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制内,再渴望提拔,也不能和这些人争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6-21 发布于河南

一个单位的人事任免权在于主要领导。

可以说,主要领导的意见看法,基本上就是最后的人事决策,虽然各位分管也有一定的建议权,但是也仅仅限于“建议”。

那么,想要提拔进步,也就找了关键点——主要领导。

~~~~~~~

想进步,就得表现自己,不仅要表现,还得把这个表现展示在单位领导层眼前,当然,在一把手面前最好。

守着一把手,漂漂亮亮的办完了一件要紧事,留个好印象,混个脸熟,指不定啥时候有人事安排就想到咱呢。

这还真是很有可能。

可是啊,这种表现的机会,太少了,只能在平平常常的工作中,慢慢等待机会。

想表现,是好事。

但是这个表现,一定要谨慎,不做充分考虑,一味地往前冲,往往会适得其反。

~~~~~~~

单位有个年轻人,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的工作都不错,很让科室长省心。

科室长呢,也是有意要带着这个年轻人去领导那里露露脸,便在一次去一把手那儿汇报工作的时候,叫上了他。

进去之后,科室长在那儿汇报工作,一五一十汇报完之后,一把手顺便问了几个问题,这时候,精彩的事情来了。

小伙子直接抢过了科室长的话头,一通汇报,把科室长的话全给说了。

不仅如此,还借着这个机会,把科室长还没有思考完善、还不成熟的想法也给说了。

~~~~~~~

这一说不要紧,一把手可来兴趣了。

再深入一问,这年轻人却因为工作经验尚浅、了解不够深入,没有答出来。

毕竟,不是经过自己脑子思考出来的东西,抄别人的思路,理解肯定不够。

这个时候,科长不紧不慢把下一步的思考,向一把手做完了汇报。

~~~~~~~

咱们想一想,这次汇报之后,这个年轻人会是什么样的境遇呢?

在现场,科室长让这个年轻人先出去,自己在办公室又和一把手汇报了许久,咱就想,他们会说什么。

在回去之后,科长也没有发火,只是工作上不再安排这个年轻人,有啥事也慢慢不再带着他。

在不久之后,这个年轻人开始在单位上被孤立,原本熟络的同事,也慢慢开始有一些疏远。

在科室,没啥安排,在单位,没啥存在,近乎透明人一样了。

~~~~~~~

面对难得的机遇,想表现是人性,但却不能太任性。

一个单位里面的架构,一把手——分管——科室长——科员,作为基层办事人员,直接接触到一把手的机会少之又少。

在好不容易有机会接触到一把手的时候,心中压抑不住的想要表现,人之常情,但却必须要有足够的冷静。

因为在这中间,还有层层的人,不能把他们当成空气,不存在。

不管不顾,谁也不考虑,直接往上冲,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

看到功劳就想绑在自己身上,如果工作犯错闯祸了呢?

从单位架构来说,在一把手的眼中,当一项工作出现严重错误的时候,他要找的负责人,肯定是分管领导,而绝对不会是具体经办人。

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享有权力的同时,就要承担义务,享受工作成绩的同时,就要承担出现问题时的后果。

出了事,不想挨板子,有好事,就往上凑。

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

想靠着一次表现,就在一把手面前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确实有可能,只是概率太小。

而更加要注意的是:

一切表现,万万不能以“踩在直属领导的身上”为代价。

表现一时爽,注意过直属领导的脸色没。

~~~~~~~

任何时候,不要和自己的直属领导争。

胳膊扭不过大腿,人家出入分管领导、一把手的办公室像是回娘家一样,说啥内容,说到什么程度,这些咱根本没法比。

与其冒着必败的风险去赌一把,何不实心实意的跟着直属干,建立一种默契的配合呢?

~~~~~~~

这种在领导面前的“表现”,得是双方一种默契配合。

你愿意上,我也愿意帮助你上,咱们共同使劲往上推,而不能是“瞒着锅台上炕”,直接越过直属领导。

这种操作,分明是置直属领导于不顾。

生拉硬抢,把成绩揽在自己怀里,搁谁谁不生气,这往后的日子被出难题、穿小鞋,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直属领导给领导决策层反馈的对个人的评价,也很难落个好。

与直属领导争功,百害而无一利。

再渴望提拔,也不能和直属领导去争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