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囊学经/7107—《内经》说:为什么有些病老治不好?

 醉牛988 2019-04-08

    小学霸

蔡老师

这个问题《内经》里有答案,就在7107经文里,我们来学习一下。首先我们来听一下音频。

7107.mp3 来自青囊行者 00:00 01:38

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爲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爲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爲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岐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鍼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謂神不使?

岐伯曰:鍼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壊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㢮壊,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病爲本,工爲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素問·湯液醪醴論》

学渣

这段在讲什么啊?听完好晕啊!

蔡老师

不急不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黄帝问了岐伯一个什么问题呢?

条文串讲

   黄帝

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爲而不用何也?

蔡老师

汤液就是五谷煎煮的液体,就是我们现在的五谷杂粮液哦。

蔡老师

醪醴就是经过发酵,加工酿制而成,属于酒类的液体。比如:葡萄酒、枇杷酒、各种药酒等。

上古之人做湯液醪醴是干嘛用呢?为什么做了不用呢?

    小学霸

蔡老师

我们来看看岐伯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岐伯

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爲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爲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蔡老师

岐伯说古时候做出来汤液醪醴并不使用,它是有备而无患的。

在上古之后,到“中古之世”。这个道,是198页8004第二段所言的“其知道者”和203页第二段“是谓得道”的“道”是养生之道,德也是养生之道——77页2301“天之在我者德也”、199页8004“以其德全不危也”,对于“德”都解释为就是指的养生之道,稍微的不太受重视了。

“邪气时至”,因为养生注意得不够了,所以呢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但是毕竟是道德稍衰,人们还是比较健康,体质还是比较好。

所以呢,“服之万全”,服了汤液醪醴,病就可以治愈了。这是一种对比手法,把上古之人和中古之人进行对比:

上古之人“道德不衰”、“邪气不时至”,备汤液醪醴干什么呢?

  学委

蔡老师

不要以为古时候人们就是非常健康,现代人们就越不健康。不一定是这样,但是它作为一种写作的手法,可以这么讲。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不停地变化着,也确实很有值得向古人学习的东西。从医学传统上,我们对养生之道不太注意了:就是198页8004和202页到203页经文所说的——

不太注意法于阴阳了、

不太注意饮食有节了、

不太注意起居有常了、

不太注意四气调神了

会产生很严重的问题:形不与神具,年半百而动作皆衰。

所以这道德的问题确实是应该要很注意的。不然现在国际上建立很多公约干什么?就是因为道德该约束了。不顺应自然法则去生活,当然人们疾病很多,所以说这个道德问题,确实越来越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哦——是这样子啊!

  学委

蔡老师

黄帝很善于观察,他发现了当今之世存在一种现象,是什么呢?

    黄帝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蔡老师

黄帝接着问,现在世道,邪气时至,人们作湯液醪醴服之,也不见得病就好,为什么呢?

原来黄帝谈及上古和中古之人,是为了对今世之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发问做铺垫的:所以到了这里,上古、中古、今世之人进行了对比了:

学渣

那要怎么办啊?

蔡老师

我们来看岐伯是怎么回答黄帝这个问题的。

   岐伯

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

蔡老师

齐(jì):齐,通“剂”,配伍、调制之意。

老师,“毒药”,是什么呢?

    小学霸

蔡老师

这个问题问得极好。

第七章涉及到“毒药”一词的有四个地方:

186页7208说“能毒者以厚味”,对“毒”的解释是“药物”

192页7218说知“毒药为真”,对“毒药”的解释是“药物”

189页7213讲“毒药攻邪”,195页7222讲故“毒药不能治其内”,亦是“药物”的意思。

所以“毒药”:药物的意思。

这里的“中”即151页5605经文“四极急而动中”的“中”,也是158页6202所言“中之守”的“中”——“五脏”的意思。

镵(chán馋)石:犁头状的古代针刺工具砭石。

学渣

岐伯问的这句话是啥意思呀?

蔡老师

岐伯说,当今之世,人们更不重视顺应自然规律养生的法则了,所以产生很多的疾病——很多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梅毒等。所以不是说古时候什么都比现在强,在有些地方,古时候的确比现在强,所以说不断要学习先进技术,还要注意返璞归真。

当然这个“当今之世”是说《黄帝内经》的时代了, 它也是从远古、中古、近代,作为论证方法,写作的方法是可以的。也就是当今之世,对养生之道更不重视了,疾病就更复杂了,再用汤液醪醴也就治不好了。

吃瓜群众

那怎样才能治得好?

蔡老师

岐伯说必须要依赖药物调治其内藏,用药物从里治;用针剌、砭石、艾灸 从外边治。因为病情复杂,所以各种治疗措施都使上,治疗起来才有一定的效果。

而且时代不同了,病情变了,我们应该采用更新的治疗措施了。所以我说从积极角度想,理解这段原文的话,应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不断创造新治疗措施。既要挖掘原有的好的治疗措施,又要创造新的治疗措施来适应这些新的疾病,《黄帝内经》时候就这样讲。当然今天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啊——明白了!

  学委

蔡老师

黄帝听完岐伯的解释后,又立马抛出一个问题,我们来看他问了什么。

    黄帝

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蔡老师

弊,通“敝”。

形弊——形体疲惫衰败。

血尽,气血耗竭殆尽。

功不立,指医生治疗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黄帝问,有一种病人——形体疲惫衰败、气血耗竭殆尽,医生怎么治,都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给出的回答是:

   岐伯

神不使也。

蔡老师

黄帝立马追问:

黄帝

何謂神不使?

