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伪特工总部“76号”内幕12

 兰州家长 2023-06-22 发布于甘肃

“76号”的建立1

丁默邨、李士群的汉奸特务组织在与汪精卫集团同流合污前后,已经两易其驻地了。在取得日本方面的扶植后,李士群、丁默邨便从大西路67号搬到忆定盘路(今江苏路)95弄10号的一座洋房,对外由李士群的妻子出面,称“叶公馆”。

同时,他们感到爪牙太少,防御力量薄弱,乃由李士群在青帮的“老头子”季云卿,先后介绍两个在沪西开赌台的大流氓朱顺林与许福宝,李要他们做“警卫队长”,朱与许均以自己开有赌台,日进斗金,都不愿跟着丁、李冒险。

于是,季云卿将他的干女婿、一个无恶不作的杀人魔王吴四宝(加入特工组织后更名吴世宝)介绍给李,后来成为“76号”的警卫大队长。从大西路搬到忆定盘路之初,李士群与丁默邨什么都没有。吴世宝投奔过来时带来一支破手枪,还不知从哪里弄来一辆旧汽车,算是投靠丁、李的“见面礼”。可是仅靠一支破枪,干不了什么事。为解决枪械不足的问题,吴世宝便叫他的徒子徒孙,每晚在越界筑路(“越界筑路”是租界当局在租界外强行修建的。

马路治安由工部局巡捕房管理,马路两侧治安则由中国警察管理,实际上造成两不管。罪犯在马路上作案,只要逃入路旁弄堂,巡捕就无权逮捕了;反之,在马路两侧犯罪,只要窜上马路,中国警察也只好干瞪眼。于是,这里遂成为不法歹徒横行之地,社会秩序特别混乱。)一带潜伏,伺机夺取枪支,凡遇到租界带枪的印度巡捕,就抢下他的枪,逃进华界的弄堂里,再把它送到10号。后来日本人对丁默邨与李士群稍加信任,才供给枪支。

搬进忆定盘路10号之后,特工组织发展很快,许多党棍恶霸,地痞流氓,中统、军统特务,马路政客,失意军人等等,无不为李士群、丁默邨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如:蔡洪田、黄香谷、顾继武、张德钦、阮慕百、樊谨成、梁少堂、张锡堂、李炳青、李凯臣、原洗凡、凌世昌、顾文达、潘序东、王天木、林之江、杨杰、刘杰、裘君牧、田为霖、谢文达、陈文钊、孙鸣岐、陆文韶、张一尘、朱养吾等。此外,还有一批以潘达为首的在公共租界充当特务巡捕的“十兄弟”,如戴昌龄、宋源、孙照北、陈中芳等,也参加进来。

此时的特工组织尚未归属汪伪国民党,而仍为日本特务所控制,其对外活动是以“中华扬子轮船公司”的名义作掩护的,其经费由日军在“关余”(“关余”是旧中国每年关税收入在扣除以关税作抵押的各项到期应付赔款、外债、公债及海关经费等项后所剩的余额。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海关落入日军之手,汪精卫投敌后,日军从“关余”中每月拿出三百万元,作为其汉奸的活动经费)里拨出。随着汪精卫集团筹组傀儡政府步伐的加快,需要得到丁、李特务组织力量的支持,于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起来。

这时,丁默邨、李士群一伙除原来进行的特务情报与侦查外,又加上了一项特务行动,这样,才搬进不久的忆定盘路95弄10号,就显得不适用了。因为“10号”这幢房子,缩在弄堂里,汽车虽能勉强直达,却无法调头。平时为了安全起见,派人在弄堂口摆了两个水果摊,作为望风瞭哨,还派人不时在弄堂里进进出出,与水果摊上的人取得联系,以防意外。这样布置不仅不够“气派”,且也不太方便,后通过上海日本宪兵队本部的关系,找到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上一座最大的花园洋房,它的门牌号是“76号”。极司非尔路,是英美公共租界工部局依仗帝国主义的兵舰大炮,在原定的租界范围以外,强行筑起来的一条马路。

坐落在极司非尔路中段、钱家巷斜对面的“76号”,是原国民党政府安徽省主席、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的一座花园洋房。上海沦陷后,日军将其作为敌产霸占了,现在为了表示对丁、李特务工作的支持,由晴气出面,征得上海日本宪兵队的同意,将这座大院移交给了他们。极司非尔路因属华界(实际上马路亦不属租界),所以每家门上都有白底黑字的门牌号,唯“76号”与它的东邻74号,以及和它望街对宇的75号,均系大花园洋房,门上钉的都是兰底白字的租界门牌号。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