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总手下将星黯淡,毛主席有意调来几员猛将,彭为何一直拒绝

 Karl 2023-06-22 发布于云南

1955年我军大授衔,彭总唏嘘不已。

各大野战军荣授上将以上的,一野最少。

一野大将1人(许光达),上将7人,张宗逊、甘泗淇、周士第、王震、贺炳炎、彭绍辉、杨得志,其中杨得志其实是115师老人,华北军区的兵团司令。周士第上将虽说有120师的老源流,但解放战争时期更多在华北。

这样算来,一野实际是5名上将。

文章图片1

二野大将2人(陈赓、王树声),上将7人,宋任穷、李达、杨勇、苏振华、陈锡联、谢富治、陈再道。

三野大将2人(粟裕、张云逸),上将10人,王建安、叶飞、许世友、宋时轮、唐亮、张爱萍、陈士榘、韦国清、钟期光、傅秋涛。

四野大将3人(黄克诚、萧劲光、谭政),上将18人,邓华、吕正操、刘震、刘亚楼、李天佑、李聚奎、杨至成、肖华、肖克、陈伯钧、陈奇涵、周桓、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黄永胜、韩先楚、赖传珠。

一野为什么这么少呢?

想当年,彭总的身份地位,要比二、三、四和华北野战部队的首长高一级,他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虽说任西野司令后不再兼总参谋长,但副总司令的职务一直是保留的。

他手下的将领有名气、打过大仗胜仗的,却不是很多,与其身份地位严重不成比例。

二野有三陈(陈赓、陈锡联、陈再道),三野有叶陶王、许王两套并驾齐驱的名将组合,四野有程萧邓韩李黄梁,就连华北系统也有二杨(杨得志、杨成武)。

这十几位都是既有名气也有真本事的虎将。

一野呢?相比来说逊色许多。

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许光达、张宗逊、王震、贺炳炎、廖汉生等诸位名将的本事,以张宗逊上将为例,他亲手带出来的一野一纵不光在西北战场令国民党军闻风丧胆,就算在全军纵队里排名,也是一等一的主力。

文章图片2

但总数少是毋庸置疑的。

同等级的将官中,一野授衔也相对较低的。比如各大野战军的参谋长,二野李达授上将,三野陈士榘、张震授上将,当然张震将军是后来晋升到上将,开国时授中将。四野刘亚楼授上将。

要知道,阎揆要中将是陈赓大将的同学,黄埔一期毕业生。黄埔一期在当时可是金字招牌,国共双方将领群中一期人才最多,本事最高。

凡此种种,无不透露着种种诡异。

为什么彭总如此高的身份,帐下将星却如此黯淡?为何一野肩负着保卫陕甘宁、保卫党中央的重任,中央不多派几名猛将来支援?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是一定历史原因造成的。

我们不扯闲篇,绝不从彭总平江起义时说起,浪费大家时间。

就从西北野战军组建时说起。

西北野战军是由陕甘宁地方警备部队和晋绥军区部队合编而成。

这批部队最早的根子基本都是贺老总指挥的八路军120师。

该师序列中的358旅(旅长张宗逊)、359旅原本都非常强悍,但从冀中前线调回晋绥和陕甘宁之后,358旅转入守备任务,主要防备胡宗南进犯陕北。359旅则更多地转入平战结合状态,即一边耕地生产自救,一边练兵。《南泥湾》这支歌传唱的“359旅是模范”就是指此而言。

相比于115师、129师的主力路进入抗日前线经受锻炼,从而日渐壮大,358、359旅战斗力不可避免稍稍落后于另外两大主力师的旅级单位。

像陈赓386旅那样的名气,358、359旅是断断没有的。

胡宗南进攻陕北前曾评估过守备部队的力量,对张宗逊部队还是持以谨慎态度,视之为劲旅。对王震359旅则极尽轻视,说王震部队已经成为农民部队,只会扛锄头,不会拿枪了。

话虽无稽,但多多少少也折射出一此令人无奈的现状。

部队战斗力是打出来的,越是与强大的敌人交战,战斗力就越强。用进废退,世间万物,莫不如是。

1947年春西北野战军成军时,这两个旅各配上一个独立旅,各自升级为纵队,这还是好的。其余三、四、六纵队,都是独立旅、教导旅、警备旅、新编旅这种水平的部队。

并不是中央军委不给西北部队多派猛将,而是一贯的历史任务造成的。陕甘宁属于地瘠民贫、地位偏僻之处,得之不足以得其势,纵之不足以坏大局,全面抗战八年,日军、国民党军都没有倾尽全力来打陕甘宁。

这些警备旅、教导旅并没有太多机会锻炼部队,将领们也没有机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没有像叶飞、韩先楚、陈再道、杨成武这些人拥有的进阶为世之名将的机会。

这就是历史原因,这就是现状。

彭总对这种现状很无奈,但没办法,之前军委并没有成立西北野战军的打算,1947年3月匆匆拉起野战军,是被胡宗南这厮逼出来的。

兵微将寡,怎能打大仗?