蔡老师

岐伯解释说:

   岐伯

鍼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壊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㢮壊,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蔡老师

黄帝听完岐伯的解释明白了,大家明白了吗?

全班同学

没有明白

蔡老师

也就是说:

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壊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㢮壊,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是来解释什么叫“神不使”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明白?因为:

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按《甲乙经》和全元起本当为:

精神進,志意治,故病可愈。

所以:

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是神不使的原因。

老师,神不使的结果是什么?

    学神

蔡老师

精氣㢮壊,榮泣衛除;精壊神去,榮衛不可復收,神去之而病不愈

荣泣卫除:泣,同“涩”。即营气运行凝涩,卫气失去正常功能。

神的变化会引起荣卫的变化,为什么呢?神和荣卫什么关系?

  学委

蔡老师

《灵枢·天年》黄帝和岐伯讨论了这问题:

黄帝曰:何者为神?

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营卫已通”,神气方能舍心;在《灵枢·营卫生会》黄帝和岐伯也讨论了这问题

即书本71页2203所讲的:

蔡老师

营卫运行不畅就会引起精坏神去,神去而病不愈。

理论阐释

神不使

学渣

好晕哪,老师可以总结一下吗

蔡老师

好,我总结归纳一下:

神,神机也——什么是“神机”?

38页,1107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

    学神

蔡老师

好棒!

什么意思呢?

张介宾对“神机”是这么解释的:

“凡物之动者,血气之属也,皆生气根于身之中,以神为生死之主。然神之存亡,由于饮食呼吸之出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而动者息矣。”

貌似还是不是很好理解,所以,

39页说:

指神对生命体内气化活动的调控与主宰,是生命存在的内在根据,是生命之所以能存在的根本,即生命体的生命力。

178页解释说:

是以人体血气营卫、精气为物质基础的生命力,它包括人的精神活动、抗病能力以及针药的治疗效应等,其与邪气相对时则称“正气”。其依据是《灵枢·本神》:“神者,正气也。”

39页和178页的解释有所出入,但总体意思差不了多少。

使,役使;不使,丧失也,

张介宾说,神机必须“假外气以成立”,就是《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也就是书本39页所说的:神机必须在“气立”过程的协助下,才能维持着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

可以这么理解,“神机”就是“神的运动”,类似“气机”为“气的运动”。神的运动必须在气的运动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临床意义

老师,那“神不使”理论有何临床意义呢?

    小学霸

蔡老师

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岐伯是如何回答的:

   岐伯

病爲本,工爲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蔡老师

岐伯说“病爲本,工爲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服:散也——《素问·移精变气论》“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按全元起本,服,散也,从之。

这里提出了一个概念:“标本”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这里指病人为本,医生为标,“标本不得”即病人与医生不配合,“标本不得”则邪气不服,疾病难愈。疾病的发生,是因为邪气过胜伤害正气,或由于正气不足招致邪气侵害,或源于先天禀赋等。愈病之责在患病机体的正气(神机)驱邪(自愈),或正气借助医工的治疗驱邪康复。

因此,标本相得,医患配合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条件。所以《素问·五脏别论》论述了诊治疾病必须取得病人的信任,明确提出“拘于鬼神”“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论医药、针刺之高深道理;对不愿接受治疗的病人,治疗的效果也往往不好,勉强施治也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提示医生要重视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充分考虑病人的心理状态,争取患者配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也是《内经》重视病人心理,强调形神共治思想的体现,这一论述对于临床重视医患关系尤有现实指导意义。

汤液、醪醴、毒药、针石、艾灸等只是医疗的手段、工具和方法,是否产生治疗作用,关键是患病机体神机的作用。所以,《灵枢·本神》强调“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

《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论“标本不得”,精辟的阐释了病人和医生、疾病和治疗之间的辩证关系,反映了处理好标本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了以病人为本的疾病治疗观。

7107经文,就在讲神不使,探讨有一类人生了病,怎么治也治不好,是因为神出了问题。关于”神不使“理论在临床的运用,大家可以阅读以下三篇文章:

[1]部爱贤,王立国.“神”在针刺取效中的作用[J].中医研究,2017,30(10):43-45.
[2]孟庆岩,颜培正,相光鑫,张庆祥.从“神不使”探讨疾病心理康复的重要性[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5):960-961.
 [3]盛洁,张伯华.从“神不使”探讨心理治疗对疾病的重要意义[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03):170-171.

课后思考

为什么汤液醪醴可以治病、防病。

参考文献

[1]翟双庆,黎敬波.内经选读[M].第四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78-179.

[2]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11-413.

[3]龙伯坚,龙式昭.素问黄帝内经集解[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99-200.

[4]郭蔼春.素问校注语译[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80-81.

[5]部爱贤,王立国.“神”在针刺取效中的作用[J].中医研究,2017,30(10):43-45. 

[6]孟庆岩,颜培正,相光鑫,张庆祥.从“神不使”探讨疾病心理康复的重要性[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5):960-961.

[7]盛洁,张伯华.从“神不使”探讨心理治疗对疾病的重要意义[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03):170-1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