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端午节印象

 天地沐春风 2023-06-22 发布于河南

—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关注 

       不知不觉夏天已经过去一半。今朝写此文时是夏至,明日发此文时已是端午,我对两个传统节日接踵而至并不觉得奇怪,而是对岁月流失之匆忙有点小感慨。记得小时候从冬至熬到夏至要经过非常漫长的半年也就是183天,每天光是等待下一次开饭都要看几次表。如今从最短的白天来到最长的白天仅仅需要6个月,现在的每一个月似乎只对应小时候的一天,所以觉得过得很快。
       ​对夏至最深的印象就是白天特别长,如果不饿,可以玩到很晚才回家。50多年前读中小学的时候,基本没有家庭作业,上课时大家是悄悄地玩儿、放学后是漫山遍野的疯跑,那个时候承德市的山坡上房子还很少,离宫内外的山上都是孩子们的游戏区域。爬树、爬城墙、爬土坡都是男孩子比拼勇气的节目,所以有人失足摔断腿也不奇怪,不过受伤的人从来都是自认倒霉,没有人会找小伙伴或者老师要说法。
       端午节流行黎明前爬山采艾蒿,但似乎只有半大的男孩才被允许夜里去爬山,给我留下印象的似乎只有一次,大约是1975年前后的端午节,为了方便集合,院里的几个半大孩子挤在同学家一张炕上睡觉,凌晨三点多从我们住的西大街文庙出发,骑了两辆自行车,大的带着小的,一直骑到棒槌山下,然后沿着山坡往上爬,遇到艾蒿就割几根,因为光线很暗,经常会认错。待到日出时,我们已开始下山。似乎就在那一年的端午节,住在四人沟的几个同学爬山时与另一拨人发生冲突,结果我的一个哥们被人用三角刮刀在肚子上扎个窟窿,好在扎的不深没有危险,送医院缝了两针就回家了。
       或许就是因为那一次爬山发生流血冲突,家长们听说后就不让学生们夜里去爬山了。​当年不懂唐诗宋词,大家爬山时也没想过遍插茱萸是否少一人,只是后来我去外地求学与工作,在端午或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偶尔会想起一些“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伤感诗句,但是也不确定谁会想起谁。如今退休了可以回老家和亲朋老友团聚,但对于在郑州结识的朋友来说,仍然避免不了类似“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缺憾,看来生活永远不可能圆满无憾,只能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壁,在时空交错中实现“不负如来不负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