。这套系统首先包括了父母给我们先天的“肾精之气”,我们后天从饮食营养得来的“水谷精气”,我们无时无刻不从体外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体内五脏六腑传来的“脏气”。要确保存有一个良好的“正气”,除了先天的“肾精之气”外,其他各种组合的“气”都是可以由我们自己修养得来的。例如要获得良好的“水谷精气”,我们只须讲究均衡的营养饮食习惯,不可因放任而偏食或豪饮狂食,这样便可以获得正常而富于营养的“水谷精气”。又例如若我们能加强环保意识,在各种公众设施中人人不吸烟,则新鲜的空气必能直达我们的肺腑而裨益了正气。至于脏气的充实以影响“正气”的壮大,更是最重要的一个课题。因为五脏之涵养系于情志,因此我们要注意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抒发不要过分激烈而伤及有关脏气,则内存的“正气”将不会受到危害。不过对年迈而体弱的老人来说,脏气随着年龄而逐渐虚弱,虽有自然界清气的供给又没有七情激烈的动力,却还是会不敌消化乏力而削弱了“水谷精气”的供应,至最后因正气不保而终其天年。

  学生:原来涵养“正气”的修养功夫之难度是这么高深。两者之中,平衡饮食营养的功夫倒也可以办到,但是情志抒发的修养功夫却谈何容易呢?老师,您有何妙策或窍门呢?

  老师:人的行为修养和处事待人之道可以说是一种技术,又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前者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可以通过学习、细心思考与观察,便能有所成就;后者却是一种个人的气质和品味,通过恰当的环境和场合之表达,便可以教人敬畏或仰慕。现在我们不论所做的是技术或艺术,只要做出来的最后结果不太涉及情志的激动和损伤,都是可以放心去做的。所谓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伤心,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因此有时我们必须权衡轻重和成败得失,要在“做事的成就”与“情志的内伤”之间作出取舍。

  学生:凡不利于情志的行为和活动,我知道您都会尽量避免,但是有关弘扬中医文化事业的活动,您却是来者不拒,有求必教,以致大大增加了每天的工作量。有些义务工作还要求您准时完成。难道您不感到工作上“压力”的增加,相应地亦增加了您在情志上的压力吗?

  老师:我从来没有把我认为喜欢、值得及愿意去做的工作视为一种苦差。当然,工作量骤然增加或部分工作须依时完成,这些都可以造成我在时间分配上的压力。但是为了承诺与负责,为了履行自己所认为喜欢、值得和愿意做的好事,我宁愿抱着不焦不急的心情,牺牲自己少许福利而选择少休、少眠和少吃,以便腾出我的时间以完成工作。由于我一早就把上述工作定性为值得去做的好事,所以我就能安心而无焦躁,能安心就能达到“形劳而神逸”,“形劳而不倦”的境界,所以就没有所谓压力与内伤的感觉了。正如《论语·述而》有云:“发愤忘食,如有所得则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学生:您刚才谈到“形劳而神逸”及“形劳而不倦”这种知易行难的修养功夫,实在很诱人。只叹一般人很难做到这般洒脱,不知您有没有良方妙策度我们登上这个境界呢?

  老师:养生之道首要的功夫是贵安、贵静而忌急忌躁,能安能静就能保持自己应有的办事能力;同时能准确地察觉到事物的变异从而得以思考(静而后能思),以便作出应变的对策。相反地,人如果变得急躁则容易失去本来的准绳和缺乏自信,因而产生又惊又怒的情志。所谓“惊则气乱”,可使人更为紊乱失准;“怒则气上”,可使人头脑更为昏胀。这样一来,除了办事成绩失准或失败而招致损失外,情志及正气的受损程度亦不相伯仲。这是多么不值得去做的事啊!对于养生之道的简易演绎手法,我曾在1995年的一个春茗晚宴上向大家发表过一首七言律诗,协助你们把个中的秘诀牢记下来。我现在反问你,还记得这首诗的真谛吗?

  学生:我当然记得而且还经常背诵,七言律诗云:“精神舒畅顺心求,饮食均衡细计谋。蛋奶鱼肉皆美食,瓜果豆菜亦珍馐。少酌美酒温气血,适龄运动葆春秋。把握阴阳遵法度,延年益寿乐悠悠。”我认为诗中难度最高的是第一句,为了要保持“精神舒畅”使脏气条达以养正气,也尝试避开了很多容易招致精神不舒畅的事物,例如我以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工作前先做足准备功夫,以免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手忙脚乱且焦急不安的情绪;不论办什么事,都以合情、合理和合法的途径去进行,以免涉及纷争、诉讼或官非;有时,为了维护正义,不免会与人发生争论,但是整件事都以树立个人见解和谋求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不是以揭人阴私或征服对方弱点为自满,这样可以避免卷入是非纷争的敌对局面而创伤情志。

  老师:不错。事实上,能够时常保持精神舒畅,乃是一种具高度智慧、文化和品格的修养。诗中第一句最关键的是“顺心求”三个字,即是要顺从自己的情境去求取心境的舒畅。能够做到这种境界,既不干扰别人又可以自己得益,相信必然会“真气从之”而不会病倒,从而享受健康愉快的人生。此外,在饮食方面,中医主张饮食要清淡,要定时定量和要有节制,偏食与暴食都是饮食大忌。此外,中医不但注重饮食的营养,更着重其性味。中医认为每种食物都有寒、热、温、凉、平之性和辛、甘、酸、苦、咸之味,对不同体质的人将会产生不同影响,例如热性体质的人应该多吃寒凉的食物,而寒性体质的人却宜多吃温热食物。

  学生:我明白了。请问老师所谓适龄运动及男女情事的法度又该如何掌握呢?

  老师:根据中医对人体的理解,女子在二七(14岁),男子在二八(16岁)便已经成熟,然后分别到28岁(女)及32岁(男)到达高峰,之后随着年龄越增,体力越益下降。所谓适龄运动便是依据身体的情形量力而为。要记住中医对年老的人做运动目的的理解,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为了保养身体。男女情事的节制亦然,女子到了六七(42岁),男子到了六八(48岁)后,生理机能便开始衰退,故情欲上便应有所节制,以免耗伤太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