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纪》杂志 |赵朴初先生的诗中酒

 明日大雪飘 2023-06-21 发布于上海

世纪  CENTURY 

图片

图片

赵朴初先生的诗中酒

图片

胡文飞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常务理事

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一生茹素70余年,被人誉为当代维摩诘大居士。“不饮酒”为佛弟子所持五戒之一,故玉液琼浆似乎应与赵朴老无缘,但作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经常与各界人士打交道,当中不乏善饮的酒君子,殷勤待客的习性和绵延五千年的华夏酒文化与这位严守戒律伟人发生碰撞时,又会出现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图片图 |1978年10月11日赵朴初(二排左六)与日本友好净土宗协会第一次访华团成员合影

01

严守酒戒
朴老受家庭的影响,很小就与佛结缘,远离荤腥。20世纪20年代,他在苏州东吴大学学习时,为支持“五卅运动”,他提议同学们食素,同学们没有坚持下来,他却坚持了一生。
半年后因病离开东吴大学,来到觉园关䌹之大舅家养病,正式皈依佛教,成为一名佛教徒。佛家不得饮酒,从此,朴老一生严格戒酒。
到了30年代初,年轻的朴老跟随关䌹之在江苏南京、湖北汉口担任烟酒税局课员,还一度任夏口烟酒税局局长半年。虽管着烟酒,自己却从不去碰它们。
据朴老好友李文杰日记记载:1949年5月25日,当时人民解放军进攻上海战事正酣并取得节节胜利,这一天已进驻上海。朴老清晨即和好友梅达君共赴李文杰家一起交流战况信息,然后一同赶到合群坊好友张纪元的家聚餐,喝啤酒、抽香烟,以示庆贺。这是胜利之酒,庆功之酒。可以想象,作为虔诚佛教徒的朴老,或许只能吃肉边菜、以茶代酒,来与同志们共同分享胜利之喜悦。在此之前的日子里,朴老与这些中共地下党人、民主人士日日夜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上海的顺利接管不断地辛勤工作。黑暗已去曙光初现,欢乐畅饮乃人之常情。
新中国成立,朴老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民间外交,常有聚会应酬。他并不反对别人饮酒,自己却严守酒戒,以茶和开水代酒。1990年8月,中华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时,朴老本来答应要参加会议,后因有一项重要外事活动不能参加,特写来《题赠中华茶人联谊会》一诗祝贺,诗中有句:“不羡荆卿夸酒人,饮中何物比茶清。”从个人喜好来说,朴老不沾酒,不羡酒人,他最爱的是茶。
在朴老的一生中,曾误饮过一次酒。据朴老的司机景伟回忆:那是1995年5月,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来华访问, 宴请五位对中日友好做过贡献的人物,朴老位列其中。席前宾主双方发言踊跃,时间过长,当举杯时,朴老误把面前的红酒当成可乐一饮而尽。席毕,朴老微晃着上车,有些自责地对景伟说:“小景,今天我喝酒啦!”朴老就是这样,他不会因为主办方失误而不快,真正是应机随缘,不失大家风范。
02

