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纪实:七八十年代,两位说书艺人的悲惨故事,读完令人唏嘘

 梦回乡关 2023-06-21 发布于浙江

文/景梅寒

全文共4050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娱乐活动少得可怜,除了看电影,听走街串巷的艺人说书,也是我们那个年代晚上的主要娱乐活动。

我小时候记得,有两个艺人在我们村说过书。第一个说书人一只眼睛瞎了,那个眼视力也不是多好。大人们称他老夏(音),到底是他姓夏还是因为他一只眼睛瞎了,是“老瞎”,就不得而知了。

老夏那时就满头白发,看着年龄不小了。据说,他家离我们村不近,在我们村一住就是一两个月,至于村里怎么给他报酬,我们小孩子也不知道,大概就是给他提供一天三餐的粮食,反正是他住在大队部院里的一间偏房里,自己做饭吃。

老夏一般春天比较暖和了来我们村,到快过麦的时候走。因为天气太冷,是不会有人在外听书的。他晚上说书的场地,是在大队部院子外边的空地上,一张桌子,一个凳子,桌子上摆着一个小鼓,连个灯都没有。

他并不是敲着鼓说书,他这个鼓是起召唤人的作用的。正式说书前,他会猛敲一阵鼓,告诉人们马上要说书了。所以小时候吃着晚饭听到鼓响,就赶快吃饭,生怕耽误了听书。

等围着不少人了,老夏会停止敲鼓,说着每一晚上都要说的开场白“鸡也不叫了,狗也不咬了,人也不少了,时候也不早了,老少爷们儿都坐好,咱开始了”,然后再敲几下鼓,“书接上回,昨晚说到……”说下去。

老夏就会说一部书,《响马传》(隋唐英雄传)。我年龄小,听他的书少,还有点新鲜感,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有时会起哄,老夏,你换一个说不行吗?都听了多少年了,我都会说了。往往这时候,老夏就会讪讪地说,这个老哥,我就会这一个啊。

我爹是大队会计,也有人找我爹反映,说老夏就会说一部书,人家那个老刘《包公案》《施公案》什么的都会说,干嘛非得叫他来咱村里说。

我爹说,老刘来我也不反对,不过老夏在这里,咱总不能撵人家吧。一个残废,无儿无女的,怪不容易的,也就是混个肚子不饿,大家伙儿多担待点吧!

后来听我父亲说,老夏之所以就会说一部书,是因为他没文化,不识字。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眼睛瞎了,解放前跟着师傅死记硬背就学会了一部书。

我爹还说,身体健全的人哪有学说书的,就是因为不能干农活,才去做艺人,饥一顿饱一顿地讨生活。老夏给我爹讲过,因为找不到收留他的村子说书,饿肚子一两天很正常。

没有人撵老夏,但老夏也不能来了,他死了。在去另一个村说书的路上,视力不好,年龄大了腿脚又不灵便,摔倒在路旁的水沟里。等到人们发现,老夏早就身体冰凉了。他无儿无女,族里又没近人,他村里草草地把他安葬了,据说连个棺材都没有。

老夏说了一辈子的响马英雄,“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秦琼),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意恩仇,恣意人生,可这样的日子恐怕他梦里也不敢想吧!最后只落得个抛尸荒野,一抔黄土,几根衰草陪伴。

老刘原来也在我们村说过书,只不过我父亲可怜老夏,相对少一些。现在老夏死了,就只剩老刘来我们村说书了。

老刘腿上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一脸的沧桑,看着像六十多岁的人,其实也就四五十岁,艺人过得都不容易。

老刘说书的程序和老夏一样,不过他好在正式说书前说段小故事,并且刻意加上点“颜色”以来吸引人,所以老刘说书还是比较受人欢迎的。

后来我年龄大了,知道他说的那些小故事大多是聊斋和三言两拍上的小段子。老刘很敬业,经常戴着老花镜看书,但他看的书从不借给别人看。不过老刘有时候也忽悠人,一般在当晚说书结束的时候,说书的抖个包袱,留点悬念,好吸引人明晚继续来听,不过实在没悬念的时候,老刘也忽悠人。

