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行书《圣教序》笔法变化(七)

 利居 2023-06-21 发布于山东

(一)竖钩

竖钩中变化形式非常多,如下图中'乎'字是斜推钩,'永'字是弧弯钩,'子'字是连写钩,'利'字没有钩,变成爽利的一竖了。

文章图片1

(二)长钩

长钩使用也比较多,可以拉长线条,增加气势,爽快大气。如下图中'济、月、闻、内'等字。

文章图片2

(三)短钩

短钩含蓄、凝练而又文静,用笔似到非到,如下图'得'字几乎不出钩,'高'字'力'字只作了弧弯,'乘'字略见钩,却十分凝重。

文章图片3

(四)戈钩

戈钩在行书中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顺势向右上出钩呼应撇画,还有一种不出钩,略停即收,饱满含蓄。出钩的戈钩分两种形状:一种挺健,另一种仰望。

(1) 挺健形。出钩前的长画长而挺,钩宜尖。如下图中'义''茂''武''咸'等字。

文章图片4

(2) 仰望形。其形如人仰望之状,长画下弧,气势较大,如'诚、域'等字。

文章图片5

(3)无钩形。写起来易把握,同时又对字形起收缩作用。如'成、藏'等字。

文章图片6

(五)横钩

主要是宝盖头、雨字头、常字头。

(1)点横钩。在上述字头中,左点独立者为点横钩。左点独立,而且含蓄,横折处更方一些,显得方劲挺健。如'寒、运、空、宏'等字。

文章图片7

(2)弯横钩。左点不独立,直接与横钩连写,有一定斜度,出钩大,转多一些,流畅大气,如'军、罕、宙、宣'等字。另外也有无点横钩,草书更多一些。

文章图片8

(六)竖弯钩

竖弯钩在行书中变化幅度较大,有以下几种形态:

(1)竖弯钩

竖弯钩在《圣教序》中竖较细,钩较粗,如'况、观'等字。同时向上出钩的还有弧挑钩,增加了弧的感觉,流畅而协调。如'凡、乾'等字。

文章图片9

(2)竖弯弧

即把竖弯钩的三个阶段从竖到横到钩,一次性写成弧,轻盈婉畅,增加了与其他字的协调性和流畅感。如'先、窥、境'等,甚至有的成了秃钩,如'地'字。

文章图片10

(3)启下钩

行书中竖弯钩也能使转启下,如'化、死、九、比'等字,使本来向上的出锋改为左下出锋,这样就消除了向上出钩造成的与下一个字的隔阂,增加行气和 流动效果。

文章图片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