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什迪和故事的魔法

 置身于宁静 2023-06-2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最初知道拉什迪,就是因为《撒旦诗篇》事件,因为一本小说引发“全球追杀令”,旷日持久数十年。后来他的书陆续被翻译引进,《羞耻》《午夜之子》《佛罗伦萨的神女》《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每一本都堪称厚重和精彩,如此繁复华丽。

与其说他和他的作品代表了与强权对抗的勇气,不如将其理解成文学艺术的伟大力量,或者说,讲故事的魔法。

图片

- 拉什迪(也翻译为萨曼·鲁西迪)

在一次采访中聊及自己的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时,拉什迪说自己就是《东方,西方》中的那个逗号,这句戏语揭示出某种打破区隔的真实。当我们进入拉什迪的故事,你经常会发现自己深陷虚虚实实的世界,忽而在东方、忽而在西方,也许置身冲突频仍的南亚次大陆,也许漂洋过海去了摩尔人的西班牙,又或穿越回了美第奇家族治下的意大利。

他是如此擅长“将任一地方的故事变成在任何其他地方也会发生的故事”。

在《佛罗伦萨的神女》中,拉什迪给莫卧儿王朝的伟大君主阿克巴大帝虚构出来一个虚构的皇后,这位从不曾存在过的美丽女子在皇帝耳边呼气如兰:无论旅人来自哪个城市,都是行走于我们的梦境中。皇帝答:我们是旅人的梦境,旅人也是我们的梦境,想想看,我们能不能够在别人的梦中醒来,并且把梦境改变一下,我们有没有勇气邀请别人来到我们的梦中?

在小说中问出这个问题的阿克巴大帝,我们可以理解成作家本人。他们同样出生于南亚次大陆的穆斯林家庭,同样对宗教、爱情、人生、权力和道德提出了很多维基百科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比如:人笃信宗教,为什么仅仅因为那是他祖先的信仰,而并不因为它是真理?难道信仰仅仅是家族的传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萨曼·鲁西迪的作品

当我们翻开一本拉什迪的小说,也便是蒙作家邀请,进入其精心营造的梦境。

小说家营造梦境的素材是故事。在远古时候那些漫无尽头的黑夜里,我们的祖先围坐在篝火边,是故事给了他们慰藉和希望。时至今日,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相互冲突、排斥、针锋相对的世界之中,故事依然是人类共通的理解世界的方式。

故事不会简单粗暴地传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之道(世上本也不存在这种奇迹,承认吧,所有允诺一蹴而就的方法论本身就是莫大的谎言),但能带你穿行于大千世界,一次次代入他人的视角,参与到其他人的生活中,千百次经历他人的挣扎、欲求、生死,这些经历从心理意义上来说都是真实存在的,就好像无数可触摸的前世,它们能赋予你最珍贵的东西:共情的能力,甚至也许会带给我们面对世事无常、依然遵循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去生活的力量。

无论世界如何纷繁复杂,充满喧哗和骚动,然而,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叙述这个世界依然有着巨大的意义,就像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诺奖演讲辞所说,

“在对真理与谎言的坚定划分中,文学创造了我们的经验,这些经验所形成的故事具有其自身的维度”。

这个维度,超越了虚构与非虚构的分野,也超越了表现的方式和传递的媒介,理智与情感都参与其中。

图片

- 印度出生的作家萨尔曼·拉什迪8月12日在美国纽约州的演讲中遭遇袭击,其经纪人称拉什迪情况不乐观,可能失去一只眼睛。此前,作家因创作小说《撒旦诗篇》而长期受到死亡威胁。

当我搜索枯肠敲打出上面这些文字,在演讲时被刺10余刀的拉什迪仍在恢复之中,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小说家仍然受到死亡威胁,但我依然想说,不要害怕故事,即使它们不会带给你幸运,但如另一个我所喜欢的作家黑塞允诺——

“它们却会悄悄引你

      回归到你自己。”

图片
图片

文/侯雯雯     编辑/Silenc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