比如他说“黄天霸等四个英雄正在望海楼喝酒,就听楼梯'噔噔’响上来一个人,四位英雄抬头一看,啊,怎么是他(带有夸张的表情和语气)?要知来的人是谁,明天接着讲”。

大家就想这个来的人到底是谁啊,明晚赶快去听。结果第二晚老刘说“上回书说到黄天霸四位英雄正在喝酒,楼梯上来一人,大家抬头一看,店小二端着菜上来了”。大伙这才明白被老刘忽悠了,发出“嘘”的声音,而老刘面不改色地继续往下讲。

老刘还带了个徒弟,是他的侄子。十八九岁了,长得不像他叔,个子瘦高白白净净的,这孩子吊儿郎当的,叫他说个小故事都讲不好。

不过这个小刘有一个长处,有点音乐细胞,学唱戏学得很像,男女声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像当时流行的吕剧“马大宝喝醉了酒”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他都会唱,《朝阳沟》中的“亲家母你坐下”唱段他一人能分饰数个角色演唱。

老刘说书一开始或说到一段累了,好叫他唱一段。小刘长得眉清目秀,文艺范十足,大家都很欢迎,尤其受大闺女小媳妇青睐。小刘只要现场妇女多,就唱得特别起劲,有时还给人家抛媚眼(好在晚上,没几个人注意到)。

殊不知,这一些都给他埋下了祸根,葬送了他本不美好的人生。小刘会唱戏,这也是为什么老刘比别的说书人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有一次,老刘在我们村说书的时候,公社里下来一个曲艺小队来我们村演出。村里很重视,晚上管了他们饭,在大队部前边的高台两边挂上汽灯,作为演出的舞台。老刘也暂停一晚说书,跟着我们在人群里看,正好我跟着我爹坐在他的旁边。

当时台上有个相声节目,逗哏的说,有一次我去某村演出,人家给我做了四个菜。捧哏的说,好啊,四个菜啊(那时生活贫穷,家里来了贵客才上四个菜),都是什么啊?

逗哏的说第一盘白菜炖豆腐,捧哏的说第二盘呢?逗哏的说豆腐炖白菜,捧哏的说,啊,还是白菜啊,那下面应该是好菜啦。逗哏的说,是好菜,两盘白菜,捧哏的说白菜开会啊!

下面哄堂大笑。我爹的脸色不大好看,我爹是大队会计,负责外来人员的伙食。老刘对我爹说,景会计,这是嫌你们管的饭孬呢,哎,有个白菜、馍馍吃,还嫌孬,烧得不轻,天天吃白面馍馍,哪不成官家(一般说书的对皇帝的称呼)了,我们整天咸菜疙瘩就着窝窝头就吃得很香了。

我爹说是啊,春天里哪有什么菜,有个冬天储存的白菜吃就不错了。咱又没豆腐票,我到了镇上供销社也不卖给咱啊,我还是跑到公社里找人借了二斤豆腐票,才买了点豆腐。我孩子他娘做的饭,我家三儿(我三弟)跟着他娘半天,连块豆腐也没捞着啊!

我之所以讲这一段,主要是说那个年代的贫穷,也更能衬托说书人的生活清贫。尽管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欢乐,可他们背后的艰辛又有几个人知道啊!

