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岭旧事‖ ​张强烈士传略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3-06-22 发布于辽宁






图片来自网络

张强烈士墓

张强,河北省肃宁县人,1916年出生于邵庄东高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1945年11月来东北辽宁,任康平县五区区长。1946年4月10日在清算恶霸地主斗争中被敌人杀害,年仅30岁。


(一)

张强的家乡地处辽阔的冀中平原,自古谓“地僻民淳"之乡。肃宁,意即平静与安宁。但在剥削阶级残酷统治下的肃宁,人民生活极其悲惨。张强一家六口仅靠父亲打短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少年时期的张强聪明伶俐,家人只盼他长大成人后能翻个身,因而尽管家境贫寒也节衣缩食地供他读书,并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张强”,希望他日后能使家境富强起来。当他读到小学二年级时,因家庭经济拮据,无力可支,便失学随父种田。失学的痛苦重重地撞击着他那幼小的心灵,他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穷人与富人的差别。他懂得穷人读书难,翻身更难,只有多流汗才能少挨饿,他只求得自己长大成人后能替代父母劳作田里,尽到一个男儿之责。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碎了张强种田求生的愿望。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锋火燃遍了中原大地,肃宁县的抗日宣传也搞得轰轰烈烈,民众的抗目情绪非常高涨。年已20岁的张强深受鼓舞。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奸淫烧杀,无所不为的罪行和中国贫民百姓惨遭涂炭的现实,使他对人生、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压榨下的穷苦百姓,又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蹂躏,不起来闹革命,穷苦人就不会有出路。这时,肃宁县城有了秘密建立的“中共肃宁县工作委员会”,他们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斗争。经人介绍,张强找到党组织,要求参加革命。经过考查,党组织决定派他去一区任助理员,不久又任区委秘书。

张强参加革命后,在党的教育下,觉悟不断提高,进步很快。不久,党组织调他到县里任财政科干事,后又被提升为财政科科长。

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在冀中搞了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而后,又接连搞了强化治安,反复清剿,使我敌后抗日根据地遭到极大的破坏。许多党员干部被敌人杀害,肃宁县损失严重。为了坚持敌后斗争,县委决定派张强到二区任区长,恢复二区的工作。

二区地跨河(间)肃(宁)公路,又有梁家村、丰乐堡等日军据点,是敌情最紧张的一个区。张强到任后,便着手恢复党的基层组织和抗日武装,在二区又燃起了抗日斗争的烽火。他的行动,引起了日伪的极大恐慌。敌人对他恨之入骨,派出特务到处侦察他的行踪,伺机对他下毒手。敌人几次到他家进行搜捕,找不到张强,就乱翻乱砸。全家人担惊受怕,只得东躲西藏,受尽了白色恐怖的折磨。但张强没有被日伪的反动气焰吓倒,继续坚持斗争。他带领群众抗税抗粮建立、发展堡垒户;为抗日武装筹粮筹款;破坏日军交通线袭击据点里出来抢粮的日伪军;铲除汉奸走狗,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同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党中 央决定选拔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上考虑到张强抗战八年有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是个得力的地方领导干部,决定派他参加赴东北干部队。张强认识到在赶东北是彻底解放全中国的需要是党的工作的需要,便无条件地服从了组织决定。当时,他父母年迈,妻子体弱,小妹才18岁,刚满5岁的幼女及怀抱的娇儿更需人照料,他一走,这六口之家剩下老的老,小的小,可怎么生活。更何况这一去还不知哪年哪月才能与家人团聚。他父亲流着泪对他说:“你要是走了,家里可怎么着哇!"张强心里非常难过,他知道家里离不开他。但他也知道革命更需要他。在公与私的考验面前,他毅然与亲人挥泪而别,随干部队踏上了挺进东北的征程。

(二)

1945年11月,张强来到辽宁康平县。这时康平县民主政府刚刚建立,同时陆续接收并建立了八个区政府。张强被派往康平县五区任区长。区原名哈拉沁屯,位于康平县城西部,与内蒙古毗连,经常有土匪出没。抗战胜利后,一些恶霸地主与日伪残余势力相互勾结,形成了地方上极为嚣张的反动势力。他们秘密建立反动武装,欺压百姓,妄图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因此,五区的斗争形势尖锐而复杂。

