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粽子飘香时

 yy2751 2023-06-21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端午安康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而吃粽子则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相传,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粽子投水祭之。渐渐地,民间便形成了端午食粽的风俗。隽永的传说,给传统节日平添了几分人文色彩。

图片
粽子,又叫筒粽、角黍、包米等。叫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称角黍,由汉朝用菰叶裹黍米成牛角状而来;名包米,从元时以薯叶包糯米而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粽也曾有描述:“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近世多用糯米矣。”
图片

端午食粽之俗,在魏晋时已盛行。周处的《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唐代时,粽子成了节日和市场上的美味食品。长安有专门制作经营粽子的店铺,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唐明皇吃了“九子粽”后赞不绝口,说:“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宋代已有了“艾香粽子”,陆游诗曰:“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

同时,粽子之馅亦趋丰富,如宋人吴氏《中馈录》做粽子法记云:“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菱叶或茭叶裹之。”宋时粽子的形状已五花八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粽子名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到明代,出现了以豆沙、肉茸或干果仁肉为馅的粽子。清代出现了火腿粽子,袁枚《随园食单》载:“洪府制粽,取顶高粽米,……用大箬叶(俗称粽叶)裹之,中放入火腿一大块,封锅闷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

经历代发展,如今的粽子品种繁多,花色纷呈。从形状分,有角粽、锥粽、笔粽、枕头粽、宝塔粽等;按用料分,有纯米粽子、有馅粽子和夹果粽子之别;依加工方法论,有煮、蒸、烤等之分。

端午节



粽子还由于各地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不同,形成南北两大流派。以分量来说,南大北小,江浙居中;以花色来看,北简南繁;以口味论,北味甜淡,南味多样。江南粽子馅心多用豆沙、火腿、咸肉、枣泥等;北方粽子馅心是以小枣、果脯等最为常见。粽子大的1个重500克有余,可供2~3人美餐一顿。而小的4只不足50克,一个人就能吃上十几只。

图片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的名粽纷呈异彩。著名的如:海南煎粽外焦里嫩,香滑可口;广西大肉粽口味纯正,清香扑鼻;广东的裹蒸粽,馅心丰富,风味诱人;湖南的碱水粽入口糯软,味甜而香;浙江嘉兴五芳斋咸肉粽子,肥糯不腻,芬芳和润;湖州诸老大粽子有甜咸之分,尤以洗沙甜粽著称;江苏扬州的火腿粽子柔腻香鲜,独具风味;四川什锦粽,糯软爽口,清香鲜美;上海高桥豆沙粽,黏糯香甜,豆沙细腻;北京枣粽枣香诱人,味美适口;台湾“吉仔粽店”的粽子熟而不糜,清香可口。这些风味名粽,不仅是端午的时令美食,也是一年四季供人美啖的名吃,为食客们所津津乐道。

粽子多以糯米为主料裹成,食粽对人体有一定滋补保健功用。据分析,每100克糯米含蛋白质5.1~8.1克、碳水化合物75.6~85克。此外,钙、磷、铁、维生素等含量也相当丰富。祖国医学认为,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之功效。《本草经疏》论道: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不少粽子以豆沙、枣泥、芝麻等为馅,或以枣、栗、银杏等果脯与糯米混合裹成。这些辅料使粽子营养更趋丰富。此外,裹粽所用的箬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

注意:

粽子虽为美食,但食用也要注意科学,因人而异。因它黏性大不易消化,若食之过多,则易引起消化不良,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另外,如果咀嚼不充分,会对溃疡面产生机械性刺激,所以凡胃溃疡患者不宜多食。肉粽含脂肪较多,易使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病情加重,故此类患者宜忌食。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含糖较高的甜馅粽,以免引起血糖和尿糖升高。

粽子,蕴含着隽永的饮食文化。在古代,粽子不单是“纪念美食”,也寓吉庆之意。民间有将粽子当结婚礼物赠送的风俗,象征“种子”,寄寓早得贵子;也有用作考生贺礼,将粽子特做成笔形,寓意“必中”,以讨个吉利。

营养美味的粽子,千百年来,为人们欢度佳节增添了无限的遐想和情趣。如今,它在人们的心中仍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