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故事:公公去世,高价彩礼娶回来的儿媳,却拒绝参加葬礼

 梦回乡关 2023-06-21 发布于浙江

讲述/朱桂荣

整理/秋韵

全文共2822字

老家村子里一大哥去世了,听到消息和最后日子的情形,我心里跟着难受了好多日子。

大哥今年刚六十六岁。大哥在北京做建筑工好几年了,去年的十月份,感觉腹部不适。自己没太当意,农村人都这样,有点不舒服能挺就尽量挺着。

可是挺了几天,不适越来越严重,肚子疼,发烧,没力气,实在干不了活儿了。买了点止疼药退烧药,在工棚里休息几天,依然不见好转。

工友劝他去医院看看,大字不识几个的他说医院大门都不敢进,进去了也不知道找谁看。有工友又劝,说要不回家养几天吧,好了再来。大哥确实也有些想家,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准备走时,疫情防控紧张,回不去了。

在工棚里苦熬了一个多月,疫情放开封控,他终于强挺着回了家。一进院子大门,老婆被他吓了一跳。人瘦得皮包骨,脸色棕黄,眼珠子更是黄得吓人。走路两脚打架,整个人都晃晃悠悠。老伴儿喊着:“我的老天爷呀!你这是咋啦!”

搀扶他进屋躺下,赶紧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开大车跑运输,还好,正在家里。第二天带他爹去县医院看看,医院当时病人爆满。医生给做了检查,建议去市里医院治疗。

在市里,医生偷偷跟他儿子说:“你们来得太晚了,肝癌晚期,已经全身扩散。没有治疗的意义了,回家养着吧!”

回来以后,虽然家人都没告诉他实情,但他已经感觉到自己得的不是好病。他跟儿子说:“把俩孩子带来我看看吧,我想他们了。”

儿子为难地看看爹,避开了他爹的目光,嗫嚅着说:“中,礼拜天带他们过来。”

礼拜天到了,不仅孙子孙女没来,儿子也没过来。老头儿暗自流泪,干瘦的手掌在脸上抹了一把,跟老伴儿说:“爱来不来吧,别让儿子为难!”

老伴儿没言声,抹着眼泪出去了。

那以后儿子再来,老两口都没再提看孙子孙女的事情。他们心里都明白,与儿媳妇的恩怨,可能这辈子都解不开了。

十几年前,经人介绍,儿子认识了媳妇,被媳妇漂亮的脸蛋儿吸引,见面当天就表示同意。当妈的总是会细心一些,通过亲戚转了几道弯了解女孩子情况,有亲戚说,对女孩不太了解,她妈不是个善茬儿。

有句老话说:“买猪看圈,娶媳妇看娘”,娘家妈不是善茬儿,这姑娘应该也不是好相处的人。婆婆有点担心,跟儿子说要不要好好了解一下。可是大哥因为成分不好结婚晚,三十多岁才有这个宝贝儿子,从小娇惯成一根筋,认准了这女孩。老两口说服不动,没办法只能依了儿子。

商量结婚的时候,女方提出了高于别人家很多的彩礼,家里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老两口又开始犹豫。可是儿子说,给了吧,大不了我以后出去打工帮你们还账。

媳妇娶进门了,果然不出所料,馋懒皮滑占全了。孙女两岁多的时候,老两口实在看不下去忍不下去了。他们提出分灶,个人过个人的。

请来队干部与族人帮忙的时候,婆婆提出债务也要儿子分担一些,说他们都已经快六十的人了,担着那么多账还不上,对不起当初借钱给他们娶媳妇的亲戚朋友。

婆婆话刚说完,媳妇扔下孩子,骂骂咧咧出去回了娘家。家没分成,一个多月以后,等来了乡里的司法助理,说媳妇提出离婚,他们是来做调解的。

儿子那会儿还有了几分骨气,跟人家说了矛盾的由来,说不怪爹妈,她要离就离吧,把彩礼退回来一些就中。

这离婚像拉锯一样,一拖就是一年多,最后,还是儿子妥协把媳妇接回来了。

媳妇回来,提出更高要求,分家可以,债务不要,还不能住在一个院子里,要在镇上买楼搬走。没办法,为了成全儿子,更为了孙女有妈陪着,老两口旧账没还又借新账,在镇上给儿子买了楼,小家庭三口子搬走,从此,媳妇没再登过老家这个门槛。

为了还债,大哥踏上了出外打工的路。借助于这些年建筑工工资的提高,大哥还清了账,还攒了点钱。本想着今年干下来就不干了,没想到大病来袭,一下子被击倒,再也爬不起来了。他对每一个来探视的人都会重复一句话:“我走了没啥,反正罪也受够了。我只担心老伴儿,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啊!”