二两茅台的许诺
故事发生在1964年8月6日,在日本航空公司从东京飞往中国的班机上。
机舱里有中国宗教代表团全体成员,他们此前出席了7月27日至29日在东京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宗教和平会议。作为代表团团长,赵朴初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并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反响,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天班师回国。这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旅程,万里晴空一碧如洗,机翼下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在碧水蓝天间,祥云万朵轻泛,恰似满池白荷。观此情此景,赵朴老不禁诗兴顿起,轻吟于1955年所做的那首《海上飞行》:“今朝真觉意泠然,翻笑逍遥落有边。上下空明无尽际,碧天如海海如天。
图片图 |1978年10月11日,赵朴初(右三)题诗汾酒后与日本嘉宾合影
坐在朴老一侧的是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崔月犁,他是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东京会议的,听到朴老的吟诵,大笑连声说:“好诗呀好诗,朴公真不负诗人之名啊!”此时机舱里一片祥和悠闲。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观景,有的在低声闲聊,有的在假寐,有的在品尝空姐送来的咖啡。
飞机行程过半,朴老有些倦怠,遂从随身小包里拿出一本经书翻阅起来。机舱里的广播突然响起:女士们先生们,请系好安全带。飞机临时出了点故障,我们不得不返还东京,请大家不要惊慌。先是英语然后是汉语连播三遍。刹那间,机舱里空气仿佛凝固了,一阵短暂的寂静后,旅客们的情绪骚动起来,有的大喊大叫,有的嘤嘤哭泣,有的不知所措。空姐急急从前向后帮助旅客检查系安全带安抚情绪。崔月犁看看身边的朴老,只见朴老神态自若,沉着安详,并将手中的书朝崔月犁晃了晃,一边笑一边说:“崔公,不要紧的,这个宝贝会保佑我们的,一定会平安无事的。”原来朴老手里拿的是日本朋友送的一本唐朝经卷。朴老的情绪深深影响了崔月犁和周围的人,大家渐渐安定下来。飞机最终有惊无险降落在东京机场。等踏到坚实大地的一刹那,崔月犁兴奋地对朴老说:“如你吉言,我们平安无事啦。”朴老也笑说对崔月犁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喜可贺。回国以后呀,一定要让邦织做几个菜,喝上二两茅台,好好庆祝一下。”
转眼之间14年过去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刚刚经历过十年浩劫,终于冬去春来。1978年3月的一个下午,夕阳西斜,初春北京,乍暖还寒。刚刚步出人民大会堂准备回家的朴老,与已是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的崔月犁不期而遇。他们共同出席全国政协五届一次全会,崔月犁一把紧紧抓住朴老的手说:“朴老啊,我们有十多年没见过面,但那次飞机历险的事记忆犹新。我记得一位同志的脸都吓白了,当时我心里想啊他大半是怕见不到他太太了;另一位同志口里念念有词地说这下国内算是开上追悼会了;只有你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前些年我屡屡受到冲击,甚至坐班房,处于人生最低谷时,我总会想起这件事,想起你说的话你的处事态度,所有的困境都挺过来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黑暗之后会有黎明。为此我还在狱中写了一首诗以为以后出来送给你,不过这首诗已记不得了。”
两人临别的时候,崔月犁又忽做困惑状说:“朴老啊,我还有一件事没有答案。”朴老笑问:“崔公什么事你说呀!”崔月犁笑着说:“你当时对我说回来后要喝二两茅台庆贺一下,不知这个诺言兑现了吗?”朴老慈眉一展说:“崔公呀,我忘记带耳塞,有些耳聋,没听清你说的啥。”崔月犁说:“朴老啊,修行的人不能打诳语。这个诺言你早晚还是要兑现的。”两位老友哈哈一笑,笑声融入了西长安街的暮色中。
03

题诗汾酒
 赵朴初一生不饮酒,而作为诗人和大书法家的他,以其生花妙笔,写酒赞酒,为中国酒文化宝库增添了亮色。例如朴老写有一首《题蓬莱阁醉八仙酒》:“美酒能令醉八仙,八仙欢唱舞蹁跹。愿教普酌蓬莱液,长庆和平亿万年。”赞美的是山东蓬莱酒业有限公司特生产的一种酒,叫“八仙过海酒”,公司将这首诗印在蓬莱酒瓶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图片图 |赵朴初为蓬莱酒业题诗

1978年10月11日,朴老陪同“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第一次友好访华团”赴山西参访,在朝谒玄中寺后,到杏花村汾酒厂参观。在日本佛教领袖、访华团稻岗团长题字留念后,朴老为杏花村酒厂题诗一首:“和风华雨正纷纷,举盏欲招千古魂。般若汤兮长寿水,不妨畅饮杏花村。”在题跋中,朴老注明:“稻岗团长云,日人称酒为不老长寿水,而佛家则呼酒为般若汤,宜与良朋开怀畅饮。”

