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散文:看坝坝电影的难忘经历

 梦回乡关 2023-06-21 发布于浙江

文/东阳

全文共2836字

说起看电影,大家觉得现在很方便。在电影院看,冬暖夏凉,很舒服;在家里电视上看,有专门的电影频道;在手机上看,随时随地都可以,哪怕在厕所里、车子上,想看什么就搜什么。其内容也很丰富,战争片、武打片、生活片、纪录片、科幻片、动画片、儿童片、外国片等等,应有尽有。

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看电影却是一种奢望,一年时间都难得看上几场,且只有在露天坝坝里看,内容也很单一。

那时区和公社都没有电影院,放电影都是在露天坝坝里。区驻地除每个传统节日的晚上要放电影外,在每七天逢场(赶集)日晚上也要放一次。公社驻地大概一两个月放一次,大队一般几个月才轮到一次。

由于区驻地离我们队十多里地,公社驻地离我们队五六里来地,大队驻地离我们队只有一两里地,所以,一般情况下,小娃儿都在本大队看电影,大哥哥大姐姐们可到公社去看电影,也有个别的男青年跑到区上去看电影(为安全起见,家长们都不准女孩晚上跑远了)。

大队放电影,在电影队来之前,公社要提前通知大队,大队又提前通知各生产队(那时没有电话和广播,全是各级干部跑路通知),并派三四个主要劳力去搬运放电影的器材设备。

由于老百姓平时很少有文化娱乐活动,所以把在本大队放电影看成是一件大喜事,既激动又高兴,相互奔走相告,害怕对方不知道。生产队在放映当天下午要提前收工,让老百姓做好准备。天还没有黑,大家就扛着板凳去抢占有利位置,有的连晚饭都顾不上吃。

那时农村没有供电,放电影时是由电影队自带发电机。由于发电机响声较大,放映员怕影响老百姓看电影,就把喇叭的声音开得更大,所以,一般在几公里以外都能听见电影喇叭的声音。

每次放映前,放映员都要通过高音喇叭宣传安全注意事项:“同志们,往下看,地上有根黑皮线,黑皮线,内过电,撞断线呀,要触电”;“看电影,要留人,防火防盗大事情”;“老婆婆,小朋友,过河过水慢慢走”;“莫爬树,莫翻墙,树断墙倒有伤亡”等安全警示语。

每次放电影,都要先放一至二部新闻纪录片,看了新闻纪录片,就能见到全国人民最敬仰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此时心情特别激动。随后才放正片(故事片)。正片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卫国战争片为主,后又以《沙家浜》《红灯记》《龙江颂》等“八个样板戏”居多。

我们小娃儿最喜欢看的是战争片和英雄片,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董存瑞》《黄继光》《小兵张嘎》等等。那些英雄们的英勇事迹激励我们勇敢、爱国、担当、不怕苦、不怕死,其精神影响了我们一生。

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碉堡、黄继光用胸口堵机枪、王成手握火箭炮高喊“向我开炮!”并跳下悬崖、张嘎机智勇敢与敌人周旋等英雄壮举,现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那时到农村放电影,是排列有轮放时间表的,每个地方每一次只有一晚上。所以在看电影时我们最怕遇到:

一是电影放到中途时,放映机或发电机突然出现故障,有时修理一两个小时都修不好,大家只能扫兴而归,只有等到第二天晚上再跑到邻近的大队去看。

二是放到中途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电影队还好,随时都准备有雨伞或雨棚,所以每次都要坚持放完,而我们怕电影看不完整,只有坚持在雨中观看,哪怕雨水顺着头发和眼睫毛直流、银屏已模糊、全身已湿透,也要坚持看完为止。

同时,看露天坝坝电影也最怕两个时段。

一是三伏天,由于小娃儿在外沿位置是根本看不到电影的,所以每次看电影都要提前跑去占中间位置,或挤进中间位置看,这样电影是看到了,但中间密不透风,加之天热地热和人们的体热齐发,好像是钻进了闷罐里似的,哪怕打着光胴胴,也闷热难耐,一场电影下来几乎体液已流干,个别体质较差的小娃儿还会出现脱水休克的情况。

