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明武:从天文到人文 ——中华元文化即孔子之前的十大奠基之作(1)

 琴诗书画情 2023-06-22 发布于山东

​刘明武:从天文到人文 ——中华元文化即孔子之前的十大奠基之作(1)

上下五千年,孔夫子处于两千五百年的位置上。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继续,而不是文化的源头。“宇宙与人生”这两大根本问题,是源头文化解答的。道器并重,是源头文化解答的。组成文明的重大成果历、律、奇偶之数、直角三角形以及度量衡,均是源头文化解答的。所以,研究中华文化不能停止在儒家这里,而应该追溯到文化起源之处。

一、文化源头在何处;

1.从天文到人文的十大论断。论人必论天,论人文必论天文。这种论证方式,在中华元典与诸子百家的文献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这里选择十条供读者鉴赏:

其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彖传》)

其二,“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周易·系辞上》)

其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传》)

其四,“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

其五,“崇效天,卑法地。”(《周易·系辞上》)

其六,“动静参于天地谓之文。”(《黄帝四经·经法·四度》)

其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

其八,“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记·乐记》)

其九,“《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

其十,“天人同文,地人同理。”(《鹖冠子·度万》)

十大论断,出于不同的文献,但思路却完全一致,这就是:以天文论人文,以天理论人理,以天则论人则,以天数论历数,以天地之理论礼,以天地之理论乐,以天地之理论病理。

   大而化之,在十大论断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天文是人文形成的第一坐标。

2.顺水而上的追溯。

群经之首在《周易》,这是历史的结论。新的问题是:《周易》之首在何处?答案是:《周易》之首在天文。《周易》开篇于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演化而来。八卦—六十四卦—《周易》—儒家十三经与道家三玄,这一序列是否清晰地揭示出了中华文化从源到流的演化,这一序列是否清晰地揭示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八卦位于中华元典的源头,八卦位于中华文化的源头。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八卦之外,还有独立意义的河图洛书。在《周易》之中,八卦是圣人的作品,而河图洛书则是圣人效法的作品。河图洛书,应该比八卦更具有根本性。中华大地上的中华文化,应该是从八卦、河图洛书这里开始的。

八卦、河图洛书,远远均位于孔夫子之前.

二、孔夫子之前的十大奠基之作

1.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

《史记》说,黄帝时代就有了历。《史记·历书》:“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这个论断告诉后人,黄帝时代就有了历。

《管子》说,黄帝时代就有了历,但是,历是蚩尤帮助黄帝制定的。《管子·五行》:“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立五行以正天时……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告诉后人,黄帝时代就有了历,而且这里的历是蚩制定出了的。

《周髀算经》与《尸子》共同指出,伏羲氏时代就有了历。《周髀算经》:“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尸子》:“伏羲始画八卦,别八节而化天下。”两个论断共同指出,伏羲时代就有了历。《尸子》告诉后人,伏羲氏时代的历,是用八卦表达的。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中,有与《尸子》相似的论断。

彝族文化中同样有河图洛书,而且还完美地保存有对河图洛书的完美解释,彝族文化解释河图洛书,解释在了史前的天文历法上。

在彝族经典《土鲁窦吉》(宇宙生化)一书中,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以十二月太阳历为基本框架的阴阳合历。以图书解释历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相符合,与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文明身份相符合。敬请记住,“图书”一词源于史前远古历法。

欧美大地上有太阳历,伊斯兰世界有太阴历。中华大地上既有太阳历,又有太阴历,还有阴阳合二而一的阴阳合历。

太阳历是以太阳为坐标制定出来的历。太阳视运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来一往为一岁。岁的时间长度为365.25天。

太阴历,是以月亮为坐标制定出来的,十二个月为一年,一年354天。

太阳历、太阴历之外还有北斗历,以北斗星指向东西南北为依据,确定出了春夏秋冬四季。

中华大地上的阴阳合历,以太阳回归年论岁,岁长365-366日。以月亮月亮圆缺论月,月长29.53.以北斗星四个指向论四季,以北斗星指向12地支寅位时定正月。

太阳历论岁,太阴历论年。年与岁,在中华文化源头属于两个范畴。阴阳合历,是太阳历、太阴历合二而一的融合体。阴阳合历,岁的时间长度用太阳(365.25天),月的时间长度用月亮(29.53天)。

十月太阳历,冬至过大年,夏至阴旦过小年。粤港澳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这一说法的答案在远古历法。

阴阳合历显著优点是四季分明,望月知日,易于掌握,易于推测。

从顺序上讲,天文学是人类第一学,也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学。历法是人类第一法,也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法。有文字,天文历法是用文字表达的。文字之前,天文历法是用河图洛书、八卦抽象符号表达的。从亲缘关系上讲,天文学是母亲学,历法是母亲法。以天文历法为基础,演化出了人理、物理、数理的各个学科。

有没有历,是衡量一个民族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历出现的早晚,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早晚的标志。以历而论,文明的曙光的确最先出现在了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的确遥遥领先于世界。

源头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不灭,在起点之处的正确与稳固。正确与稳固,体现在三个地方:

其一,坐标是永恒的。阴阳合历第一坐标是太阳,第二坐标是月亮,第三坐标是北斗星。只要天上的日月星还在,优秀的中华文化就不会灭亡。

其二,数据是精确的。太阳回归年一年365.25天,《土鲁窦吉》中是这个数据,《周髀算经》中是这个数据,一直到元朝,郭守敬将这个数据精确为365.2425,并运用至今。上下五千年,以历而论,进步仅仅体现在小数点之后的第三、第四两位小数上。

其三,人文哲理常青。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原始反终,终则有始,易穷则变,阴阳和合,满招损、谦受益,这些由天文历法演化出来的人文哲理,完全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完全能经得起空间的检验。

历,出孔夫子之前,而且远远出于孔夫子之前。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