图片图 |1978年10月11日为汾酒题诗,该书法品现珍藏于汾酒博物馆

这首诗的韵律也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就是晚唐大诗人杜牧的《清明》。其时杜牧正是在朴老故乡所在的舒州(今安庆市)相邻的池州(今池州市)任太守,触景生情写下“清明时节雨纷纷”那首妇孺皆知名篇,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
 2019年,我们在朴老遗物中发现一张巴掌大纸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文字。上半部为两首诗,其一是:“再度陪游岂偶然,云仍两国此灯传。祖堂连习搬砖意,要现人间四色莲。”其二是:“秋风华雨正纷纷,举盏欲招千古魂。般若汤兮长寿水,不妨畅饮杏花村。
显然,上一首诗是送给稻冈团长的。时年4月19日,朴老曾访问日本净土宗总本山知恩院,与净土宗门主岸新宏、宗务总长稻冈觉顺、冢本善隆交谈并递交邀请信,才有了这次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第一次友好访华。而玄中寺是被日本净土宗视作祖庭,必然是这次访华的重要目的地。所以开篇有“再度陪游”一说。全诗既概述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又对未来的两国和平交往充满期许。
第二首诗无疑就是为杏花村酒的题诗。从文字上看与已公开的作品基本一致,只有第一句稍有不同,即“秋风”与“和风”一字之差。草稿中用“秋风”一词只能表明当时的季节,没有太大新意,在汾酒厂参观题诗时,赵朴初忽然忆起两个月前的那首词。原来该年8月12日,中日两国在北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是继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中的有一件大事。朴老闻讯欣喜万分,以《醉太平》曲为之志喜,其文为:“拈香瓣,道'善哉’鉴真;提壶酒,呼'白也’晁卿;海来潮,两岸动欢声。和风吹喜讯,金石深缘订,万年棠棣交相映。太平洋,缤纷华雨涌晴云,不辜负,曩昔辛勤播种人。” 
这首词中曾有“华风”与“和雨”之喻,何不加以借用。想到此朴老即将“秋”改为“和”,这一改在意境上完全不同,诗中的“和风”指日本大和民族,而华雨即“华语”指中华民族。和风、华语,般若汤、长寿水,净土宗祖庭、中国白酒祖庭,在这个时刻联结在一起了。全诗貌似为汾酒站台,实际上是为中日和平友谊而歌。只是不知何故,这两首诗并没有收录于《赵朴初韵文集》一书。
纸片下半部左侧内容为:酒名,数量,单价,合数;分三行写着,竹叶青11瓶,2.5,27.5;汾酒1,2.4,2.4;老陈醋,5,4.2,21;右侧一行字为带佛牙塔册100本。字为蓝色钢笔字,是熟悉的朴老笔迹。从纸片的内容看无疑是在这次外事接待中的草稿。这些关于酒和醋的数字应该是朴老计划购买的东西。出一趟远差买点当地土特产是情理当中的事。朴老是一个心思非常缜密的人,喜欢把要办的事事前写在纸条上备忘。买回去的酒和醋,应该是要送人吧。
04

智汤玄酒
1977年9月,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白土吾夫来华访问,赠送赵朴初万年笔一支 ,笔管上刻有玄奘所译的“般若心经”全文。赵朴初十分喜爱这件礼物,遂回赠诗一首:“万里殷勤见素心,奘师译笔重难任。西徂东渡雄无敌,继往开来庆有人。行脚万回期目睹,罗胸三藏慕功深。智汤玄酒交流处,欲与诸公仔细论。”诗下有注:“梵语'般若’,华文'智慧’。我国古籍称水为玄酒。白土善饮酒,余每以白水奉陪,故云。”此处赵朴初明白无误告诉世人,宜与良朋饮者,玄酒也可,关键是真诚与热情,白开水又何妨呢?
在对外交往中,赵朴初充分发挥般若汤的智慧作用。1990年5月,赵朴初出访日本时就带去了中国的系列名酒作为礼品馈赠日本友人。5月22日送山田慧谛茅台一瓶;水谷幸二茅台一瓶;大田秀二茅台一瓶;伊藤唯真、藤堂俊二杜康一瓶;比叡山武田奝彦杜康一瓶;次日在东京送庭野日敬及夫人茅台酒一瓶;长沼基之茅台一瓶;庭野日旷及夫人人参酒一瓶,伊藤益弘五粮液一瓶;菅原钧及夫人山西汾酒一瓶;5月30日送大西真典五粮液一盒;松本人参酒一盒;此外,赵朴初还带去了中国的景泰蓝、丝绸、茶叶、字画、珍珠粉等物品,这些承载数千年华夏文明的礼品,成为东方大国好客尚礼的最好见证。“般若汤”传递了赵朴初对日本友人的深情厚谊,“长寿水”寄予中日两国人民对世代和平友好交往的美好愿景。

图片

原文刊于《世纪》2023年第3期
责任编辑 |  杨之立  
新媒体编辑 | 杨之立
编辑助理 | 尹佳佳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