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奇妙的中药,抗菌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平喘镇咳祛痰

 神希园 2023-06-21 发布于湖北

这是「神希园的第 192 期原创

作者 l 神希园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在民间,素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而艾叶的最早用途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灸,因此又有“医家用灸百病”之说;艾叶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且在医圣张仲景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两个用艾的名方,也就是胶艾汤和柏叶汤,这两个方剂至今仍是中医临床常用之方[1]。这也说明,艾叶自古以来就已经融入到人们的健康之中了。
对于艾叶及艾草来说,其实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比如“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诗句,除此之外,早在《五十二病方》里,也有记录艾熏、艾灸的疗法;但是,艾叶作为药物正式记载始见于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该书对艾叶的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2]。不难发现,艾叶及艾草,在十分古老的时代,无论是采摘艾草思念恋人,还是艾草熏灸治疗疾病,这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于艾草的药效来说,在《名医别录》里还是比较详细的,首先明确了艾草主要有灸和煎两种用法,其次是明确了艾草的主要功效和临床运用,对于艾灸的作用,《名医别录》说的十分简洁,“灸百病”,然后对于“可作煎”的适用范围,也做了详细记载,认为艾草具有“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等功能,临床可用于“下痢,吐血,下部䘌疮,妇人漏血”等疾病。
对于艾叶的主要功效,自《名医别录》始,到《本草纲目》,艾叶的功效没有太大的拓展。但是在《本草汇言》里却对艾叶的功效主治,有了更为详细的记载。对于艾叶的主要功效,《本草汇言》归纳的有八个大字,那就是“暖血温经,行气开郁”,至于临床运用,主要有“妇人血气久冷,肚腹作痛”,子宫虚寒,胎孕不育”,或“寒气内袭,胎动不安”,或“湿热内留,白带淋沥,腰脊酸疼”,或“男子风郁大肠,下利脓血”,以及“肠风便血诸证”。
不仅如此,《本草汇言》进一步指出,艾叶如果作为艾灸使用的话,可使“热气内行,通筋入骨,走脉流经”,因此可以“灸百病,开官窍,醒一切沉痼、伏匿内闭诸疾”,由此可见,艾叶作为艾灸用途的时候,功效更胜一筹,“气血痰饮,积聚为病,哮喘逆气,骨蒸痞结,瘫痪痈疽,瘰疬痰核”等疾病,“灸之立起沉疴”。
对于艾叶的现代功效主治,主要集中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但是作为艾灸,就能起到“温通经脉、舒经活络、祛寒除湿、行气活血、益气助阳、回阳固脱、消瘀逐痹”以及防病养生等多重功效[2]。不得不说,艾叶的重要临床作用,还不是用于“服食丸散汤饮”,更为重要的是艾灸。所以,《本草纲目》说,“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对于艾叶的采集,《本草纲目》引证《名医别录》中说,“三月三日采”,引证苏颂之说,“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干,陈久方可用”。而李时珍的说法是,“皆以五月五日连茎刈取,暴干收叶”,并进一步详细指出,“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其茎干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疼”;不仅如此,还引出了一段风俗习惯,“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这就是民间端午采艾草插在门上的习俗。当然,现代对于艾叶的采收,一般是在夏季花未开的时候采收,不局限于五月五日这一天。
对于艾叶的运用,不仅可以单用,也可以组方应用,但介于单用和组方之间,还有药对的运用。艾叶也有比较常见的药对搭配,比如艾叶五灵脂药对、艾叶香附药对,艾叶阿胶药对与艾叶与当归药对。艾叶五灵脂药对,主要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艾叶香附药对,主要起到散寒除湿、行气解郁的作用;艾叶阿胶药对,主要起到散寒行气、滋阴养血的作用;艾叶当归药对,主要起到温宫活血、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
艾叶的作用虽然古往今来,主要与“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有关,但是随着现代药理的不断研究,发现艾叶的药理作用是十分强大的,非一般中药可比。药理研究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抗凝血、增强免疫能力、护肝利胆、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1];以及温经止血,辟疫驱邪,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镇静,解热,利胆,抗氧化,对平滑肌的作用[3]。不仅如此,药理研究表明,艾叶具有止血与抗凝,对子宫的作用,抗菌和抗病毒,平喘和镇咳,镇痛和抗炎,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激活补体,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抗过敏,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镇静催眠,保肝利胆,增强抗补体活性等药理作用[4]
