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绥远城墙、将军衙署 【内蒙古呼和浩特】

 宜宾客 2023-06-21 发布于山西

    市历史上有两座城池,一是明代归化城,二是清代绥远城。《明史·卷九十一》里记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正统以后,敌患日多。”“土木堡之变”就是正统哥被瓦剌亲自捕获的最大战利品。“隆庆议和”后,俺答被诏封为顺义王,隆庆帝还听从了王崇古话,赐了俺答一件漂漂亮亮的红蟒衣呢。

    隆庆六年(1572年),俺答想在这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搞房地产,得到了北京的赞同和技援。到了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了这个叫“库库和屯”的城市,顺义王马不停蹄要求请赐汉名,上曰“归化”吧。

    而清代的绥远城是为了给八旗兵驻防而建的新城,建在了明代旧城东北5里处,乾隆四年(1739年)竣工,也是请赐城名,上曰“绥远”吧,那阵属山西“归绥道”。民国称为“归绥市”,1954年地名改革,与懋功、迪化等有歧视成分,遂改成“呼和浩特”,即“库库和屯”音,意为“青色的城”。

    “绥远城墙及将军衙署”是1个国保2个子项。坐公交消防指挥中心下,步行不远就看见了绥远城墙,其实就是北垣街和东护城河巷交叉的一截城墙,北墙残留少,东墙多些,全长不足700米,一个清代残墙单独国保很够呛,所以和衙署核心层捆绑,以免拆除之运。

    城墙早年间已修缮妥当,底基有石,墙体大青砖而砌,高约6米,还残留有马面,转角处还复原了一个小角楼。墙下还都是树木杂草,国保碑未见。

    城墙往下走,拐个小弯就是免费开放的将军衙署。东门进,北门出,国保碑在南门,绕一圈。将军衙署规模庞大,曾有六进院落,现只有四进,是呼市最大的古建筑群,乾隆二年(1737年)热火朝天开建,与城墙同时进行。

    “绥远城将军”是各省驻防官系中,统领八旗、掌管西北军政的官员,和那个张家口的都统性质差不多。《清史稿·卷一百十七》记载:“将军,初制正一品。”后乾隆大爷改成从一品。将军属于高收入阶层,工资年收入两千多两银子,还免征个税,没车贷房贷校园贷之忧,不知有没灰色收入,总之不愁。工作范围是:“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反正除行政以外,似乎都管,是封疆大吏比较牛的那一款吧。

    建筑群坐北朝南,正门开三间,出八字影壁,悬“漠南第一府”大匾。过仪门进入核心,前面的两进正房加厢房为官吏议事办公之地,后面是领导同志及家眷的宅第,有公务、居住等功能,环境更清雅,树木扶疏,鸟语花香的,有利于首长身心健康。

    有清一朝共有78任绥远城将军,王昌为一代目,堃岫为末代。民国后,张绍曾为第一个新体制下的将军,这位张头后任过北洋总理,在天津河北路的那个旧居,被列入到“五大道建筑群”的国保里。这里后来又改革,改成都统、省府主席,名称怎么变,这里都是归绥最高领导办公的机构。

    衙署最后还设小型展览,“一座将军府,半部青城史”,有征集来的石刻、官服、佩刀等物件,还原过往。东北边是花园,黄石叠山,有亭翼然,概为新货。东南有两幢青砖房,或许就是民国时的礼堂等其他功用的建筑。

东北玉簪,天门冬科,玉簪属。

極目風煙無限景  與同好同行

乌素图召 【呼和浩特】

万部华严经塔、和硕恪靖公主府 【呼和浩特】

金刚座舍利宝塔、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呼和浩特】

清真大寺、天主教堂  【呼和浩特】

辽上京遗址、四方城城址 【巴林左旗】

辽祖陵及祖州城、韩匡嗣家族墓地 【巴林左旗】

辽上京博物馆 【巴林左旗】

白音长汗遗址、饶州故城遗址 【林西县】

汇宗寺、诺尔古建筑群、砧子山墓群 【多伦县】

元上都遗址、四郎城遗址 【正蓝旗】

应昌路故城遗址、砧子山岩画、金界壕 【克什克腾旗】

土城子遗址 【和林格尔县】

开鲁县佛塔 【开鲁县】

罕苏木墓群、宝善寺、查干浩特城址 【阿鲁科尔沁旗】

贝子庙 【锡林浩特】

荟福寺、庆州白塔 【巴林右旗】

巴林右旗博物馆 【巴林右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