二是数九天,那时大家都穿得很单薄,若是在外沿位置看是很冷的,若是挤在了中间的位置看,那就很安逸、很暖和,但,一旦电影结束,人员散开了,尤其走在回家的路上,那就会冷得全身发抖,牙齿上下碰得磕磕的响。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和本生产队里的五个小娃儿,衣兜里装着爆米花、红苕干或炒豌豆等(相当于一天的干粮),怀揣着父母发的几分或一角的压岁钱,跑到区场镇的街上去耍。

这一天是最放松、最自由、最快乐的,没有目标,随便在街上东逛逛西瞧瞧,看到好看的东西就摸一摸,发现哪里在“耍把戏”就使劲往哪里钻,如果饿了就用几分或一角的压岁钱买一碗小面吃(小面八分一碗,不够就互借)。把寒冷都忘得一干二净。

游到下午,听说晚上在广场要放《地道战》和《小兵张嘎》两部电影。我们觉得过去都没有看过,是新影片,就说看了电影才回家。便早早跑到广场去占位置。

哪知等我们到广场时,已是挤了密密麻麻一大片的人在等候了,想挤到中间已不可能了,只好在周边找合适的位置。但我们几个小娃儿个子矮小,连银屏都看不到,怎么办?就由一人守在位置上,其余人员就跑到广场外边去搬石块来垫上(每次放完电影后,工作人员都会将石块抛到广场周边),由于前面的人已经将较大的石块搬走了,我们搬到的几乎都是小石块,将几块小石头砌起来,站到上面就能看到银屏了。

但砌起的石块是摇摇晃晃的,且每个砌起的石块堆只能站一只脚,站在上面很不稳定,总是胆战心惊的。尽管我们六个人是相互搀扶站着,但只要有一人身体稍微一歪,或站麻了要换只脚,或被后面的人员稍微一挤,六堆石块都会全部垮掉,六个人也都会全部摔下来。遇到这种情况只有重新砌起来,再站上去,才能继续观看。

还好我们相互搀扶得比较紧,那天晚上只垮了三次。更幸运的是,每次石头垮下去,没有砸中其他人的脚,不然会带来更大的麻烦的。

“屋漏偏遭连夜雨,破船更遇当头风”,在第二部电影快结束时,天又刮起了北风、下起了小雨,当时挤在人群中间还不觉得冷,但到电影结束走出人群后就觉得很冷了,冷得脚杆走路都不听使唤了。加之天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又没有灯火引路,要走十多里的田坎路和山路才能回家,实在太难了。天冷、夜黑、路滑、途远,让我们显得格外的心慌和害怕。

幸好正在我们无计可施,一筹莫展之际,几个熟悉的声音从我们耳边经过,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有幸碰上了本生产队的李斌哥和郭诚叔他们五个大人,随后在他们的安抚下,便紧跟着他们往回家的路走去。

天黑路滑,很不好走。还好刚出场镇口不远处,在路边发现了几堆谷草垛,几个大人就去各自扯了一抱,一小把一小把的点燃当火把。有了火把,大家就小跑似的赶路了。

但,由于沿途要经过几里路远且路面窄的田坎,若稍不小心,是会滑溜进冬水田里的。同时又要经过一片坟墓地,曾听大人说过那里是有鬼的,就是白天跟大人去赶场,走到这里也是害怕的。更何况是晚上,小娃儿本身胆子就小,又是走在后面,所以,心里就显得更害怕了。

那天晚上,一路上不知是被滑的还是被吓的,摔了很多次跤,手上脸上全是稀泥,等半夜回到家时,全身已被泥水和汗水(吓出来的)湿透了,整个都不像人样了。

事后,一想起那天晚上的经过就觉得很害怕。

2022年8月  忆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