对于艾叶的现代临床运用,可谓是十分广泛,不仅仅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宫外孕、胎动不安等病外;还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感冒、鼻炎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泄泻、胃痛、消化道出血等;风湿痹痛类疾病,如腹痛 、三叉神经痛、关节炎等;皮外科疾病,如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新生儿硬肿等多种疾病[1]。基本上讲,艾叶除了可以用于治疗痛经、子宫出血,胎动不安,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妇科疾病之外,对于吐衄,皮肤瘙痒,心腹冷痛,泄泻转筋,哮喘,咳嗽有痰[4]风痰阻肺型咳嗽,髋关节粘连等疾病[5],也有一定作用。
中医历来强调中药的量效关系,对于艾叶也一样。有学者对艾叶的临床常用剂量做过研究,总结归纳为,汤剂的用量范围为5~41.4g,常用剂量为6~30g,如果入丸剂,常用剂量为1.6~10g,如果外用,常用剂量为30~300g;若用于治疗痛经、不孕症、阳虚出血崩漏、月水不行、癥瘕积聚、月经后期、胞阻,妊娠腹痛、月经不调、闭经、月经下血、赤痢等疾病,可与阿胶、香附、白芍、当归等中药配伍,汤剂常用量为5~41.4g,入丸剂常用量为1.6~10g;用于治疗炎性肠病,可与伏龙肝、小茴香、砂仁配伍,常用量为6~10g;用于多汗证,可与桂枝、龙骨、牡蛎配伍,常用量为10g;治疗牛皮癣、肩痹等疾病,可与陈皮、醋配伍,外用量为30~300g;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与桂枝、透骨草、栀子配伍,常用量为10~30g;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可与白术、西洋参配伍,常用量为6~12g[6]
对于艾叶来说,它在临床运用中,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它的主要功效集中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与“逐冷除湿”,而且现代药理对它的发掘,可谓是锦上添花。尤其是药理研究发现,艾叶平喘镇咳祛痰,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等,都是“棒棒哒”的药用功效。然而,艾叶的内服外用的临床应用,其实远远没有艾灸的作用强大。但是作为非艾灸用途,艾叶的临床作用,也已经十分强大了,而且仍有更多可发掘的空间。不过,艾叶虽然药理作用强大,但也有它的不适应证,比如阴虚血热、血热为病、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宿有失血以及经期的女性,要慎用,另外,孕妇也要慎用艾叶
参考文献
[1]梅全喜,徐景远.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J].家庭中医药,2003,(9):54.
[2]张元,康利平,郭兰萍,等.艾叶的本草考证和应用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3):245-255.
[3]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袁林祥,吴航宇,邱彩玲.艾叶的药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浅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171-173.
[5]顾蘅,余晓玲,张毅.艾叶的现代研究及临床新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2):58-60.

[6]马旭,卫若楠,于同月,等.艾叶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关系[J].吉林中医药,2021,41(11):1502-1505.

公众号升级,更改了分发机制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神希园设为星标
保持沟通,一起前行


END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告周知——

正脉正宗正统正版,种下仙桃仙杏
祖传师承学院私淑,培养名医名士
学中医,有前途
走进中医殿堂,必读名著经典

筑基进阶,不要错过!

 不知道如何学习?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

本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
留言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视频内策,敬请期待

相关声明

1.科普观点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前往医院就医。 

2.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切勿按图索骥、盲目试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