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城王氏与明末党争2—身陷“党祸”的王象春

 转折点001 2023-06-21 发布于山东

作为当时闻名遐迩的科举望族,新城王氏为官者众多,位高权重。“党争”一开始,新城王氏还以家法相约束,力图保持中立,但随着斗争日趋白炽化,族人不免受到影响。身处党争中的新城王氏出仕族人,节义所关,坚守正义,不计安危,不同流合污,因此受到了奸邪之徒的打击报复。其中,王象春是最典型的人物。

王象春才气奔轶,诗名卓著,但政治生涯始终为党争所困扰。

王象春(1578-1632),初名象巽,小字梦安,字季木,号文水,万历三十八年(1610)会试第二名,终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中,后因身陷党祸,刚直任气而被免官归田。王象春步入仕途之初,正是王氏家族鼎盛时期,堂兄王象乾正由蓟辽总督入京任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族中还有诸多兄弟并列朝中,而他又以后起之秀卓立其间,按理说,这本应是王象春大展鸿图的最佳时机。但是,机缘巧合中,他却赶上了宦海风波、党争之祸。

王象春仕途的坎坷,从一考中进士起,便一直伴随着他。

万历三十八年(1610),王象春参加会试时,本已定为第一,但却因分校官汤宾尹做弊,从落卷中选出其同乡韩敬的试卷,并将其定为第一名,王象春屈居第二。殿试时,所出策问题目为“如何尊君重令”“如何君臣致治”“如何使君令必行”,年轻气盛的王象春慷慨陈词,直陈弊政,主考官担心引起麻烦,便把他的策问卷从一甲推到二甲,又从二甲推到三甲。结果,本科进士一共录取302人,他列第300名。在京观政期间,汤宾尹科场作弊案发,时称科场之议,王象春又被卷入其中,遭到诸党忌恨。

万历四十年(1612)顺天府乡试,王象春等人按例任分校官。与他一同任分校官的同榜进士邹之麟重蹈汤宾尹覆辙,违规录取考生,后来事情败露,引起公愤,再次引发科场案,王象春再次卷入其中,并被诬陷贿卖举人。经过二年的调查后,虽然证明王象春是被诬告,但他仍然受到了降级处分。

万历四十六年底,王象春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之后一直在南京任职。期间,他与海内东林党人声气相和,评论贤人佞臣、是非黑白,毫不避忌。从天启初年开始,魏忠贤和天启皇帝乳母客氏勾结,渐渐把持朝政,勾结一帮奸佞之臣驱逐朝臣,打击东林党人,引起了正义之士的强烈不满,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日趋激烈,王象春的态度也更加坚决。天启三年逢京察,王象春与当时在吏部考功司员外郞任上的阉党分子王永光冲突,遭其嫉恨,并为日后王象春的遭际埋下了祸根。

天启四年(1624),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24宗罪,揭露阉党劣迹。当杨涟的奏疏传到南京时,王象春击节叫好,赞赏不绝,认为是天下第一文章,细加圈点评语并刊印传布。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杀害了杨涟及支持他的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等人,并加大了对东林党人的迫害。阉党诸邪知魏忠贤必有动作,纷纷编列东林黑名单呈献,“东林点将录”“东林同志录”“东林朋党录”里都列有王象春的名字。如“东林点将录”仿《水游传》一百单八将排名之例,将杨涟列为天勇星大刀手,称王象春为“分守南京汛地头领、天损星浪里白跳”。在阉党把持下,凡榜上有名者,生者被削籍,死者被追夺,被削夺者必遭禁锢,永不起用。列入名录者有300多人,王象春名列第58位,被削夺官职,回到家乡编丁服役。

回乡后的王象春闭门不出,独坐斗室,抱着必死之心,等候厄运降临。然而,事情却发生了转机。天启七年(1627),明熹宗突然病死。崇祯皇帝继位后,立即将魏忠贤发配到凤阳守陵,随后下令逮捕,魏忠贤闻讯后自杀。之后,阉党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大多数人被铲除,但仍有漏网之鱼,时任吏部尚书的王永光便是其中之一。尽管崇祯帝明诏起复被削夺诸臣,但在起复官员中,山东籍25人中起复了24人,惟独漏下了王象春。如此,王象春虽然度过了危机,但依然郁郁不得志。

尽管屡遭挫折与迫害,王象春仍无时不以忧国为念,撰写了1200余字的《辨明孤贞疏》,叙述了自己的仕宦经历及明末党争的大概过程,亦表达了其“无媚骨,胸有忠肝”“生为顺民,死为忠鬼”的态度。

崇祯四年(1631),新城遭“辛未之难”,王氏家族及新城官民罹难者达400余人,虽然王象春携王氏部分族人避难于邹平长白山,躲过一劫,但次兄王象复与侄子王与夔的死难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加之体弱多病,崇祯五年(1632),郁郁不得志的王象春病卒于新城故里,年55岁。

与仕途的失意相比,王象春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已故山东大学王小舒教授称其为“新城王氏家族中最具独创性的诗人”。诗坛领袖钱谦益曾评价王象春云:“季木于诗文,傲睨辈流,无所推逊。”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朱彝尊曾评论称:“万历中年,诗派杂出,季木自辟门庭,不循时习。……同时名家者,冯用韫(琦)、于念东(疑为可远,名慎行)、王季木(象春),皆拔萃者也。”王象春的著述著名的有《齐音》。

《齐音》又名《济南百咏》,共107首七言绝句,分咏济南的山水泉湖、名胜古迹、节令风俗、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社会现象等。每首诗后均附有注解,以发抒诗中不尽之意。此书内容丰富,意义深刻,贯穿着整个的济南地方史,成为济南的一部史志诗,在当时就有人说“况历旧无专志,今百咏所载,千秋之作备矣”,确非虚谈。

除《齐音》外,王象春还有诗集《问山亭集》和《续集》,他的七古和七律在写景、抒情、咏时事等方面,更能发挥不拘常格的天才,时人即称许其“人奇、情奇、诗亦奇”。

(本文编辑:逯梦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