老刘也没有成家,哎!像他身有残疾,不能从事生产队的繁重劳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说书人,上哪里去找媳妇。

他之所以带着他侄子,说学徒好听,实际他兄嫂去世早,没办法他才抚养着他们老刘家的这根独苗。所以老刘很敬业,尽量把书说得好一些,因为他还要抚养侄子。

本来小刘也十八九岁了,应该去生产队上工挣工分。但这孩子从十多岁就跟着他叔闯江湖,闲散惯了,懒得很,不愿去干体力活,老刘没办法才让他跟着自己学说书,不过小刘并不愿学说书,只对唱戏有点兴趣,整天游手好闲的。

老刘也为侄子的事发愁,那个年代十八九岁早到娶媳妇的年龄,可他们这种情况,整天流浪在外,家里就三间破土坯屋,人家谁家的闺女愿意跟着啊!小刘也因此给他叔嚷嚷这事,闹得老刘很窝心。

也该着出事,大队部的东邻有一户人家,这家的男人在黄河东的一个煤矿上班。煤矿上工资比较高,七十年代中后期,他家就盖了齐砖到顶的三间大瓦房。后来这个男人的老婆死了,他又续弦娶了个年轻的寡妇。

这个男人是我们家族的,不过血缘关系很远了,早就出五服了,按辈分我喊这个男人柱哥,喊他媳妇柱嫂。

这个柱嫂那时也就二十六七岁,长得很标致,因为柱哥工资高,她也不大参与生产队的劳动,看不上那点工分,整天西家长东家短地扯老婆舌。

关键她对柱哥前妻留下的两个孩子不好,标准的继母作派,弄得柱哥的兄弟们很有意见,还专门找我爹调解过,不过效果甚微。

柱哥在煤矿上,轻易不回家,柱嫂年轻漂亮耐不住寂寞,不知怎么就和住在大队部里的小刘勾搭上了,弄得村里风言风语(事情败露后,这一男一女都说是对方勾引的自己,实际情况应该是“郎情妾意”,都不是什么好鸟)。

一开始两人隔着墙头调笑,因为毕竟还有两个孩子在家里。但他两个胆子太大了,一天晚上趁着两个孩子在外听老刘说书的时候,小刘钻进了柱哥的家。

柱哥的三个亲弟弟早就听说过这个小嫂子的传闻,一见嫂子和小刘都不在,起了疑心闯进柱哥家里,一脚踹开门,手电筒一照,床上两个白花花的肉体。接着怒骂声、打人声、女人尖叫声从屋里传出,柱哥的三弟年轻气盛早对嫂子不满,把气发泄在小刘身上,一镢头砸在小刘的腿上,小刘当场就昏了过去。

柱哥的兄弟们又迁怒于老刘,出来把老刘打翻在地,吓得老刘磕头求饶,亏了我父亲和几个管事的都在场,制止住他们,使老刘免遭进一步的毒打。

事情发生后,老刘在我们村是待不下去了。按柱哥兄弟们的想法,是要把小刘送到公社里去,在当时这就是“流氓罪”,要游街判刑的。

我爹和族里几个长辈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再说这对我们家族也是件丢人的事,不愿弄得全公社都知道,就让老刘领着小刘离开我们村。可怜的老刘一瘸一拐地走了,大半天回到他们村,求爷爷告奶奶地央求他们村来了几个人,半夜里用地排车把小刘拉回去了。

其后我再也没听老刘说过书。据说老刘回去后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三间破屋卖了给侄子治伤,可是已过了最佳治疗期,再说卖三间破房子的那点钱也住不起医院,小刘的腿就彻底断了,和他叔一样成了瘸子。

老刘卖了房子之后,住在生产队场院的破草屋子里,老刘身心交瘁,等到侄子勉强能站起来就撒手人寰了。

后来听说,小刘的精神也出了问题,经常一人在场院草屋的路边唱戏。有一次我跟着我爹去我表姑家,路过他们村,见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老长乞丐模样的人在路边一板一眼地唱“马大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一群孩子围观。

我爹说这是小刘,过去拿出一个为走亲戚而蒸的馒头递给他,他一把抢过去,就往嘴里送,害怕那些孩子抢他的,边吃边一瘸一拐地跑。我爹说,这孩子算完了。我们走出老远,还能听到小刘断断续续唱戏的声音“今天生意没好运,我马大宝心内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