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本文是潘毅老师在b站讲的《用中成药应对家庭常见病》 感兴趣的师兄可以去b站找原视频看看,以下是整理的一些笔记。 ⚠️补阴类的药物,一定要先辨症,以下都是补肾阴的药,对于肾阳虚的人不适合⚠️
8,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精不足证。 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遗精、消渴及小儿行迟、齿迟、鸡胸龟背者。 现代常用于高血压、肺结核、慢性感染性疾患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肾炎、肾结核、糖尿病及小儿发育不良等病见有上述表现者。 熟地:补肾阴 山萸肉:补肝阴 山药:补脾阴 茯苓:补脾祛湿安神 牡丹皮:清虚热 泽泻:利湿泻浊 六味地黄丸方解 君: 熟地黄-滋阴补肾 臣: 山萸肉一补养肝肾,敛摄精气 山药-补益脾阴,益肾固精 *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以滋肾阴为主,是为“三补” 佐: 泽泻-利湿泻浊,并制约熟地之腻 牡丹皮-清泄虚热,制约山萸肉之温 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之健运 *三药称为“三泻” 遗精:梦遗,有梦就有火,迫精妄行 滑精:肾气虚不固摄 制约熟地的滋腻——砂仁/陈皮 附1,知柏地黄丸组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知母、黄柏。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热证。 症见腰膝酸软、头目昏晕、耳鸣耳聋、牙痛及口干咽痛、颧红、遗精、盗汗、小便短赤,或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等。 现代多用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结核、慢性肾炎、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肝肾阴虚、兼有虚火内热者。 清实热:白虎汤 清虚热:知柏地黄丸 黄柏:清下焦湿热 清虚火 知母+黄柏:清虚火【局部的火】,不是降火 附2,杞菊地黄丸组成:熟地黄、山药、茯苓、山茱萸、泽泻、牡丹皮/枸杞、菊花。 功用:滋肾养肝,清头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证。 症见头目眩晕、视物模糊,或枯涩眼痛、迎风流泪、羞明畏光,或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 现代常用于神经衰弱、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炎、慢性青光等而见肝肾阴虚者。 枸杞子:补阴,补血 菊花:清肝明目 附3,明目地黄丸组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煅石决明。 功用: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 肝体阴而用阳 当归+白芍+枸杞子:补肝的阴血(柔肝) 适合用眼多的人 附4,麦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麦冬、五味子。 功用:滋肾补肝,养心润肺。 主治:肺肾阴虚或心肾阴虚证。 常用于肺痨、喘促、消渴、遗精,或心悸、心烦,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咽干咯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动则喘气、口渴舌燥等症。 五味子:收敛止咳 呼吸短浅:肺 动则气喘:肾 9,左归丸组成:熟地黄、山药(炒)、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龟甲胶、牛膝(炒)。 功用:补肾滋阴,添精益髓。 主治:真阴肾精不足证。 症见盗汗,头晕眼花,耳聋失眠,口燥舌干,腰酸腿软,遗精滑泄,健忘,舌红少苔,脉细。现代常用于高血压、贫血、耳源性眩晕、腰肌劳损、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及神经官能症等见有上述表现者。 菟丝子 枸杞子——补精 阴阳并补 牛膝:强腰膝,引火归原 熟地 山药 :补精 左归丸方解 君: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龟胶-滋阴潜阳 佐:鹿胶-温补肾阳,使全方能阳中求阴 *龟鹿血肉有情之品,合而峻补精髓,补督任之元。 山萸肉--养肝滋肾,涩精敛汗 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 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菟丝子、牛膝-一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 鹿茸:通督脉【升阳 升血压】 龟板:通任脉【潜阳】 陈皮 淡盐水送服 砂仁:芳香化湿 行气 纳气归元
|
|