毛主席目睹困难现实,也曾有意调几员猛将到西北战场给彭总搭把手。

当时以东北战场战将最称富余,纵队级名将辈出,萧劲光、黄克诚、程子华等人都不需要亲自指挥纵队了,梁兴初、吴克华、李天佑、韩先楚、刘震等个顶个的能打,按理说调几个纵队司令级别的猛将过来并不存在困难。

但出乎意料,彭总并没有积极地推动此事。

其最本能反应,是打部队的基础。

这是观点和理念的差别。

我们从彭总的一封电报便可窥知一二。

文章图片3

1947年11月二打榆林战役结束,西野作战不利,没能达成歼灭邓宝珊的既定目标。当时我军受胡宗南部队、宁夏马鸿逵部队和绥远傅作义部队夹击,不得不退出战斗。

对面国军既然能够各战场配合,源源不断地调兵调将,我们为何不能呢?但彭总的第一反应并不是伸手向中央要兵要将,而是先从自身找原因。

彭总给二纵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发报,一方面分析打榆林战役失利的原因,一方面要求部队进行二十天整训。

整训重点是大致如下:

1.提高阶级觉悟,让新入伍之士兵和国民党军俘虏兵诉苦三查。

2.开展土改纪律教育。

3.组织新兵进行基础训练。

4.组织干部培训,主要内容是检讨战斗过程,总结经验。

5.培训技术兵种。

6.把战斗连队的党员人数扩大到三分之一。

如果只从电报本身看,这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工作部署,任何一个部队都会做。但电报意义很好,彭总因兵少而失利,第一反应不是伸手要兵要将,而是内审诸己,立足自身挖潜,这是何等高风亮节与可贵担当。

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彭总的这个心思,立即将该报转发各大野战军和大军区,号召各家都要学习彭总自力更生的精神。

彭总和西野副参谋长王政柱曾有过一番交流,王政柱幽幽地表示,其他野战军兵力都很强,他们的纵队司令在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鲁西南战役等经典大战中都有高光表现。

彭总明白他的心意,开导他说,我们当然希望兵多将广,但眼下各大区是一盘棋,我们用较少的兵力拖住敌人大部分兵力,便能给其他野战军减轻压力。胡宗南二十多万人不敢出关中,这岂不是事半功倍。

堪叹我们的彭老总,耿介忠直如此!

当然,西北部队兵力不多,作战规模不大,是名将较少的重要原因。

从西野到一野,部队规模一直不大,扩充速度也远远比不上另外三大野战军。

1947年3月刚拉起架子时只有2.6万人。后来吸收晋绥部队扩充到7万余人,到1948年年底才大致有14万人。

对比兵力较强的东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东野一个纵队实力多达3、4万人,华野一个纵队在2.5到3万人之间,1949年全军大整编,华野变三野,一个兵团三个纵队约10万人,东野变四野,一个兵团约12-15万人(四野很多纵队四个步兵师)。

以一野可怜的兵力,自然不需要太多统军大将。

实际上一线指挥作战的就是王震、王世泰、彭绍辉等纵队司令级别的人物。

打仗规模不大,也是彭总对猛将需求不甚热情的一大原因。

大家要认清一个基本事实,由于西北民力贫乏,无论我军还是国民党军,西北部队普遍编制都不是很充实。

胡宗南部队起初大约30个整编旅(相当于步兵师),但总人数只有25万左右,一个旅约合8000多人。

相比华东地区张灵甫整编74师全师3.5万人,一个整编旅约1万余人。

这个差别是相当明显的。

我军亦然。一个旅的人数也就是七八千人。四纵王世泰手下的骑兵师,架子很大,实际只有人马1000多人,有的警备团只有五六百人。

所以西北作战,很少出现像孟良崮战役那样,在没有进行到战略决战的时刻,双方集结了六七十万大军激烈作战。

西北诸战,基本上兵力规模不会超过10万。

像1948年初的宜川瓦子街战役,我军投入5个纵队约7万人,围攻国军整编二十九军全部及一个整编旅,歼敌2.9万人。

其规模,远不及粟裕亲自指挥的鲁南、豫东、莱芜等诸战,也不及许世友指挥的济南战役(是役我军14万,王耀武11万人。)仅略等于陈赓兵团的豫西牵牛战,陈云萧劲光领导的南满四保临江,以及许谭的胶东反击作战。

以彭总的能力,指挥百万大军亦不在话下,后来志愿军入朝已无需多言。

宜川战役彭总直接到一线勘察和指挥,不惮其劳、不烦其小,实际上充任兵团司令之职,亲自下场指挥五个纵队。

有没有太多猛将,实际上意义不大,彭总自己完全能干。

文章图片4

毛主席曾有意让陈赓纵队西渡黄河入陕作战,彭总没有表达多久积极的态度。而是向中央反映陕甘宁民力已竭,无法支撑更多部队长期驻扎与转战。后来毛主席果然叫停陈赓西渡。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1948年彭总准备开打渭北战役时,一度有请徐向前兵团进入关中配合作战,或请陈赓兵团出击陕南。

这也只是战略上的配合,打好了,功是徐向前和陈赓的,并不是彭总的。与调猛将划入自己序列,是不一样的。

到1949年6月,彭总从河北返回西北前线时,带华北军区两个强大的兵团到西北,则又是另一种境界。

是时,胡宗南基本已被彭总打残,西北二马也都窜回本省不敢东犯。此时让华北两个兵团19万人助战,换作胸襟器宇不大的,会认为这是华北部队掠人之美。

一野一线部队不同程度有这样的想法。但彭总毫不萦怀,解放大西北,与1947年保卫陕甘宁形势已不一样,一野不再是牵制,而是彻底扫清二马和胡宗南。这时就必须调兵来增加部队实力。

这实际上造成了后来新中国大授衔,西北系统出身的将领,在将星上不够闪耀夺目。

但青山巍巍,其功昭焉。西北解放的功劳,属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属于张宗逊、许光达、王震等转战万里的将军们,属于数十万餐风饮露、抛洒热血的一野将士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