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和东北局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发展武装、接收并改造政权、建立根据地的指示,康平县开展了发动群众,创建康平根据地的“反奸清算”斗争。张强带领五区的清算委员会以“反奸清算、诉苦复仇”的口号发动、组织群众向敌伪残余、恶霸地主、大高利贷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五区大黄家窝堡陈梦令兄弟三人在伪满时期分别当上了开明、二酉、立德村的村长,霸占土地百余垧,骡马50余匹,鱼肉乡里,称霸一方。陈家兄弟修建了三座青砖大院,周围高墙炮台,豢养护院炮手,地下有交通暗道,号称“西霸天”。张强通过深入群众很快了解到陈梦令一家残害百姓的罪恶事实。经与五区区队指导员陈宜华、庞庚喜研究,决定清算罪大恶极的“二陈”,将陈梦令、陈松令逮捕,没收陈家浮财,为支援前线备用。区政府根据群众要求,于1946年1月15日召开了全区群众斗争大会。会上有60多人登台控诉陈梦令的罪行,会场上群情激愤,高呼“打倒陈梦令”、“打倒西霸天”的口号。这次斗争大会开得很成功,使群众更加信任共产党,更加拥护人民民主政权,同时也壮大了穷人翻身求解放的声势。斗争会后,区政府决定扣押“二陈”",罚款抵罪,限期交款。陈梦令预感末日来临,3月7日夜越狱逃窜,区政府发现后立即组织区小队搜捕,但没有抓到陈梦令。区长张强与区小队指导员陈宜华、庞庚喜研究决定,没收陈家全部资产,并决定4月10日由农民扫荡队查抄陈家大院。

梦令越狱逃跑后秘密组织了一伙匪徒阴谋暴动,并潜回家中,准备用武力抗拒清算斗争。4月10日清早,陈宜华、庞庚喜及通迅员刘广林三人去陈家大院侦察情况,准备侦察后带农民扫荡队在抄陈家大院。当他们走到陈家大院“卡子门”里时,早有准备的陈家大院东西两炮台同时开枪,庞庚喜、陈宜华、刘广林中弹牺牲。匪徒们将三位烈士尸体拖至院内掩藏,准备待农民扫荡队到来时实施更大规模的反清算大屠杀。

早8时过后,张强带领通讯员武凤彩、满海山来到大黄家窝堡。他们发现街上无人行走,情况异常,唯恐农民扫荡队查抄陈家大院的行动有差,决定进村看看情况。他们策马从街东头进入陈家“二卡子门”,见陈家大院院门紧闭,院内无声无息,更觉有疑,三人下马向陈家大院走去。没走几步,陈家炮台突然开枪射击,张强随枪声倒下,武凤彩跑过去一看,张强已中弹牺牲。满海山见此情景忙喊:“武凤彩快撤!”话音刚落,武凤彩前胸中弹,裁倒在张强身上。满海山急忙上马向“卡子门”外冲出,可是没跑多远,便中弹落马。这时负伤的武风彩苏醒过来,带伤突围。在群众的掩护下,他甩掉追敌,赶到四区向县政府报告。满海山被抓到陈家大院后遇害。农民扫荡队闻枪声撤回,幸免于难。

当天,康平县政府得知张强不幸遇害的消息后,立即报告了地委。地委火速调分区十四团攻打陈家大院。陈梦令见大势已去,便从地道潜逃,更名改姓藏匿于北京。为给死难的烈士雪恨,1951年镇反运动一开始,康平县公安局把追捕杀害我张强区长的罪魁陈梦令作为重点,组织力量进行追捕,终于将陈梦令逮捕归案,处以死刑,以慰英灵。

张强一生革命,早年参加抗日斗争,为民族解放出生入死。后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惜抛下家中妻儿老小,跋涉千里来到东北。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斗争,为巩固新生的民主政权努力工作,直至洒尽一腔热血。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奠定了我地方民主政权的根基。为了纪念张强烈士,1954年经辽西省政府批准,将康平县五区机关驻地哈拉沁屯改为张强镇,以使烈士英名永垂。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