熬过了大年,正月十七那天,大哥走完了他艰难又憋屈的人生。

村干部与白事班子的人过来商量丧事咋办,人来人往中唯独不见儿媳妇。大主事说,葬礼上儿媳妇哪能不来呢?她得打头送纸(这地方人去世以后男女孝子要去土地庙前烧纸祭奠),最后还得媳妇捧下食罐子送葬。

人群中有人答话:“她婆婆不去请,我闺女能来?”

答话的竟然是儿媳妇娘家妈,她与老伴儿一起来吊唁,竟然说出那样的话来。

婆婆那天也豁出去了,为了老伴儿走得顺利,她带了亲戚还有村干部,让儿子开车去镇上那个从来没被允许进去过的儿子的家。

这个家的家门她是很熟悉的,儿子搬进楼房,媳妇又生一孙子,老两口自然非常高兴。但儿子传话,媳妇不愿见他们,儿子说,不见也好,省了你们生气。可是老人怕儿子受气,不见可以,钱该帮还得帮,他们没少通过儿子给媳妇钱。

后来,孩子长大了,因为楼房属于临县,孩子读书还要在本乡。儿子恳请老妈帮忙接送孩子,他自己开大车跑运输没时间,媳妇说身体不好接送吃力。

为了讨好媳妇,也为了儿子日子过得舒心,老太太每天骑小三轮,走三里多地接上孩子,再走三里地送孩子到学校,自己骑六里地回家。下午,反向操作。风雨无阻,坚持了几年。

让人想不到的是,婆婆来接送孩子,媳妇坚决不允许她进家。夏天,孩子们看到奶奶身影自己跑下楼。冬天,让奶奶在楼下吹哨子等待。已经认识老太太的楼里邻居都非常好奇,这家人的关系太奇怪了!

婆婆一行人到了,婆婆没敢上楼,怕媳妇翻脸大闹,这一趟就白来了,老伴儿葬礼不顺,这事情可不小。儿子和亲戚村干部上去,好半天终于请下来媳妇。可是回到家,媳妇不进灵堂,不穿孝,更不哭不跪。村里人都说,活到八九十的老人都没见过这场面。

葬礼勉强办着,到最后送亡人走时,儿子打幡儿,媳妇应该抱罐儿。可是媳妇就是不抱,她自己亲爹过来说服也不抱。儿子无奈接过了罐子,一手拿幡儿一手抱罐儿。婆婆哀嚎一声说:“儿啊!你把罐儿放你爸棺材头上,让他自己带走吧……”

婆婆这一声哀嚎,让众多围观的人不忍直视,人群中啜泣声响成一片。

送葬队伍走了,媳妇没与任何人打招呼,直接回了镇上。

亡人入土为安了,村里人的议论不绝于耳。人们搞不清媳妇为啥会如此绝情,更搞不清这个儿子为啥如此人软货囊。只能用一句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现在,老太太自己守着一个大院子,自己侄女陪伴了几天走了。有人问她怕不怕,她说不怕,说老伴儿在外面打工那么多年,就是自己守着这个院子。她不觉得孤独,总觉得老伴儿还在外面干活儿,说不定哪一会儿还会回来看看。

儿子那边她彻底不用去了,养了不争气的儿子,她说是自己上辈子的报应。她说她不生气,以后不用接送孩子了,自己也轻省自在了。可是到了晚上,邻居们总是能隐隐约约听到她压抑的哭声。

这些年在这一带有一种说法在流传,说儿女分三种。一种是来报恩的,一种是来要账的,最后一种,是来要命的!人们说起这些,都说如今报恩的孩子少见,要账要命的却真是不少!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