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创艺园文旅设计 2023-06-21 发布于广东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首先是要明确场地的上层规划目标,确定分区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生态规划理念的下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原则也要将生态格局以及道路要素考虑其中,因此遵循生态规划理论是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原则的基本理论。

原则1:应满足生态适宜性的功能分区规划

在满足生态适宜性的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分区规划中首先要遵循的是负干扰程度的最小化,在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时,要充分的考虑人为干扰以及自然干扰的因素。另外要满足多用途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需求,完善城市湿地公园内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功能分区的多样性要求功能分区既要考虑公园的使用功能又要兼顾湿地的生态功能。对于不同生态环境的区域进行保护和利用,维持湿地生境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城市湿地公园的分区功能划分更加明确。同时还要考虑公园内的生态容量安全。

132df9433882604626c4cfb4d67c625

(图源: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公众号)

原则2:生态缓冲性的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内的生态设施与道路设施是以生态优先,公众利益和公共使用为基本特征的,而好的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更有利于城市湿地公园内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很重要。在城市湿地公园的道路交通规划中,由于其位置原因,场所周边的交通因素也要考虑进去,作为道路生态缓冲区,以对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原生湿地环境的保护为主体,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不被游客以及周边的城市环境所干扰。同时通过生态缓冲区将城市湿地公园内具有休憩功能的设施与一部分的外部道路相配套。在充分保护湿地生态资源不遭到破坏的基础上,以符合科学评价的道路交通规划原则进行场地内的道路规划。而交通区位的影响也直观反映出城市湿地公园内的某些区域是否适合游览以及客流量等问题。同时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外部选址上,可以通过分析使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远离城市的工业区与污染区,并且可以具备较为方便的交通系统,在沿途设置景观节点和服务设施也有助于实现城市湿地公园内的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对于湿地生境的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原则3:搭建空间连续性的生态景观格局

在城市湿地公园中构建具有空间连续性的湿地景观格局,不仅要考虑不同种类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也要从微观的角度去观察不同类型景观要素的在空间上的连接方式,同时还要考虑原有的生态景观格局所存在的问题与现象。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空间的构建需要不同景观类型的景观要素与场地的功能的相协调,这种协调从景观格局的角度上来说主要分三个方面。首先是是城市湿地公园的空间形态要与原生湿地基质相协调,其次是景观格局廊道与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的相协调,再次是要遵循场地的基本形态,适当调整不同景观类型作为生态斑块的数量与分布,使之满足景观格局的要求与城市湿地公园内的景观空间相协调,使得场地内的生态景观格局更加的稳定与安全

3cfee4e0491fa2924642695bac822e3

(图源: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公众号)

原则4:景观生态修复

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原生湿地具有其特有的自我修复功能,可以对遭到破坏的湿地环境进行自我修复。而生态修复理念则可以指导如何引导湿地生境进行有效的自我修复,发挥其自身的生态效益。因此在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原则的构建中,需要借助生态修复理念的指导。

原则5:保留原乡土植物的湿地植被修复

 (1)对乡土植物的保留与种植,乡土植物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对于原生环境的干扰较小,种植成活率高。因此对于原有场地内的植物应尽可能的进行保留与移植。

 (2)合理配置乔灌木、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的比例,在冬季注重植物的空间布局结构,层次分明,避免乔灌木影响到下方水生植物的光照,在搭配时防止过密或过疏,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湿地植被群落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来显示湿地环境的景观特征。

 (3)通过乔灌草合理搭配,使水面与陆地有一个生态性的过渡,为两栖类爬行动物和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减少在植物配置中对公园景观植物类的运用,如人工修剪的绿篱、行道树等,保持原生湿地景观的生态性与自然性。

 (4)在水流湍急不适合湿地植物生长的区域,可以配置根茎发达的乔灌木以阻隔水流,沉降泥沙,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为下游的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尽可能保留场地内原有植物,避免大量人工草地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维持原生湿地生态系统。

a546dfab8053dac20a49aa6a8870345

(图源: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公众号)

原则6: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最终都要落地实践,而场地内的设计则十分重要,生态设计理念是可以帮助发挥湿地自身的功能特征,有效的保护环境发挥湿地景观最大的观赏效果。因此生态设计理念对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原则的构建十分重要,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内的生态平衡的维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原则7:生态可持续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的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区别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特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与湿地自身的功能特征是相辅相成的,其与城市湿地公园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并且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以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等作为基本内容,完全符合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湿地公园的环境逐渐与城市所接壤,因此实现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成为景观设计以及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原则8:保证湿地生态平衡的低影响开发

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中,能够维持湿地生态平衡的主要措施就是处理好水体与场地之间的关系。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以水体为基质景观的生态公园,其生态平衡的维持与低影响开发的影响密不可分。城市湿地公园进行设计时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环境等自然要素,根据实际的地形情况将灰色的基础设施与绿色的生态设施结合,通过合理组合配置对雨水径流的控制与疏导,使得场地外的降水与场地自身的水系河流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大限度的使湿地形成一个自然形态的水文机制,对雨水进行储存,预防洪水泛滥,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尽可能的避免湿地面积的流失与破坏。

40999a051a51c55124f70c05392f41d

(图源: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公众号)

原则9:维持湿地斑块稳定的景观连接度

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景观要素所存在的景观斑块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其距离与排列格局的影响。因此也有利于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湿地景观,使场地内的各个景观要素相连接,增强城市湿地公园内的生态性和生境的多样性。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景观连接度不仅是体现在空间上的连续性,更多的是以生态性的过程与特征来确定生态意义上的景观连续性。景观生态学所强调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也是景观结构的基本体现。在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中,遵循景观连接度原则,通过确定一个景观基质,以河流等景观要素作为廊道与生态斑块连接,形成网格状结构的良好的景观生态格局,斑块与廊道的连接越紧密,其湿地生境的生态系统就越稳定,自然环境就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