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发性耳聋,中青年人在增多

 疯狂的金牛 2023-06-22 发布于广东

专家建议大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让听力更“年轻”

台州晚报,2022-03-05(5)

http://paper./taizhou/tzwb/pc/content/202203/05/content_138884.html

记者 王怡/文 陈静/图

孩子的咿呀学语声、窗外的清脆鸟鸣声、校园内的琅琅读书声……耳朵,是人们聆听世界、感知大自然的窗口,也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耳朵吗?知道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听力吗?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本期,我们邀请到台州医院耳鼻咽喉科专家,和大家一起聊聊耳部健康那些事。

耳聋的个体性差异比较大

想必大家在体检时,都做过听力测试。为了解自己的听力是否健康,医院有一些常规的听力检测方法,例如纯音听力测试、耳声发射等。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纯音测听的结果应该在25分贝以内,如果说超过了25分贝,接近40分贝,这是轻度41到55是中度56到70是中重度;超过90,那就是极重度了。”台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杨能介绍,一般认为语言频率(0.5kHz、1kHz和2kHz)听阈在25分贝以上,即有听力障碍。在70分贝以上者为聋,临床上习惯统称为耳聋。

在人体的内耳结构中,有一些非常“娇嫩”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细胞。这些细胞数量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数目开始慢慢减少,由此导致听觉功能开始减退,且不易被察觉。

“50岁以后,许多中老年人都能明显感觉到听力在慢慢衰退,有些人甚至出现老年性耳聋,对各种声音的感知灵敏度不断下降。”杨能说,不过,耳聋的个体性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些80岁以上的老年人,听力保持得很好,相当于四五十岁的听力。但一些有不良生活习惯或长期待在噪声境下的年轻人,却出现严重的听力下降甚至是突然丧失听力,需要引起重视。

确诊突发性耳聋后,治疗要及时

前段时间,23岁的王女士突然感觉头晕,到了晚上还出现了持续性的耳鸣。本以为是白天工作太忙,深度疲劳所致,没想到第二天一早,症状不减反增,家人赶紧带着她到医院就诊。在经过系统专科检查后,王女士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所幸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这是一种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听力丧失,多数是一侧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患者同时还可能出现耳鸣、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杨能说,突发性耳聋可能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小孩。一般以老年人居多,不过近年来,中青年人发病也有增多的趋势。

杨能介绍,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可能与生活环境、精神压力、病毒感染、情绪激动以及内耳微循环供血障碍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一旦确诊,治疗的及时性非常重要。一般建议发病后的7天内尽早就诊,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否则可能影响恢复效果。

“目前,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类药治疗、中医针灸以及高压氧治疗等。”杨能说,接受专业治疗后,部分病人的听力,能在一到两周内逐渐恢复。但如果一个疗程后听力仍不恢复,将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永久性感音性耳聋。而一旦长期耳聋、语言交流障碍等,许多突发性耳聋患者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将被影响,有的甚至影响情绪和性格。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谨防病从“耳”入

拥有一副健康的听力,意味着能听见日常生活中各种美妙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爱护好自己的耳朵,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保护听力。

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也会急剧减退,因此,大家最好不要长时间地接触噪声,也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杨能表示,许多听力障碍其实是由于不良的用耳习惯引起的,如长期处于嘈杂环境、挖耳朵、滥用药物、游泳姿势不正确等,其中以过度使用耳机最为常见。耳机音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都会导致听力下降。

后期保养以安静为主,平时也不要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常保持身心愉悦。除了心理上的调适以外,大家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可以加强有氧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避免感冒,从而预防病从“耳”入。

针对一些平时爱挖耳朵的人,杨能建议,最好不要用耳勺经常挖耳朵。用耳勺等经常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诱发外耳道炎。难受的时候,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清水,轻擦耳道。

饮食方面,尽量保持均衡饮食,平时可以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有耳道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多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疾病。同时,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